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白景明:严肃财经纪律永远在路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通报了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等地区不顾自身财力状况,在政府债务沉重、风险突出的情况下,违反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兴建楼堂馆所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整改,后续整改及执纪问责等工作正在进行。

通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坚决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对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违法违规和失职渎职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严肃财经纪律的又一生动有力例证。

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为一个有远大理想和严明纪律的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包括财经纪律内容在内的党的各项纪律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可靠保障,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2013年11月以来,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先后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违规发放津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18项制度办法,从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公务出差、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管理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健全完善各项财经纪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财政部等有关部委陆续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从财政制度和财政管理层面进行落实和细化,进一步增强财经纪律的可操作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述各项财经纪律对于促进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2020年,全国有19.77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其中违反财经纪律者1.28万人。今年1—6月,全国各级纪检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近4.7万起,其中违反财经纪律事件占比较高。可见,严肃财经纪律绝非唬人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同时,此次国办公开通报的违反财经纪律情况暴露出有的地方财经纪律执行松弛问题不容忽视,也再次表明,严肃财经纪律永远在路上。

必须认识到,严肃财经纪律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继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这些都需要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支持。从根本上说,只有严守财经纪律,才能杜绝浪费和减少额外增支,才能真正有效控制支出政策落实成本,才能真正贯通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进而实现政府运行成本最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年度财政支出总量突破20万亿元,规模同样位居全球第二。现在中央政府一个部门的部门预算支出总额动辄数亿上百亿元,各级地方政府的支出总额在快速增加,不少县级财政支出也高达数十亿元。一方面,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管好用好这些财政资金和政府资源,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好财经纪律的各项要求。

必须认识到,严肃财经纪律,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肃财经纪律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一条“高压线”。

正如财政部部长刘昆所言,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会计审计监管,对违反有关财税法规的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允许把财经纪律当“稻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全方位推进,新的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相继修订实施,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增效化、公开化水平不断提升;财会制度改革配套跟进,初步形成了准则科学、操作制度可行的分行业财会管理体系。这些改革都为严肃财经纪律提供了可操作、可量化的制度依据。

为了进一步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首先,必须严格实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发挥好预算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其次,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各预算执行主体特别是“一把手”要把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抓实抓牢。最后,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完善财政和其他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机制,不断增强财经纪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白景明)

来源:中国财经报

编辑:张晴、唐志勇

一审:李杨超、尹志伟

二审:宋高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