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上市公司收购外商独资企业(上市公司 收购 外资企业)



首家外资独资券商的脚步越来越近。


自1995年首家合资券商成立,到8家外资控股券商的先后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彰显出管理层不断对外开放的决心。



高盛集团收购高盛高华100%股权

“高盛收购高盛高华的消息传出来,在我们外资圈内还是挺轰动的。”一位合资券商的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高盛高华是高盛集团和其在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高华”)于2004年12月共同出资组建的,高盛集团持股占比为33%,北京高华持股占比为67%。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高盛高华总资产43.28亿元,排名第90;净资产35.71亿元,排名第86;营业收入10.37亿元,排名第69;净利润2.08亿元,排名第63;投行收入0.82亿元,排名第76;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0.73亿元,排名第71。


今年3月,高盛集团宣布已获证监会核准,将在高盛高华证券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高盛高华也从合资券商变为外资控股券商。


2018年中国宣布将合资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外商独资企业的逐步提高。同时,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外资拥抱中国市场的渴求也让外资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更加积极。


2018年12月,瑞银证券实际控制人正式变更,成为《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后首家落地的外资控股券商,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持股51%。


随后上市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分别成为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和高盛高华证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均为51%。


今年4月17日晚间,瑞信也宣布,公司已获证监会批准,成为证券合资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


截至目前,内地已有8家外资控股券商。其中,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星展证券和大和证券为新设立券商;瑞银证券、瑞信方正、高盛高华、摩根华鑫则是通过外资方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实现控股。



或加速国内大型券商“下沉”

从中外合资券商到外资控股券商,始终绕不过去问题就是:外资券商对现有国内券商格局有什么样的影响?外资券商会不会带来“鲶鱼效应”?此次隐隐浮现的外资独资券商,又再度引起了收购市场对此类问题的思考。


“就目前现有格局来看,外资券商和内资券商在服务的客户群体上并不一致,而且在主要业务领域的开拓上也不外资企业一致。”沪上某券商人士表示。


“我觉得这个影响不会太大。券商是个资源型行业,不是劳动密集型更不是资源密集型。就券商现有条线业务来看,传统经纪外资企业业务早就是白热化竞争阶段,‘现金奶牛’的作用在不断下降,自收购营业务已经取代经纪业务位于券商营收贡献的首位。投行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源业务,资管管理业务才是未来的发力点,当然这个也是外资券商上市公司的强项。目前,券商在拼资源的同时,也在拼内部的高效协同。”一位中型券商人士坦言。


某券商资深互金人士则指出,外资券商的入局,对证券行业格局多少会有些影响,但外商独资企业是程度不会太大。从行业上看,加速行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外资券商在区域上,会更集中于一线城市以及一些富裕客户群体比较多的城市,这样有可能会和大型券商在高净值客户、大型机构客户、海外投资者等群体上进行竞争。而大型券商在参与一线竞争的同时,也会对一些资质不错的二线城市加码布局,这就推动了部分大型券商业务‘下沉’,和中小券商进行竞争,推动行业加快战略转型。不过,内资券商的本土化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多年来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自身的优势非常明显。


2019年11月,证监会曾对外表示,将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促进证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合并的传闻被反复提及,也引发了市场对多家券商合并的猜测。伴随外资独资券商脚步的临近,对于国内券商而言,顺应资本市场改革和行业变革的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实力,修炼好内功,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