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大连工业大学银行卡开户行(大连理工大学银行卡的开户行)


打卡红色遗迹 ·


关东电气工程


专门学校


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旧址位于大连沙河口区万岁街156号。1947年2月7日,中共旅大地委创办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段子俊、罗若遐分别任正、副校长。电专设报务系、机务系、工程系。这所学校办学两年,培养出两百多名人民解放军所急需的通讯机要人才。学员毕业后纷纷开赴解放战争前线。电专开办初期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大连大学创办后,该校并入大连大学,改由旅大地方党组织领导。该旧址现为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旧址。




关东电专:我军第一所


培养电讯工程技术干部的高等学校


两百多名学员从这里开赴解放战争前线




沙河口区万岁街156号,高耸的梧桐正冒着新绿,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掩映于一片绿色当中。粗大的树木枝干宣告着岁月与年轮,这栋建筑亦充满历史与故事。74年前的1947年,有一所学校曾在这里诞生,有一群师生曾在这里工作过、学习过、生活过。这所学校叫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它的创建为我军培养、输送了一批有政治觉悟、有专业知识的技术骨干。这些技术骨干毕业后先后奔赴战场,在我军通信系统工作。他们不仅为解放东北出了力,也为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作出了贡献。





如今,这里是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所在地




从部队筛选政治过硬的生源


留用多位日籍开明人士任教


1946年7月,为适应东北民主联军通信工作发展的需要,担任东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长的段子俊同志,以军区通讯特派员的身份受命长驻大连。在连期间,他一面积极争取苏军支持,为部队提供通讯物资,一面筹划创办学校,培养前方急需的高级通讯技术人才。1947年2月,在中共旅大地委的关怀与支持下,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以下简称关东电专)办起来了,直属东北军区参谋部。




当时,由于受政治形势的限制,中国共产党在旅大的一切活动尚未公开,电专也不能用军事院校名义,而是沿袭日伪“关东”旧称,学校的干部、学员均着便服。电专校长是段子俊,副校长是罗若遐,两位都是部队通信方面的精英人物。电专下设三个系:报务系、机务系、工程系。报务系培养能使用、保养各种无线电机器、仪表的收发报务人员,原定学制1年;机务系培养能设计、制装、维修各种无线电通信机器、仪表的机务人员,原定学制2~2年半;工程系培养高级无线电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原定学制3~3年半。




关东电专新生大部分从各部队筛选而来,主要审查政治品质。地方学员多是有志青年和生产骨干,文化程度大多数是各类中学毕业、肄业,个别是同等学力。关内来的干部子弟,也是初中、高中各年级肄业不等。关东电专第一批学生,大部分来自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辽南分校、辽东分校、大连警察学校和各部队,一小部分来自建国学院、安东电政学校和老解放区干部子弟,还有极少数是从地方招收的。




在师资方面,考虑到当时大连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不多,关东电专在旅顺工大和旅大地区日籍数学、物理、电子、电力等方面的教授、讲师和高级工程师中,择其较开明人士留下任教,并给予优厚待遇。




老校长段子俊曾回忆,当时他们大胆选留日本人,其中电专留用了十多人(其中有六名教授、博士)。另外,大连市公安局还介绍了两名中国台湾籍工程师,其中一位郭东霖先生,毕业于日本东京电机大学,是无线电方面的专家、高级工程师,经留用后担任关东电专教务主任。




对留用的日本人员,电专领导及时了解思想情况,工作上给予信任和支持,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通过这一切,消除了日本人员的顾虑,使他们加深了对我党政策的理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后来这批人回到日本,成为开展中日友好工作的干将。




关东电专首届开学全体教职员合影




依据抗大经验办学


“一切为了革命战争,一切为了前线”


电专创办于战争年代,为了尽快适应战胜敌人的需要,不允许按部就班的教学。因此,学校确定依据延安抗大(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主要来源于从部队抽调的干部,并招收一些知识青年,学习政治、军事、历史、民运、统战等课程)经验来办学,提出的教育方针是:“一切为了革命战争,一切为了前线”,培养目标是:“将追求进步的青年训练成具有初步觉悟,懂得朝着共产主义政治方向前进的、政治上坚定的、符合我军实际需要的、具有真实技能的通讯机要干部。”




有了这个方针和目标,电专在学员学习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采取锥形方案而不用一般的宝塔式课程安排,加大专业课的比重,减少不十分必要的基础课程。为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物教学,要求学生对各种无线电机器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懂,还要会操作使用、测试拆装和修理等。学校准备了大量的无线电机器设备、测试仪表仪器以及各种元件、配件等供学生实习用。




电专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也特别重视思想改造、共产党员修养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许多学员后来追忆,当时苦练基本功,对一辈子党性的锻炼,起到了脱胎换骨的作用。




在生活管理上,电专完全是抗大式军事管理,每日有军训操练,将生活战斗化。每班45人左右,设班主任1人,政治辅导员1人。每天早晚点名、讲评。每周有1小时的周会,全校集合由校领导讲话。学员每天汇报思想,党团员每周开生活检讨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系、班干部参加。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根据学员的实际进步,经过严格审查,发展党、团员。学员精神面貌生气勃勃,团结活泼,人人向上。师生关系融洽,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学员毕业即奔赴战场


有效保障通讯联络畅通


由于办学目的和学习目的明确,师生们把教学任务当作战斗任务来完成,电专学员学习成绩提高得特别快,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1947年,国民党政府企图接收旅大,并定于6月派董彦平等人来连“视察”。在此之前,已有情报称,“视察”团拟在视察大连时,携带大量苏军货币抢购物资,扰乱金融秩序,并以所谓救济、抚恤之名收买人心。为了粉碎他们的阴谋,5月中旬,中共旅大地委发出《关于在关东地区实行苏军用票和满票登记盖印的通知》,在5月23日至28日内完成货币登记及盖印工作。关东电专的学生,就被吸收到这项紧迫、机密的任务中去。




当时“四野”司令部三处的领导同志曾数次来关东电专检査工作,伍修权及四野参谋长刘亚楼亦分别来检查工作。刘亚楼曾对干部严厉地说:无线电通信是军事绝对机要部门,是要命的。培养的学员如果政治品质不好,在电信上出了半点人为差错,我要处分你们。伍修权听了电专的办学方针、干部工作情况的详细汇报,并作了细致、周密的指示。




1948年秋,知名人士沈钧儒、黄炎培等路过大连,参观电专后说:“时间这么短,你们学得这么深,真了不起。”这一点,连日籍教师也不得不佩服。有的日籍教师回国前谈道,学员成绩提高之快,令人惊奇,如果中国人都能这样刻苦学习,中国不久就会变成强国。




到1950年,关东电专共向国家输送各个层次的毕业生两百多名,使解放军有了自己培养的无线电技术人员。这些毕业生大都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和解放华中、华南的战斗。在战场上,他们发挥所学,有效保障了通讯联络畅通。第四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司令员、政委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小同志在哪里学的这么大的本事,把缴获敌人的电台也改装成我们的了,真了不起!”




至1950年,在北京、广州、武汉、沈阳和朝鲜前线的各部队,都有了关东电专的毕业生。在东北军区各总台、空、防、装司到人民解放军所属各指挥部和战争后期的开城谈判代表团的通讯干部中,关东电专的毕业生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不少人因此立功受奖。后来,这些毕业生遍布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队、兵种和高等军事院校,为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培养干部


输送人才


大连功不可没


旅大解放后,旅大地区党组织深切地意识到,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觉悟的干部,既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建设新旅大的当务之急。为此,中共旅大地委明确提出“培养干部是关东地区主要任务之一”,并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在大力开展建党、建政、建警、除奸反霸、恢复生产、安定民生的同时,充分利用旅大地区的有利条件,在着手整顿与发展中小学的基础上,先后创办了旅大建国学院、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关东医学院、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关东俄语专门学校、大连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培养了各种专门人才,使旅大地区成为培养干部、输送人才的基地。




●旅大建国学院


1946年9月5日,旅大地委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旅大建国学院。地委书记韩光兼任院长,地委组织部长杜萍兼任副院长,第二期由地委宣传部长袁牧华兼副院长。学院以“为建设和平民主繁荣的旅大,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各种建设人才”为宗旨,把转变学生的政治立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放在首位。




●大连工业专门学校


1946年11月6日,中共旅大地委创办大连工业专门学校。1947年,大连工专改称关东工专,成为培养技术干部的专门学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培养出60余名水平较高的科技人才。




●关东医学院


1947年5月4日,地委创办了关东医学院。这所学校是旅大地委为培养解放战争前线急需的医务人才而创办的一所医学高等学校。首批170余名学生提前毕业,全部分赴东北、华东两大战场,从事前线医疗工作。




●关东文法专门学校


1948年3月25日,地委创办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文专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政经、文教等方面的中级专门人才。历时一年时间,培养出450余名干部,其中一部分随解放军南下,一部分北上哈尔滨参加解放战争,多数成为旅大地区新闻、文教、财经、政法和党政等部门领导骨干。




●关东俄语专门学校


1948年9月15日,为适应向苏联学习需要,地委又创办关东俄语专门学校,培养出140余名初级翻译人才,解决了当时大连俄语人才短缺的困难。这所学校,今天已发展成为多语种的综合外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大学


1948年,经党中央和东北局批准,决定创办一所培养具有专门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的院校——大连大学。旅大地委将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关东医学院和关东俄语专门学校并入大连大学。大连大学继承延安和老解放区办学的光荣传统,吸收中外大学办学的好经验,成为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大批有用之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