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青岛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青岛市黄岛区小规模企业每月申报)


近日,根据山东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0年度青岛市人才流动便利度考核获全省第一。据悉,2019年以来,青岛围绕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聚焦提升人才获得感,加大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着力打造人才“获得感”营商环境。


聚焦人才关切,着力加强优质人才服务资源供给


着力加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青岛围绕解除来青人才子女入托入学后顾之忧,先后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加快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办好9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加快建设青岛市二十一世纪学校,积极推进清华大学附中青岛学校项目落地。聚焦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1%,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超过90%。加大优秀师资引进力度,累计招聘优秀骨干教师、公费师范生等629人。积极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培育工程,59人入选新一批齐鲁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人选,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0%和13%,位居全省之首。


积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医疗资源供给的重要性。青岛立足提升包括人才在内的全体市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一流医疗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建的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市公共卫生中心、齐鲁医院(青岛)二期等6个省市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88.76万平方米,总投资84.27亿元。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人才队伍建设对医疗水平提高至关重要,2019年以来,我们积极引育优秀医疗人才,自主培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等92名高层次人才,成功与15名院士开展合作,累计引进3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457名高层次人才,招聘各类人才9387名,有55个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全国学科百强榜单,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破除制度障碍,促进人才顺畅流动


全面升级人才落户政策体系。人才引进,落户是关键。青岛出台新一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放宽学历人才、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对有学历、有职称、有技能的人才,实现落户有保障;对城区有稳定就业或稳定居住的人员,实现“想来可来”;对“双招双引”项目及有贡献企业落户,实现全程便捷服务。市公安局工作人员介绍称:“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学历信息共享平台,实施人社、公安联审联批,实现人才落户资格审核‘秒批’”。截至目前,已有53792人通过平台秒批落户。


创新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用编支持。制定《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将人才引进作为用编进人计划的首要保障因素。出台《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使用管理办法》,在全市编制存量内单列300名机动编制,作为已满编、超编机关事业单位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安置高层次人才随调家属的编制“蓄水池”,同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申请用编进人计划和入编备案等事项实行“绿色通道、专员接待、随时受理、一次办好”模式,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入编办理业务。


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公安、教育、卫健等16个职能部门,编制《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配备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126名,自主开发高层次人才服务APP,落实落地落细出入境与居留、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个绿色通道服务事项。


升级服务体系,提高人才办事顺畅度


人才服务方面,着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针对人才服务碎片化问题,围绕“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一平台”“一网络”“一窗口”“一张卡”“一专线”等“五个一”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闭环管理”运行机制,推行人才服务“网上办”“移动办”,其中人才职称确认、落户资格审核等62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学历认证、人才引进等30个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理。目前正加快推进“人才服务一件事”,同时在李沧区开展“无感知、免打扰”服务试点,努力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精简申报材料,提高办事效率。刚到青岛就业的小谭告诉记者,“这种周到的服务、热情的态度,切实让我们感觉到‘来了就是青岛人’!”


这只是青岛不断健全人才政策落实机制的小小举措。今年以来青岛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项目落地年”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企业点单”“政策找人”等经验方法,制定全链条提升人才政策效能实施办法,从源头上解决人才政策与项目落地“脱节”问题,形成人才政策拟定出台、督促落实、反馈优化的闭环运行模式。


建立完善多元化创新容错制度。对承担探索性强、风险度高项目的科研人员及团队,因客观原因未达到预定目标,已尽职履责的责任主体,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将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探索制定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广大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以来,全市共查处专利、商标领域知识产权违法案件645起,罚款1000余万元。


“尊重人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才服务,这代表着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岛将继续坚持需求驱动,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清单制度,加快打造“人才服务一件事”,总结推广“无感服务”试点经验,聚力打好人才服务攻坚战,努力为来青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具获得感的人才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