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从测算图书的利润来揭示出版业的死亡螺旋


文/杜辉


记得前些年见过好几篇不负责任的报道,说出版是暴利行业。这些报道不是不懂出版业务而信口雌黄,就是为了博取眼球而睁眼瞎说。其实作为从业者,我们也希望出版是暴利行业,连做梦都想,但可惜还真不是。

当然要用那些政策和专卖图书说事,那确实没话说。以教材为例,全国多少学生,每年两个学期,那要用多少教材。且这类图书是专卖的、定量印制的,不会如市场书一般因滞销风险而产生大量的库存。还有字典,大家上学时候,老师都会指定用XX字典、XX汉语词典对不?这也是指定、专卖图书,也没可比性。当走市场的大众图书折扣被迫降到三四折还没人要的时候,这些专卖图书的发货折扣还能硬杠在六七折往上的高水平。且卖方很难降价,你爱买不买,全国独一份。

如果扣除这些特殊非市场属性的图书,那一般市场图书的盈利水平则是十分低下的(特价、低价图书是另外一个套路。压低成本,薄利多销,销售、资金高周转。这个套路绝大部常规市场书不可能做到的)。许多图书品种是做一种亏一种,不做可惜,做了后悔。虽然出版以在二十年前曾有过高光、高盈利的时代,但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事多烦忧。时至今日,出版已彻底沦为穷屌行业、边缘职业。一切用数据说话,下面就来算一算账。

首先估算人力成本。之前有个薪资报告说行业50%的人年薪是7.99万元,因为还有收入高的,我们就按人均年薪12万进行测算。但其实在一个员工年薪12万的背后,企业还要支出社保、福利、设备、办公等成本,年人均20万的成本总有的。以编辑和其他岗位人力比1:3(出版机构除了编辑还要有发行、行政、后勤、营销、管理等岗位对吧?),编辑年均做12本书为基数测算。也就是12本书对应的人力成本是80万元。

其次估算一本图书的制作成本账。以图书平均首印5000册,16开,15个印张,黑白印刷,20万字为数据基础。制作成本中包含审校成本,三审三校,一本书千字审校费用算30不多吧?这就是6千元。然后排版按一页12计算,15印张240页,是2880元,按3千元计算。封面设计从五百到五千的都有,那就折中按2千元计价。作者版税8%总要给的吧,那一本书再加4元。印刷加纸张费用平均6-10元(这两年纸张涨价不少),折中按8元一本算,那印制费用就要4万元。其他的还有塑封、包装、运输费用,每本书按1.5元计算,那就是7500元。最终一本常规书的制作成本就是7.85万元。这是最普通的图书,没有彩印没有太多工艺费用(如果引进外版图书还要加上翻译费用)。

再次估算一下图书的码洋及回款。按一个编辑年均做12本书,平均定价50元,首印5000册。然后再算有三分之一图书可以重印(现在来说,难度不小),每印次3000册。那一个编辑一年造货码洋360万元。看起来也不少是吧,那我们就一点一点扣减看看还能剩多少。

首先大众图书平均发货折扣按40%估算(发货折扣虽然在40-50%,但渠道要返点的),那实洋就是144万。再按平均退货率30%计算,那销售实洋为100.8万。但行业死账呆账多呀,再打个9折不过分吧(这还不算迎来送往的交际成本)?那实际回款只有90.72万元。就这点货款,从发货到全部回收,平均周期也要在1年甚至更长(实体书店两三年都不一定能结算清账)。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以行业中上的平均数据为基准。一个编辑年均创造销售回款90.72万元。但之前的成本累加是多少?人力成本80万,图书制作成本,新书94.2万元,重印图书12.6万元,年人均摊下来成本要186.8万元。扣减回款后一个编辑编辑年均净亏96.08万元。

这就是占出版行业很大比例的图书及出版机构盈利情况。当然之所以还有这么多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存在、还在继续经营是因为企业还有其他收入。以出版社为例,除了做市场书以外还会有资助自费出版图书,这就减少了成本投入,弥补了收益。很多出版社还有不菲的房租收入、政府项目收入。而民营出版公司,相对的人力资源效率更高;首印量、重印率(有的出版企业重印比例尚可,这块也相对成本低,收入多一些。)、销量、回款更好一些;还能在版权IP上开发版权输出,影视、数字、游戏等版权销售(但民营出版公司有书号的成本支出,也是不菲的开支)。这些其他利润点对于市场图书的亏损,可以拉平一些亏损。如果品种比例合适,甚至还可以达到总体持平或者微利的状态。但终究是占很大比例的市场图书是净亏项目,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行业只能是走向死亡。

这只是纯成本核算。如果考虑到销售周转率,资金周转率,那平均盈利水平还要低许多。以常规大众渠道为例,实体书店从发货到回款平均周期已经在6-12个月以上,就这样还是实销实结(基本都是赊销,全部货款几年不一定能结算清),所以很多企业销售周转率一年也不一定能到一次。而且就是发出去的货,渠道商也不是全额结算。平均每个渠道商都会根据彼此合作规模等因素,押货款数万甚至数百万元。一个是因为图书是赊销制,有账期。另外则是为了避免未来退货退冒了,总要留一些余账垫底。所以出版行业总体的资金周转率极低,而呆死账率则较高。

我们还可以用上述的数据来反推一本书的盈利线何在。按人力成本80万除12本书,每本书摊人力成本就要6.7万元左右,每种书的固定成本(编辑、排版、设计等)在要1.1万元。然后按版税、印刷及物流等其他变动成本,每本书核算下约11.5元左右的成本。以此反推,当印量达到约四五万册以上才能真正实现盈利。但5万册对于当下的图书市场来说已经是超级畅销书了(还未核算民营公司的书号成本,如是引进版图书还有翻译成本)。这种产品可遇不可求,一般的出版机构总产品中有10%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已经难得了(当然那几个上市的民营出版公司另说,要做不到也不会上市)。

如果想盈利就要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制作成本、降低渠道成本(减少退货率、呆死账),提高单品销量、单品印量(每印次印量越大,册均成本越低)、提高折扣、提高定价。但在图书整体市场萎缩、销售疲软,严重内卷的环境下,降低南降,提高更不可能。所以出版行业已经走入一种死亡螺旋的恶性循环中。

这就是做市场书的出版机构的真实现状,试问出版行业何来暴利一说?当然在常规市场之外有许多非常规的操作,如前文说过的教材教辅、政策性读物、专卖的工具书、自费出版图书,还有政策项目、版权IP销售、特价书等等收入渠道。这些特殊类别的图书产品,其他收入来源,让大部分出版机构得以苟延残喘,勉强维持在一个不生不死但逐渐衰弱的过程中。但如果一个行业,其市场主流的占比较大的产品难以达到基本的盈利平衡,难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那何来生存与发展?其最终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彻底走向消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