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我们分析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负债也是企业暴雷的重灾区。
并在文末还留了一个小作业,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如何评估?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那能不能用长期资产去比长期负债,得到的就是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呢?
很显然是不行的。
一家企业的长期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等等。
这些东西可是企业的核心宝贝,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如果企业沦落到需要变卖固定资产去偿还债务,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公司倒闭清算。
你想连生产工具都给卖了,企业还能做什么?
所以肯定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评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那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当然有。
债务的本质就两点:
第一点、本金;
第二点、利息。
我们看任何事情都应该透过表象去看本质,尤其是投资。
既然债务的本质是本金和利息,那我们只需要从这两个角度去研究分析即可。
本金也就是企业到底欠了多少钱?欠的这些钱多企业压力大不大?
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出来了今天我们分析的第一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
其实应该叫负债资产率,不过一回事,反正就是负债和资产的比率。
同时也叫财务杠杆,具体计算是:
负债资产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这个指标很简单,就是表达企业有多少负债占比资产的情况。
这么直观的计算逻辑,结论自然就有了。
当负债资产率>1时,说明负债超过了资产,企业资不抵债;
当负债资产率=1是,说明负债等于资产,企业毛都没有;
当负债资产率<1时,说明负债少于资产,企业还有余粮。
上面三种情况,前面两种肯定是直接排除的,负债资产率≥1,企业已经名存实亡了,你难道还想把钱投给他?肉包子打狗而已。
负债资产率小于取得时候,到底多少才合适呢?
这个就要分行业而论,我们国家的上市企业平均负债资产率大概是50%的样子。
有两部分企业拉高和拉低了平均值。
一些重资产企业的负债资产率一般偏高,比如航空公司,80%以上的都不少。
一些轻资产企业的负债资产率一般就偏低,轻资产本来就不需要多少钱,既然是轻资产也就没多少家当可以抵押,想借钱也难以借到。
所以负债资产率这个指标,表达了一个观点:
“有多大胃,就吃多少饭。”
企业负债没问题,但不能无底线地去借钱,最终还是要还的,就那么点资产,适量的负债企业才没有压力,资本运作才是最高效的。
而且你看哪家优秀的企业超出自己负荷去借钱的,这种企业风险很大,就算当下优秀,也说不定哪天就暴雷,比如“恒大”。
严肃提醒一句,这种企业真不少,眼睛擦亮了都。
所以我一般会设两条线,一条负债资产率30%的线,一条负债资产率45%的线。
负债超过30%的,我关注的指标会多很多,负债超过45%的,除非特殊情况,我都会列入黑名单,就算别人都说你优秀,可是我觉得我惹不起,那我就躲呗。
现在我们对企业负债状态知道怎么判别了,但还是不知道企业到底有没有偿债能力啊。
没错,负债状态说明的本金,下面就接着讲第二个本质“利息”。
借钱当然要给利息,企业借到钱没问题,使用这笔钱也没问题,但是使用这笔钱的价值有没有呢?
很显然,良性的负债是借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然后把赚到的钱分一部分利息费给债主,剩下的就是自己赚的,这笔负债也才有价值。
否则借钱还继续亏钱,连利息都赚不回来,这家企业也差不多可以拉黑了。
那怎么去计算企业赚的钱足够还利息呢?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净利润不就是赚的钱吗,直接跟利息比较一下不就可以了。”
真的是这样吗?
这位朋友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企业财报上的净利润是扣除了所有成本费用之后得出来的。
也就是你所看到的的净利润是已经减掉了利息费用的。
既然要评估企业赚钱后,相对利息来说是赚了还是亏了,赚是赚多少,亏是亏多少?
所以必须要把净利润加上利息才行。
可是又有另一个问题,净利润是交过税之后的,如果企业减掉利息后并没有赚钱又不需要交税,所以我们还得把交税的钱给加回来才行。
这个时候等于就是这么个数据:净利润 利息 所得税。
而这个数据也有个专用名字,叫:“息税前收益”。
也就是刚才说的,扣除利息、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这个息税前收益才是衡量企业剩下多少钱付利息的准确数据。
拿到这个数据有什么用呢?
当然有大用,比如你借了10万块钱去开店,利息每年1万。
一年后,你还没交税前如果赚了五千,要还给债主1万的利息,你利息都还不起。
如果赚了1万,还给债主1万的利息,你毛都没有。
如果赚了2万,还给债主1万的利息,还剩1万,再交点税,自己还能剩点。
你看这个五千或者1万或者2万或者更多,是不是代表着你还债的能力。
这也是今天讲的第二个指标——“息前收入倍数”。
也叫“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
很明显,这个倍数越高,说明赚得越多,还完利息后还绰绰有余。
结论就来了:
当利息保障倍数>1时,说明企业偿还利息后,还有剩余,企业有赚钱,还债能力就强;
当利息保障倍数=1时,说明企业偿还利息后,没有剩余,企业有赚钱,但还债能力弱;
当利息保障倍数<1时,说明企业还不起利息,只有寂寞,企业是亏钱,没有还债能力。
我们投资企业,当然是希望企业不但赚钱,而且还有剩余才行,那后面两种情况的企业自然就是垃圾企业,不值得投资。
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倍数越大越好,弄他个几十上百倍的,才对得起我们去研究嘛!
好啦,结合上期讲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就算是有门路了,拿着自己关注的企业财报,把数据用公式套进去算算,是骡子是马,算算就知道了。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值得你期待!
我需要你们赤裸裸的支持,才有动力持续分享这些财务指标的秘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