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例题)


这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 是基层县市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相继组建了一批新型国有控股公司,涉及投资、 融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作为城市公共事业出资者的身份对进行管理开 展经营。这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主要以国有企业作为 审计对象,对审计重点内容及方法做一探讨。


一、审计主要内容及重点


随着国有资本结构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审计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 营性企业,包括一般竞争性行业和公共事业或基础行业。包括水电气公共交通、市 政建设等,目前以国有资本为主。


另一类是非经营性企业,主要为国有资本全资公 司,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宏观性,业务以投、融资为主。


(一)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


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包括对企业资产、负债、损 益方面的总体审计,主要目标是审计国有企业财务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及 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也是审计的最基本目标。


1.对企业资产方面的审计。资产审计的重点是应收款项、各类存货、长期投 资、固定资产等内容。对于国有资本投入形成的各项资产,应与政府有关批文核 对,核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并重点关注其用途;加强对销货款的审计,防止呆坏 账;针对少数企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对实物资产审计的力度。


2.对企业负债方面的审计。首先应将主要重点放在应付账款及预付账款上, 通过对有关单位相互核对,查明是否真正的负债。其次,审核融资形成的长短期借 款或其他债务,并与有关合同,文件核对,重点关注还款来源,评价其偿债能力。最后,还要关注有无担保或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及其他潜在损失。


3.对企业损益方面的审计。主要审核损益计算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在审计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重点审查企业各项收入是否据实及时入 账,有无隐匿截留收入等,是否乱摊成本费用或人为调节成本费用,造成虚盈或虚 亏等问题。特别是项目收入、销售、转让收入是否依照合同及时足额确认,相关税 金是否及时足额计缴。通过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要摸清以下几点:企业至审计日净资产状况及其构 成,即企业有多少“家底”;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长短 期偿债能力作出评价;企业收入构成及比重,重点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 析;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违规事项或不规范的财务处 理。


(二)重点内容的审计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内容的不断深化,审计不能仅仅拘泥于财政财务核 算流程的框架内,而要向业务流程、制度执行审计和决策管理审计转变,因此审计 要以制度健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责任明确化为基准点,打破“就账看 账”的传统做法,向管理、制度追踪问效。


1.企业内部控制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涉及一个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 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治理 结构,授权审批程序,会计控制,风险控制等审计内容。主要思路和做法是:


一是了解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存在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关注企业 从上而下对企业制度和规则的遵循程度,防止管理决策中的主观性、随意性、盲目 性。充分了解企业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企业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是否既相互 分离,又相互制衡;是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其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 否推行高层领导职位不相容制度,杜绝高层人员交叉任职;查看企业章程、董事会 会议记录,企业经营会议纪要等了解企业各层是否各司其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经 集体讨论,是否上报董事会批准或经股东会议审议 。


二是关注授权审批程序,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和非常规性交易事项(比 如,重大的投资决策、筹资行为、资本支出等)的授权状况。关注企业业务流程, 是否层层授权,且每一层在办理经济业务时的权限、条件和有关责任是否明文规定 并严格执行,防止下级人员越权办理导致重大事项不上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三是关注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会计人员职务分离和岗 位责任制。查看企业财务制度,关注在制度层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重大经济业务 是否经财务审核监督;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审核财务支出 有无虚报冒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等问题。


四是了解企业是否在重要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尤其对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是否予以充分估计。关注风险预警与识别机制, 查看风险评估、分析报告,重点关注企业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 筹资成本、偿还计划,判断负债水平是否适当及偿债能力是否有保障;是否建立合 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 致的企业诉讼。


2.企业创造效益情况


企业创造效益包括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经济效益主要指企业创造 利润的能力,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社会领域的效益,是从社会的角度去 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及产生的效益。经济效益一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 用一些具体指标来衡量,但过多强调经济效益,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过分 看重眼前利益和利润刺激。大力推进社会效益审计,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 行情况,可以把企业纳入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督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 克服企业行为短期化和掠夺式经营。国有企业作为主导国家或地方发展命脉的经济 实体,在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实现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 的协调一致。


在考核经济效益方面:


一是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 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 平;


二是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 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


三是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 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他单位、同行 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 方向。


社会效益方面主要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并执行地方政策条例,合理 利用资源,在承担基础建设方面改善投资环境,树立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提高实 力或影响力。


二、国有企业审计方式方法


(一)审计前全面收集信息,制定恰当的审计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