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9条(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2021全文)

PART ONE


关于过程性行政行为

  过程性、阶段性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往往是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双方争议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被告行政机关在抗辩中认为,被告向原告发出通知书,这是被告进行处罚的阶段性行为,是行政处罚中的一个环节,对原告利益不产生实际影响,不具有可诉性。这不仅涉及行政通知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也涉及行政诉权保护问题。通知行为因针对的事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其是否可诉,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ART TWO


关于行政行为

但是,在行政诉讼实践中,冠以通知、公告、告知等程序性行政行为具有复杂性和隐秘性,若该程序性行政行为具备终局性,已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并且当事人已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的,那么该程序性行为则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否对原告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是双方争议的另一焦点问题。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立法更加侧重权利救济的主观诉讼性质。该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虽然将适格原告区分为两大类,但事实上适用了利害关系这一相同标准。所谓利害关系,就是合法权益有可能受到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具体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是否存在一项权利;该权利是否属于原告的主观权利;该权利是否可能受到了被诉行政行为的侵害。可见,只有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合法权益)产生实质影响,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才能提起行政诉讼。而且这种影响必须具有法律上的意义,才能形成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PART THREE


关于利害关系

作为行政诉讼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法律上的实质影响,即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法律意义上的不利影响或不法侵害。只有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才是构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要素之一。但在把握实质影响是否具有行政诉讼法上的法律意义时,仍需结合权益的可保护性、行为的可诉性以及行为与权益受损之间具有法律意义的关联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换言之,即实质影响必须达到具有法律意义上的不利影响或者不法侵害的程度,才能被认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