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丁家农业银行开户行(杭州丁桥农业银行开户行怎么写)


出生于丁家烟村的天镇县交通局退休道桥总工程师姜日才回忆:“丁家烟北依台墩梁,东邻印子嘴沟,在南北高、东西低的凹槽内。至清末,有明、清庙宇5座(均毁),乐楼1座(现存),清代建二层楼一座(已毁),墙壁水磨青砖,屋架雕梁画栋,1975年拆毁。村西南1里处和村东北4里处各有丁家坟一处,原有石门、石碑、石狮等;建有文庙:五间庙殿,两间配房,建于1米高土台之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真武庙土台高12米,庙堂开间4×6米,建于土台顶;戏台3间,7.5×10米,建于1.5米高土台之上;观音庙四合院,东西南北各3间,建于1.5米高土台之上;五道庙,坐东朝西1间,3×3米,建于高1米土台之上;奶奶庙,4×3米,坐东朝西,建于5米高石拱桥之上,石拱桥底比戏台南街面低6米;白虎庙,4×3米,坐西朝东,建于5米高石拱桥之上,石拱桥底比戏台南街面低6米,白虎庙左右各放一只武岩雕刻的吼;木结构堡门,门头顶建木结构玉皇庙1开间;夯实土墩台高6米,顶3×3米;夯实土墩台高12米,顶6×6米;夯实土墩台高12米,顶20×6米;村东北1500米小山顶建有黑龙爷庙,庙堂开间6×6米;村南1000米有古通京驿道,村民俗称官路壕、站马坊;村西南有古通京驿站游家店堡遗址1处,游家店村遗址1处。传说慈禧太后西行时在游家店堡小憩,直接坐了路边的土地上,随从人员赶紧拿来座椅,太后说:“土地日照风吹,是最干净的。”村民们以土为净的习俗由此而来;楼房院1处,占地1000平方米;夏家四合院,70余年保存完整,占地700平米。”


村党支部书记丁贵利介绍:“丁家烟历代重视家庭教育,村民耕余尚读,多求仕进。一般生活节俭,善营农事,有进城拉粪良俗。全村现有246户,570人。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为国家输送了大学生131人,其中博士2名,本科生30人,硕士研究生9人,大专90人;2户人家分别培养出2名硕士研究生;2004年届村小学毕业的17名学生中,目前已有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我们不能忘记,1925-1929年连旱成灾,27户外迁,18户讨饭,3户卖儿女。生产责任制前,仍有16户讨饭。以至于很多讨饭人外出讨饭时都自称丁家烟人。由于地处山区,历史上生活和农业用水非常困难,外村人调侃:丁家烟人没福,一打一个黑窟。但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用醇正的家风培养着一代又一代贤才。”


据县志记载:“丁家烟村,立村无考,最晚元代属天成县,有韩姓建堡,村名韩家堡。明初有丁姓3兄弟自山西洪洞辗转高阳县毛家皂,再迁此村。1515年,《大同府志》载为“寒门堡”。丁忠、丁洪兄弟征战有功,被朝廷册封为将军,在县城东南建有府邸。韩门堡因丁家显赫而更名为丁家烟。”


据村史记载:“丁忠,明朝世袭镇殿大将军;丁洪,明朝镇远将军,兵部侍郎;丁奉祥,丁家烟村第一位大学生,包头钢铁学院毕业,长冶钢铁厂工作;丁宝山,博士毕业后进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后出任广东省日本一汽集团总经济师。”


村里人经常用这样的先进示例教育儿女:“丁奉祥,30年代出生,学习非常刻苦,《天镇人物录》中有篇文章专门描写丁奉祥的奋斗经历,题目就叫笨人丁奉祥;宋启明, 兄弟五人,初中毕业后回村放羊两年,恢复高考后,复习一年后考入高中,大学毕业后进入县医院,由于医术精湛,人称“宋一刀”;丁建霞,70后,姊妹三人,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回家劳动1年,听说县里进行幼师培训,父母倾其所有,向亲朋好友借来2000元学费参加学习。毕业后进入教育行业工作;崔燕荣,80后,小学四年级因成绩差,降级一年。最大的理想是当教师。小学、初中数学从没考过50分,但学习非常用功。以至于高考前20天,早晚睡不着觉,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下,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取本科。成为忻州市某高中优秀教师;


林立鹏,在校硕士研究生,90后,姊妹2人,母亲吴艳清小儿麻痹不能走路,父亲林伟腿部残疾,“夫妇两人用一条腿走路”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为供两个孩子上学,林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猪、磨豆腐,磨完豆腐后骑着三轮车到周围村庄游卖,9点钟回家搬着媳妇上地里干活。吴艳清下地干活的时候,所有的农活都得坐着做,前行时用双手拖起身子往前移动。夫妇俩是全村有名的模范夫妻;林儒,30后,培养出2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1名专科生。为培养孩子上学,一直住在寒窑里,以至于女儿出嫁时,林儒痛哭流涕:“这样寒碜的窑洞如何招待娶亲的人?!”崔来富,60后,4个子女中,2名硕士研究生,1名专科。崔来富上高中时,吃饭和洗脸只用一个盆。夫妇俩养鸡养猪,种了80多亩山地,一年四季不休息。只有冬天下雪后才休息几天,雪化后就开始碾场。往往头一年的谷子第二年碾。2014年,一亩多土豆冻到地里。两口子乐呵呵地说“明年春天吃冻土豆吧”。结果整个春天一家人都以冻土豆为主食;丁建军,70后,3个子女中,2名本科,1名专科。妻子常年有病,只能吃稀饭,靠出外打工谋生……”


下面是在校硕士研究生林伟之子林立鹏对家庭生活的描述:“戏台是村里的一个集散地,村民们在这里聊天、闲坐、晒太阳,孩子们在旁边自由自在的玩耍,无忧无虑,尽管生活清苦,却自由自在,村民们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十分和谐。


我家住在戏台西北角。我从小就爱在戏台旁边玩。


我们的家风是“家和、上进”,尽管条件艰苦,但注重子女教育,追求上进,加上村里的整体良好氛围,使得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我的母亲是残疾人,由于自幼患小儿麻痹导致下肢行动不便,父亲年纪较大,经济实力较差,但对我的教育从来不懈怠。我们家庭内部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断进取,从无到有,生活一步步变好。我的小学教育有幸安排到丁明顺老师的班级,老师尽职尽责,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04年毕业时,共有17人,目前已有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农村低保也开始惠及我家,加之家庭成员的齐心协力,不断努力,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这对我的读书及其继续升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争先进,做最优秀的自己。


我硕士即将毕业,未来我也会与家庭和村里一起努力,共同进取。”


座谈会决定,启动丁家烟村历史风貌保护修缮工程。2017年2月4日,丁守林、丁日远、姜日才、崔志英向全村发起“发扬丁家烟优秀传统文化、重修乐楼倡议”:“丁家烟村民历代生活节俭、善营农事、重视家庭教育、耕余尚读,多求仕进。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贤才。


2017年2月6日,丁家烟村委会邀请乡贤代表、发起人代表、政府官员、县电视台等社会各界人士举办“发扬丁家烟优秀传统文化、重修乐楼启动仪式”。


85岁的任改荣老人说:“天是一大天,父母是一小天,丈夫也是一层天……孝顺老人,天降福。”这与《孝经》上:“夫孝,德之本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朴素的丁家烟人用他们世代薪火相传的人文底蕴在建设新乡村、恢复古村貌的同时,发扬着优秀的村级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