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房地产最新增值税税率下调是(2018年房地产增值税税率是多少)

取消公摊,存量住宅征税,这两件大事,今年时机还不太成熟。


看到两个消息。


1,3月17日澎湃报道,住建部3月15日发了《住宅项目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份规范,已经是第三次征求意见了。


在2019年的时候,意见稿第一次面世,引起了轰动。


轰动的原因是啥?


答案藏在第2.4.6条,当时其中提到了一句话:“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当时大家都一惊,好家伙,这是要取消公摊面积了!



按当时的解释,套内面积交易有两大好处。


一是解决套内建筑面积相同而住户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大、住宅结构类型多等因素,造成住宅墙体厚度不同,导致套内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套内实际可使用面积不同。


二是解决住户使用面积不透明的问题。按套内使用面积进行计算易于住户自行测量,实现“所见即所得”。


可是,今年3月15日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未再提及“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显然,在市场各方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买卖房子实行套内面积,任重而道远。


原因出在哪?


说白了,触动的既有行业利益太多的。


央媒《半月谈内部刊》前段时间聊过这个话题:背后利益空间巨大。


物业费,按建筑面积收。


找人装修,还给你按建筑面积。


交个暖气费,还是建筑面积。


开发商、物业、测绘公司、供暖公司、家装公司,一连串的行业、公司,都躺在公摊面积上“食利”,没那么轻易做出改变。


而住宅规范这种文件呢,又属于硬性的通知,如果靠一纸通知,就能把习惯几十年的公摊面积取消,未免有点操之过急了。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在阻力重重的环境下,只能分两步走。


第一步,有关部门明确公摊面积的标准和范围,不能变成糊涂账。


第二步,分步骤,在不同城市试点推行到全省和全国。先从卖房开始,以套内面积计价,再推广到其他行业。


说完了“取消公摊面积”的延后,再来聊聊暂缓“住宅征税”。


前两天,新华社专门发了一个简短的报道,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人大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房地产税试点,一直是笼罩在楼市上方的一片乌云。


一直以来,房地产税只有重庆和上海两个试点城市,而且对存量住宅的征收力度很轻微,还是地方性法规。


但去年高层宣布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这是全国层面的大事件。


从程序上来说,下一步,是财税部门起草试点办法,高层审批并发布试点办法,试点地区制定实施细则并启动,试点满5年之后,视效果继续试点,立法,全国推行。


市场一直在揣测,试点城市什么时候会正式落地,苏州、深圳、重庆、杭州会不会在列,税率多少,税基如何评估,不少城市的二手房就此承压。


2月份居民中长贷首次出现减少,虽然是多方面原因,但大家对房地产税的预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以,在“慎重出台收缩政策”的前提下,财政说“今年暂停试点城市扩容”这句话,本身就意味着:


2022年,我们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税试点,时机还没有成熟。


蓝白觉得,这种慎重的态度是应该的。


对存量住宅征税,事关重大。



如果只从房价调节的角度去理解,格局未免就小了。


还牵涉到巨量的居民财富,已经习惯20年的土地财政转型,收入体系二次分配的公平,这个珍贵的税种,迟早会来,多一分谨慎,未来的路,会走的更平顺。


为什么公摊面积、房地产税试点,都要暂时缓一缓?


一方面,是因为兹事体大,牵连的行业、从业者、购房者、家庭太多,要有务实慎重的态度。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2022年,房地产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新发展模式。


如果说公摊面积、对存量住宅征税,是房地产市场的关键痛点。


那么,新发展模式,就是房改20年以来,楼市首次发生的重大底层逻辑变化。


这个词,出自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加入了“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这句话。


前几天的金融委会议上,提及房地产的部分,也有一句话:


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很明显,再次强调了新的发展模式。


随后,央行、银保监会、外汇局、证监会都接连开会,都着重强调了要促使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这个词,该怎么理解?


其实大家可以看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简明扼要地提到了一句话: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


所以,重点是“租赁房”。


我们房地产的旧模式,是重销售,轻保障。


或者说:是重商品房,轻租赁房。


自从1998年第一次“房改”开始,房地产市场一直“重销售而轻租赁”,商品住宅才是楼市的主流。


过度依赖商品房销售,就造成楼市长期“一条腿走路”,开发商高杠杆高周转,居民高负债,地方依赖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捆绑了金融体系。


租购并举,“商品房 租赁房”两条腿走路,才能让楼市走得更远。


这是比公摊面积和房产税更重要的事,也是2022年要做的事情。



租赁房体系,其实涵盖的很广泛,涵盖了好多房源。


比如,公租房,面向的是城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长租房,面向的是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再比如,共有产权房,是由各个城市因地制宜,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的居民能够尽快改善居住条件。


也就是说,未来的楼市,不管你是外卖快递小哥,还是工地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或是刚入社会的大学生,还是辛苦打拼买房的工薪族,或是卖小换大、卖旧换新的改善一族,所有人,都能在楼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居所。


一切,都要从2022年着手建设。


这并不容易。


但我们已经看到,方向已经确定,政策端已经开始大力扶持。


比如,央行、银保监会发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证监会3月18日表示,正在会同相关部委研究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工作,尽快推动项目落地。


各个城市也都确定可“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目标和年度建设计划,我看了各地的计划表,每年租赁房的建设体量,都在新建住宅规模的40%以上。


暂时先把公摊和房产税放在一边,事有轻重缓急,今年,我们就会看到房地产新模式的雏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