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税收返回政策 2021年税收最新政策



一、2022年“返税”还能不能做?


答:可以。就目前反馈的各个合作园区消息来看,传统意义上的“返税”、“财政奖励”、“企业扶持金”,不管什么名义吧,没有喊停。去年由于国家审计局的一纸公告,导致了10月份开始从上到下的恐慌,部里、省级、市级、县级财政和税务机关承受了相当税收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督察组和审计局要求各地方政府、财政、税务自查,整改,规范,说白了就是不公平性让某些人不满意了。


但从实务中来看,地方上没有优势资源、没有可开发项目、没有经济来源,再加上削减地方财政预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在遇到全国性大调整后,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段里可谓是雪上加霜。


通过地方对企业“补助”、“返税”、“资金扶持”这种招商模式确确实实让地方财政紧张得到一定缓解,所以贫困地区政策谁想要暂停呢。但从公平性原则以及国家税法上来说,这些地方确实是违规了,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确实也存在审计局公告提到的违规返还、高额返还的不恰当。所以自查、调整、规范是有必要的。


地方和中央的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博弈形态,中央从长期考虑要求地方靠自己寻求新的出路,而地方苦于地域限制和经济限制又无法寻求新的出路,只能靠着老路支撑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法去预计这种博弈什么时候结束或者哪一方获胜,至少短时期是没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地方上来看,去年各个省份都对部分区域的地方政府、园区做了摸底,也抓了一些典型做了调整,说实话确实对这些地方产生了严重影响,要知道某些地方,特别是县级财政的五成以上都可能来源于招商企业的税收贡献。相信很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财政的兑现时间被滞后了,个人觉得倒不必惊慌,地方政府肯定会多方协调尽力兑现。国人自古以来是很聪明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数不胜数。至少,对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


目前来看,已经调整的地方会积极应对和恢复。还没有收到影响的地方要做好准备,这里主返回要是企业要做好心里建设,今年陆续会有更多的地方会逐步整改、暂缓、再调整、再协调,或恢复或改变方式方法。



二、2022年核定征收还能不能做?


答:可以,但分区域。从各个地方反馈来看,实际上核定一直没停过,只是地域在不停的切换。国家大局观是要将经营主2021年体都往查账征收方向引导,但实务操作中个体经济占了大多数,甚至是90%以上,那么个体户的核定首先暂时不肯能一刀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核定征收,去年税务总局发文不再允许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再核定征收,确实对把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吓了一大跳,误认为完了不再对个独、合伙企业核定了,注意,该文只是限制了投资收益部分,对非投资收益性经营所得并未提及,只是国家一直在倡导,引导企业正常、逐步、规范建立账本账目,引导企业查账征收。


再加上年底又爆了大案,明星、主播恶意将“劳务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利用核定征收偷税漏税,更是让大家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将核定征收推到了风口浪尖。但细想一下,是“核定”之祸?非也,人祸也。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正常的经营业务往来,老板不懂财务,也没有办法健全账本账簿,没办法确定收入和成本时,税务对该企业采取惩罚性措施,最新政策核定税率纳税,原本是一种惩罚性措施,不知道怎么就被恶意利用,成为了偷税漏税的利器。


2022年1月,部分地方制定了新的规则,例如:个人独资企业上一年度收入超过500万的不再适用核定征收,达到标准的一律改为查账征收,已缴税款视为预缴税款;例如:自该企业成立时间2年或3年以上的,按理不再核定征收,应该已经健全账本账簿,改为查账征收;例如:医药行业、金融行业、影视行业、再生资源行业等不允许核定征收。种种规范要求,无一不是在限制,不断的缩小核定征收的生存空间。


请记住核定征收是一种惩罚性手段,不是避税利器,且行且珍惜。不要再想回到上海时期的核定了,一般纳税人一年几千万的开票和收入都能核定,确实不公平!


总结:不管是有限公司返税,还是小规模企业核定征收,大环境来看都是不公平的,应该被限制的;但小范围来说,个人认为总比去偷税漏税、虚开买卖发票来的耿直洒脱。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进入园区,不管是返税或者核定,不用去怀疑可靠性和真实性,你应该考虑的这种无形的“红利”你还能享受多久,同时要坚守自己企业的业务真实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