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福利院适用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




长期以来,民政救助资金一直是基层审计机关重点关注的领域,侵吞、侵占、截留、挪用民政救助资金的行为危害社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3月,K区审计局根据项目计划安排,派出审计组对该区民政局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此次审计由该局分管经济责任审计的李利民局长任组长,由既精通财政、财务、金融、经济责任等审计,又熟悉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崔灏任主审,同时抽调了专项资金审计行家胡玲和老王作为审计组成员。


当延伸审计K区红星福利院时,审计组发现,这家福利院通过虚报集中供养人数、虚开供养人员日常物品及食品发票等手段套取截留财政拨付民政救助专项资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及公款请客送礼;违规兴建营利性养老公寓,私设“小金库”以谋取私利。K区纪检部门对此进行了立案调查,引起了K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那么,审计是如何查出虚假发票,发现其套取财政资金,一步一步解开私设“小金库”谜团的呢?



进点前,审计组首先调查了解确定重点审计事项,采用了召开座谈会、内控测评、分析复核等方法,关注民政专项资金、经费支出等方面缺少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领域、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领域以及有内部控制却没能发挥作用的领域,进而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策略、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为进一步开展账簿审查做好基础工作。


在查看区民政局机关经费账簿的过程中,胡玲翻阅2012至2013年经费凭证发现,局机关慰问下属单位红星福利院支出4.27万元,直接领取现金,以购买食品、用品票据报销2.85万元。主审崔灏认为,一般性问题不能放过,有些看似很平常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往往能够带出大问题。崔灏立即将区民政局财务科科长葛天找来了解情况。


“以慰问造表发放形式支出1.42万元财政资金,未看到福利院开具收据,福利院是正规的事业单位,在财政部门可以领取行政事业单位收据,可以直接转账入经费户,为什么要领取现金呢?”崔灏将凭证递给了葛天,直接问道:“葛科长,你们平时对经费支出尤其是现金支出款项是怎么管理的?”


葛天拿着凭证,漫不经心地瞄了一眼,回答起来也不假思索:“局机关给他们的慰问款一直就是这样,以前未入福利院的账户,都是直接领取现金,领取后就拿一些食品或物品发票、慰问发放表来报销。”


崔灏听了他这番话,皱了皱眉头,又追问:“那你们局机关如何对下属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呢?”


“民政事务繁多,红星福利院是独立的二级事业单位,院长还兼任我们局的副局长,根本就不用监管吧。”葛天似乎有恃无恐。


葛科长一番话坚定了审计组的调查方向,决定将红星福利院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当务之急,审计组必须摸清红星福利院资金的总体规模、民政部门年度预算实际执行情况、预算资金到位和拨付使用情况,以及社会福利基金资助项目的申报,社会福利基金的分配与投放的审批、决策制度执行情况。


在取得基础材料后,组长李利民决定兵分两路,一组摸清财政拨付民政救助资金流向,另一组调查社会关爱人士捐赠款和捐赠物资使用情况。


负责第一组的崔灏和胡玲将取得的账面供养人员经费支出信息表、财政拨付供养资金信息表、福利院实际供养人员信息表全部导入AO,仔细比对,编写SQL语句进行查询分析,查看财政拨付民政救助专项资金是否被套取截留挪用。第一步,先将账面上涉及集中供养人员全部经费支出情况,按人员名单统计食品、物品、生活费、康复费等,将账面支出情况固定,字段名称为是姓名、性别、经费支出类型。对于采购物品单据统计,按照字段名称采购日期、采购金额、入库单、经办人、证明人、经办人、报销人、审批人等进行统计。第二步,将外围支出情况固定,联系财政局社保科取得福利院供养的孤儿、抚恤优待对象、“三无”人员基础信息供养表,字段名称为供养人员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财政供养标准、居民身份证号码等。


胡玲将账面供养人员经费支出信息表、财政拨付供养资金信息表比对后发现了几个疑点:


疑点一,从购买物品、食品统计情况看,购买数量较大;疑点二,有几笔临近春节购买物品支出数字精确到万元,正常购买支出会有千位、百位甚至有个位数字;疑点三,上报财政供养人员与账面统计供养人员不相一致,将不一致供养人员信息作为中间表,再次与殡仪馆提供的死亡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发现部分供养人员已经死亡,仍在财政供养人员名单之列,同时,部分人员不在财政供养人员名单之内,但在福利院“供养人员”支出范围内。







看来,这些疑问只有进行第三步才能解开。胡玲眉头紧锁,思忖着。她立即联系福利院,要求提供现有集中供养人员信息。胡玲拨通了福利院院长马司屯电话后按下了免提键,还没等胡玲说话,他似乎猜出了胡玲的意图:“你们审计最近辛苦了,我们福利院财务人员不是专业的,账务不是很规范,但违纪违规问题我们绝对没有⋯⋯今晚有空我代表福利院请审计组在一起聚聚,吃个工作餐。”


马院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胡玲很难插上话,但为了打消他的戒备和顾虑,她耐心地解释道:“马院长,您客气了,此次审计只是一次常规审计,我们有纪律规定,饭就不一起吃了,请提供你们福利院目前实际供养人员的信息。”


“我们一定配合,但是负责具体登记供养人员的小伙子请病假了,等过段时间他回来我们一定提供给审计组,”他似乎有点按捺不住,又急切表白,“我们福利院供养人员由于弃婴死亡或者中途收养等原因经常有变动,你们可以看看账上的记录,我们对供养人员可是很舍得花钱的,完全把他们当成亲人⋯⋯”


“你们需要什么我们配合,但是有的资料不全,你们要谅解啊,我们真的对供养人员很好的!”


电话那头说话似乎有点含含糊糊,语无伦次,又极力想表达福利院对供养人员很关爱。崔灏右手的中指不时地敲着桌面,满脸的疑惑,他摸了摸两鬓的发丝,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没有问题,按照要求提供材料即可,为什么拖拖拉拉说了那么多,避重就轻,这不是不打自招吗?难道有什么‘猫腻’?”


另一组的调查,组长李利民带着老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们对捐赠物资和捐赠款(领养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统计审查,找来福利院会计杨莉了解情况:“捐赠物资你们是怎么管理使用的?”


杨会计说话也是支支吾吾,似乎十分紧张,但又故作镇定:“我们就是简单登记一下,物资都在仓库呢,肯定没有问题⋯⋯”


李利民看了看杨会计,顺水推舟地说:“既然这样,那按照常规核查程序,明天提供一下福利院捐赠物资和捐赠款登记表吧。”


杨会计脸色一白,说话有些结巴:“我⋯⋯我也不是专业会计⋯⋯捐赠物资和捐赠款登记表搞得不怎么齐全,我向院长汇报后就送过来。”


经审查发现,捐赠物资并没有入库记录,红星福利院收到实物捐赠时,既未开具收据给捐赠方,也未登记入账核算,而是账外用笔记本简单作了登记,直接坐收坐支捐赠实物。那么,捐赠款是否全部入账了呢?



第二天一早,审计组召开内部讨论会,决定突击盘点红星福利院。


到达红星福利院后,审计组出示了审计执法证,并说明来意:一是现场核查实际供养人员情况,二是核查捐赠物资及捐赠款项管理使用情况。可是副院长高大坪百般阻挠,一会儿说马院长开会去了,一会儿说今天不方便,一会儿又说福利院供养人员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见生人⋯⋯


杨会计深谙领导的意图,转换话题:“我们福利院对孤儿和优抚对象都像亲人一样,需要照顾的有100多人呢,我们还给智障和高龄优抚对象请来专业护理人员,光护理费用一年就十几万元。”杨会计的帮腔却提示了审计人员,她自己都不知道说出了破绽:财政上报孤儿和优抚对象加起来才50多人,哪来的100多人?既然请来了护理人员,怎么福利院账面上又支出了工作人员护理补助呢?


崔灏和胡玲相视一笑,突破口找到了。胡玲开门见山地说:“审计延伸调查是审计正常程序,请给予配合,我们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


高大坪见状,只好叫杨会计配合审计组,他自己则一脸悻悻地离开了。


审计组决定事不宜迟,分头行动,胡玲一组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供养人员信息情况表,负责现场统计实际供养人员,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财政供养标准、居民身份证号码、健康状况(健康、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等;老王一组负责到仓库分类盘点各类捐赠物资等。



胡玲组按供养人员类型(孤儿、优抚对象、“三无”人员)进行统计,并进行现场询问进院时间、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走在福利院的楼道里,胡玲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蹒跚地走着,她走上前去搀扶了一把,问道:“大爷,您是属于哪类供养人员啊?看您腿脚不怎么灵便,平时有康复训练吗?”


老人叹了一口气:“我们这样的,哪会有人真心对待啊?早年在战场上受了伤,又无儿无女,成了国家优抚对象,就住在这里享受国家的好政策,不图什么康复训练。”


“像您这样的优抚对象有几位啊?”


“前几年好像有几人,这几年陆续死了几个人,好像就剩下我了。”胡玲没有再深问,告别老人后,继续实地查看供养人员。整个楼层跑下来,发现只有一位优抚对象,而财政上报12位优抚对象,且账面实际支出为12位优抚对象,因此可以确定其他11人全部为虚报、套取民政救助专项资金,2012至2013年共计22.44万元。


另外,通过财政上报孤儿供养信息与实际院内供养孤儿信息比对,审计发现34名孤儿中有3人已在2012年死亡,2013年4名孤儿也相继死亡,但该单位未核减死亡人员名单仍然上报财政预算。更让胡玲困惑的是,部分供养人员不在登记名册内,那他们身在何处?询问了一位护理人员,她推脱说不清楚什么情况。正当胡玲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位供养人员凑了上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看到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在场了,鼓足勇气说了一句:“他们被院外寄养。”







院外寄养?难道福利院的床位很紧张吗?


接下来,审计人员经比对发现,部分脑瘫及重度残疾供养人员在册却不在红星福利院,而是被寄养院外,每月代养费400元(仅付基本生活费,未见任何康复教育相关费用),仅2012年一年截留挪用民政救助专项资金8.64万元。这些结果也与账面上那些超标准扩大开支范围发放职工福利事项相吻合。这些职工福利年初无预算,也无资金来源,那么2012至2013年16名职工累计发放26万多元额外福利是从哪里来的呢?


看到这个结果,胡玲的心情十分沉重,这些供养人员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国家财政和社会关爱人士捐赠款物是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社会温暖,但本应用于他们的资金却被套取挪用了。


另一组核查捐赠物资款,老王为了缓解杨会计的紧张情绪,随意交谈了起来:“杨会计,平时都有哪些单位和个人过来看望孤儿和优抚对象啊?”


“主要都是爱心机构、爱心妈妈,或者是一些机关单位组织的,还有一些志愿者。”


“那他们大多以什么形式啊?”


“食物和衣物多一些。”


“如果是现金怎么发放?”


“这个主要是由马院长决定,有时现场发放,有时会计保管。”


“你们怎么保管?这个不是财政资金?”


杨会计觉得自己说漏嘴了,赶忙补充了一句:“都入账了。”


“入账,入哪里的账啊?”


“就是入账了,我也不是很清楚⋯⋯”杨会计开始不能自圆其说,结结巴巴起来。


老王顺势说:“杨会计,我们去仓库看看吧。”她皱了皱眉头,但也没有理由再阻挡了,只得无奈地拿来了仓库钥匙。老王这一组立即对社会爱心机构、组织、海内外团体、慈善人士的实物捐赠进行审查。对照杨会计电脑中不完善的入库登记、领取表,通过对捐赠物资现场统计,他们发现一个异常结果:仓库内有过期的奶粉、饼干、凉茶等,很多衣服都是未拆封的,但账面同时又出现奶粉、羽绒服购置费用,这是怎么回事?


“杨会计,你们仓库这么多食物怎么不发给孩子们?这箱奶粉保质期过了很久了,账面上还有那么多的奶粉、饼干等食物支出!”


她的表情有些慌乱但依然故作镇定地回答:“院长关心供养人员,过节或者过年时就给他们添置一些食品和物品,这很正常啊!”


听到这个似乎符合人情但又不符合逻辑的话,老王特意加重了语气:“放着捐赠的奶粉过期,衣服未拆封,你们特意再去商场购买食品和衣服,这非但不是关爱,而是一种浪费!”杨会计微微地颤抖了一下,一时无言以对,表情尴尬。


见杨会计已经开始动摇了,老王就审计发现的问题,给她讲政策、讲处理依据和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等。她在事实面前,脸涨得通红,始终一直咬着嘴唇,一言不发,思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向审计组道出了实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请客送礼等都严令禁止,但相关部门需要打点,在春节期间为了逃避监督,顺利报销支出,只能利用购买供养人员食品、物品和捐赠现金不入账等形式套取财政资金用于公款请客送礼,2012至2013年以购买食品物品名义套取资金4.6万元购卡用于公款送礼。2013年9月,某社会关爱组织捐赠现金2.56万元未入账,局机关2010至2013年慰问款4.27万元也入账,游离账外,部分资金用于账外发放相关人员福利,部分资金用于慰问少数供养人员。



至此,审计组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对于虚报供养人数套取挪用财政资金、捐赠款未入账、虚开食品、物品发票等问题,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仍有疑点萦绕在崔灏心头。只有这些问题吗?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他觉得不踏实:胡玲组现场核对的供养人员不在财政供养人员名单上,但账面上又有这类供养人员的支出,明显不符合民政救助对象条件,如果收费,那么资金放置于何处?


为了再进一步接近真相,审计组决定进行现金盘点。


崔灏直奔主题:“杨会计,请提供福利院现金日记账,我们要进行常规现金盘点。”


此时,杨会计似乎经过上一轮询问变得更加谨慎了:“这个⋯⋯恐怕不行,我要请示马院长,他出差了。”


胡玲再次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执法证及介绍信,坚定地说:“这个不需要你们马院长在单位,这个是正常审计程序。”


杨会计一动不动,背靠着办公桌,两只手交叉抱在胸前。现金盘点陷入了僵持阶段。见此情景,崔灏立即打电话叫来了福利院主管单位分管负责人协调,从财经纪律和审计程序上给杨会计做工作,希望她配合审计。最终,她不得已打开了抽屉和文件柜,将里面的存折、收款收据存根、信纸及其他物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箱里。盘点现金时,胡玲发现短缺670元现金,杨会计连忙解释:“有时候单位职工报销差旅费,我会垫支一部分钱,报销完了我没来得及归还。”杨会计自己就是会计,差旅费已经实行公务卡结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审计组集中精力整理资料,此时胡玲发现杨会计手中攥着一个小笔记本,要离开会计室,于是连忙起身拦住了她,要求她交出笔记本。可是,杨会计拒绝交出笔记本,还用力地撕扯着,大家赶忙劝阻,并将撕坏的部分拼接起来,通过查看收据存根、笔记本,发现这本笔记本如同流水账,记载着一些日常事务和财务情况,其中资金收支比现金账目更加详细。一条记录引起了胡玲的注意,上面写着某年某月百寿养老公寓工商营业执照年检等其他费用590元,难道他们利用国家资源投资兴办养老公寓?


带着这个疑问,胡玲在查询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后有了一个新的发现,百寿养老公寓的法定代表人是院长马司屯,注册资金3万元,2001年筹备,2002年运行,经营范围:老年人、残疾人自费收养服务。崔灏凭借多年审计职业判断经验,再联系重度残疾孤儿及社会“三无”救助对象院外寄养、现场核查的不在册供养人员却有相关支出这些疑问进行分析,这个百寿养老公寓一定有问题,他决定乘胜追击,要求杨会计立马打开保险柜。







杨会计这时放声大哭起来:“马院长回来一定会责骂我的,可能还要开除我!”


崔灏拍了拍杨会计的肩膀,耐心地告诉她:“你错了,杨会计,作为财务人员,知法犯法,违反财经纪律还包庇院长,这也是犯罪。”她的脸色立马变得苍白起来,在保险柜前踌躇了好久,才打开了保险柜,从中拿出百寿养老公寓的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会计凭证、一本存折等财务资料。


经过审查发现,原来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他们利用公共资源和社会关系兴办养老经营服务,一方面把重度残疾供养人员在外寄养,另一方面经营养老公寓,所得收入放入私设十几年的“小金库”,即使党的十八大以来,仍未收手,私设的“小金库”至今未撤销,而寄养残疾人员的食品、物品支出统一在单位账面支出,近十几年来百寿养老公寓账户作为福利院的资金调剂库,收取社会代养人员供养收入100多万元。截至2014年4月30日,公寓账面尚有资金44.3万元,没有任何债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