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宜昌工商税务局查询系统(个人所得税查询系统)

当前


4月23日,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现场推进会在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召开,旨在以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抢时间、抢要素、抢机遇,全力以赴优服务、优管理、优环境,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坚决打赢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一、推深做实“六多合一”。按照市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协同单项牵头部门下功夫扩面提质。年底力争“多规合一”扩展至所有县市区,“多评合一”覆盖全部工业园区,“多审合一”量不低于60%,“多验合一”力争100%。将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纳入“多证合一”,“多管合一”着力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二、全面落地“1233 88”。联手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推动平台下沉县市区,确保整体见效。5—6月专项推动县市区企业开办平台建设,7—8月部署不动产交易平台。打通工程建设审批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10月底前,确保市县两级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及工业、工程项目建设90%以上办件真正实现“1233 88”工作日办结。


三、力求为企业一办到底。一是实行报建申请一窗综合受理、资料内部流转。二是明确项目代办专员,与项目业主一对一衔接,跟踪协调、按期督促部门审批办件,提供从企业登记、项目报建、招投标衔接到竣工验收等全菜单免费服务。三是将中介服务、水电气报装嵌入一链式服务,办好中介超市,按季发布中介服务及信用评价信息,供业主自主选择;用好政务中心水电气报装系统,为企业破解堵点、一办到底。


四、高效达成“无接触”服务。推动实现“78910”目标。一是推进70%以上服务事项现场办结,80%事项“一窗通办”;二是实现90%事项可网办,100%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年内新开发投放50台自助一体机到社区和金融网点。三是拓展场景式服务,开发“我要办书店”等10个以上联审程序,实行“一事联办”。四是办好全省互联网 监管试点、电子证照试点。


五、让市场主体评价改革绩效。一是每月开展窗口讲评,分析堵点、痛点,培育“个人所得税尊企敬民、一次办成”政务服务队伍宜昌。二是每季统计网上办件、审批时效、群众好差评数据,通过媒体原汁原味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每半年向市政府报告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进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经信局以提高用户办电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中心,不断优化调整用电报装服务体系,全力提升用户电力“获得感”。


推行“不见面”办电服务。开通“网上国网”APP业务办理渠道,满足用户线上自助提交申请资料、查询业务进程、咨询用电政策和评价服务质量等需求,通过“互联网 ”电力服务,让用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压减用户办电环节。大中型企业用户办电压减为“申请受理、供电方案答复、装表接电”3个环节,小微企业用户压减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


简化用户办电手续。除法规明确要求外,不需用户额外提供其他材料。已有资料在有效期内的,不要求再次提供。办电未提供完整资料的,可在签署承诺书后,先受理、后补齐。


提升低压接入容量标准。市区小微企业容量标准放宽至160千瓦,其他地区用电项目容量标准放宽至100千瓦,实行低压查询系统“零费用”接入。


用电业务限时办结。10千伏大中型企业用户和小微企业用户的建设周期,从受理用户用电申请至装表接电,在不含用户自建环节的情况下,最长时间不超过40天和15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为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将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多规合一”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诺:


一是调控计划保重点。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疫情防控建设项目可先行用地。统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应保尽保。


二是“标准地”出让降成本。2020年国家级开发区“标准地”出让不低于10%,省级开发区、其他产业园区不低于5%。


三是工程审批再提速。深化工程项目用地规划全流程改革,完成自然资源规划审批服务一体化整合,与政务服务网、工程建设审批系统、投资联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工业项目33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88个工作日内全流程审批。


四是多规合一搭平台。对接国家、部省规划政策标准,2020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多规合一”统一数据平台。


五是不动产登记更便民。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向基层延伸,编制公布统一申请材料目录及不同登记类型的流程优化图,强化不动产登记、交易、税费缴纳“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成果,推进“互联网 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建设,市县不动产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实现全市“一个系统、一个数据库、一网通办、市县同步”的目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持续优化全市住建领域营商环境,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市民群众获得感,市住建局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


一、立足于“减”,审批时限再压缩。坚持问题导向,紧贴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持续优化工改审批系统;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工业建设项目压缩至3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最长审批时限压缩至88个工作日以内。


二、立足于“优”,“多审合一”再提速。完成与省级施工图联合审查系统对接,理顺施工图、人防、消防联合审查工作流程,确保施工图审查流程更短、服务更优,交办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20%。


三、立足于“并”,“多验合一”再突破。广泛调研征求企业对前期改革的意见建议,制定分类别个性化验收流程;总结个案经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四、立足于“简”,公用服务再优化。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优化城区供水供气报装工作方案》,水气报装时限进一步压缩10%。加强企业价格监督,确保价格公开透明。推行缴费、申报服务网上办,实现水气报装业务“最多跑一次”,让居民、企业用水用气更省心、更省事。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各界郑重公开承诺:


一、审批服务再提速。从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限,年内确保将企业开办、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申领、社保登记4个环节压缩至1个工作日。


二、“多证合一”再巩固。研究“58证合一”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多证合一”改革落到实处。


三、“证照分离”再扩面。对2019年国务院等部门确定的534项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要求实现“照后减证”,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在宜昌自贸片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再推广到全市。


四、监管方式再提质。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现抽查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互用。年内抽查上年末存量企业5%以上,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


五、竞争环境再优化。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一是开展部门联合检查和打击假冒伪劣、价格和公平竞争、违法广告等专项检查。二是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的信用激励机制,对在规定期限税务局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失信企业,依法实施信用修复。三是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四是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打造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就优化营商环境承诺如下:


减轻税费负担。一是全面落实已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税收政策和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政策。三是全面落实疫情期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政策。


压缩办税时间。一是拓展“网上办”。实现纳税人90%以上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二是推动“一次办”。针对新办纳税人13个常办涉税事项提供套餐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三是出口退税“线上办”。持续扩大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范围,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内。


优化办税流程。一是跨区自由迁移。对全市范围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现带税迁移、带票迁移。二是注销限时办结。对符合条件的简易注销实行清税免办;对符合即办条件但资料不齐全的实行容缺办。三是简便发票申领。全面推广发票领用和代开“网上申请、邮寄配送”, 2月14日至4月30日期间免费邮寄。


规范税收执法。一是全面推行优化税务执法方式“三项制度”。二是推行“免打扰”执法,严格进户执法许可,避免多头进户、重复进户。三是广泛实施执法容错,对因疫情等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未按时办理事项,及时容错纠偏,一般不给予负面评价。


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中级人民法院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始终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和发展机会平等的原则,依法保障中小投资主体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确保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对于投资主体在融资、经营活动中的创新性行为,依法支持、引导和保护。妥善审理投资、股权纠纷,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经营的权利以及收益权。依法审理公司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购买权等纠纷案件。


二是不断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两个“一站式”建设,加强“立、审、执”协调运行机制建设,不断优化诉讼流程,提升商事案件办理效率。坚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深化案件“分调裁审”“繁简分流”,确保简案快工商审、繁案精审。依托“零距离”诉讼服务中心,加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加大跨域庭审、跨域送达力度,提高诉前保全效率,依法快速高效化解商事案件纠纷,确保实现“三个效果”相统一。


三是依法办理好破产案件。畅通破产案件受理渠道,完善市场主工商体救治与退出机制,实行破产专业化审理。积极参与破产工作“府院联动”活动,促进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发挥破产重整、和解制度在挽救危困企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市科学技术局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市科学技术局向社会各界郑重公开承诺:


1.坚持依法行政。依照《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和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平台建设、技术合同登记等制度。在科技行政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公道正派,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2.坚持规范高效。积极办好政务中心科技“窗口”。通过服务“窗口”办理科技查询系统行政审批、核准事项和政策咨询。实行首问负责制,谁受理、谁落实、谁负责;实行限时办结制,除有时间规定的审批项目外,其他科技行政审批手续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实行服务承诺制,认真兑现“窗口”承诺内容。


3.坚持政务公开透明。科技项目严格执行公开征集、严格审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和结题验收等程序。项目实行“申报公开、过程受控、全程监督”,规范立项审查行为,强化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诚信审查,加强项目查重和监督,避免一题多报或重复资助。


4.坚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局机关纪委随时受理群众举报和申诉,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有明显线索的信访举报,做到有报必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反馈查办情况。


市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本局郑重承诺如下:


一、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工作任务。大力推行政府采购网络备案、信用承诺、履职评价、信息公开、履约验收等制度,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三、实施举措。


(一)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依规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


(二)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政府采购政策,一律不得出台。


(三)施行政府采购计划、合同网络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取消政府采购项目投标保证金制度。


(四)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实行电子开标、电子评审,提高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便利程度。


(五)预留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份额,采取优先采购和强制性采购等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享受更多政策优惠。


(六)畅通供应商投诉渠道,对供应商提出的投诉,依法及时答复和处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以更大力度“放”。发挥企业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推行企业人才自主评价、职业技能评价制度改革等工作,做好本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和上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严格落实阶段性免征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继续实施“三年引进10万大学生”计划等,通过人才引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以更强措施“管”。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展“宜昌打工不欠薪”创建活动。规范自由裁量,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推进大数据监管,提高监管效能。继续开展宜昌市十佳和谐企业评选,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


三、以更高水平“服”。坚持群众满意第一标准,全面实现人社工作“争一流、干最好”。推进“23℃人社服务”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进一步畅通“网上办、帮你办、预约办”办事渠道,推行容缺受理,推进电子社保卡签发及应用,建立常态化作风检查暗访机制、失误失职失责创优获奖贡献备案登记制度、健全监督预警和问责追责机制,打造责任落实闭环链条。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就优化营商环境承诺如下: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1、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违规另设市场准入行政审批门槛。


2、依照法定职责,清理针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设置税务局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相关规定。


二、优化进出口通关环境


3、加大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项应用功能推广运用力度。


4、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推广“两步走申报”(先概要申报、再完整申报)改革试点,压缩通关时间,提高效率。


5、加快开放平台、通道建设。推进中国(宜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报建设,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


6、深入落实“千名干部进千企”工作。密切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外贸企业联系制度,确保将一线反映的问题协调解决在一线。


三、优化服务环境


7、优化“互联网 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系统”在线流程,全面落实在线政府服务平台(3.0)建设规范化,实现政务服务内外贸事项网上办、即时办。


8、持续精简行政审批等事项,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要求,细化配套措施。


9、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互联网 监管”,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及我局职能,现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


一是统筹防疫和经济发展金融保障。联同人行市中心支行、宜昌银保监分局等单位共同组建应对疫情金融服务应急中心,以“政府主导、部门主推、银行主办”为机制,通过政银担联动、市县联动、线上线下联动,加大对疫情防控及实体经济信贷投入,确保全年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二是加强企业金融纾困。组建“企业方舱”,集中政策资源、金融资源、财政资源帮扶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企业,支持其恢复经营能力。


三是深化民营小微金融服务。积极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首贷专项行动,分产业、分层次、分领域开展专场融资对接活动。依托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引导银行开发线上小微金融产品。


四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抢抓湖北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机遇,充实后备企业培育库。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债券等多元渠道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家,报辅报会企业2家,新增直接融资200亿元。


五宜昌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信用培植、信用增进、信用平台、信用使用、信用维护”五大信用工程建设。强化金融风险管控,加大非法集资陈案化解力度,建立类金融机构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机制。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向社会各界郑重公开承诺:


一、升级优化“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整体再提速50%以上;开通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年内实现质效更高的“一门一网一次”,创优“e登记星服务”品牌,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公共服务平台。


二、推行“一减两延伸双覆盖”,方便群众“就近办、马上办、快捷办”。


“一减”:优化不动产登记婚姻关系审查。


“两延伸”:将“双预告”(预告登记和抵押权预告登记)登记业务延伸至金融机构;将“商品房(安置房)转移登记”受理窗口延伸至部分开发企业。


“双覆盖”:推进抵押登记“不见面”业务全覆盖、金融机构全覆盖。


三、重构不动产交易平台,推进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创新应用,搭建交易和登记融合统一的全流程“网办平台”,实现服务企业和群众零距离。


四、强化用户思维,不断健全和完善常态化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机制,畅通不动产交易和登记投诉渠道,加强疑难问题的汇集、分析、研判和跟踪回访,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