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西平县2018年7月27号到28号有雨吗(西平县18年27号到28号有雨吗)

洪水像恶魔一样,带来了痛苦,带来了灾难。 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撕掠,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生命是那样的脆弱......。



西平县自明代以来的500多年间,发生特大水灾两次:一次是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另一次是在1975年。自民国元年(1912)至1983年的71年中,发生水灾46次平均一年多一遇。其中大水灾22次,平均三年一遇。19161——935年,1950——1957年,几乎一年一遇,甚至一年两遇。


明天顺四年(1460)秋,大水。


嘉靖四十三年(1564)夏、秋,大水,田禾被淹。


万历二十一年(1593),大雨两月,麦禾尽没,特大水灾。人相食,饿殍载道


清顺治二年(1645)秋,大水。


顺治六年夏,大水,河溢,田庐人畜多漂没,东南方尤甚。


康熙八年(1669)秋,淫雨伤稼,民饥。


康熙十七年夏、秋,大水。


康熙二十二年春、夏、秋,大水,民多疫死,田多荒芜。


康熙二十九年秋七月,城西山水暴涨,溃出堤岸,冲决河口15处,直射城关,民田淹没,庄稼不登。





乾隆元年(1736),大水,低洼地秋禾被淹,约五分以下收成。


乾隆十一年六月上、中句,接连大雨,以致河水泛滥,秋禾被淹。


乾隆十二年,水,洼地秋禾被淹。


乾隆二十二年,大水。刘慥三月二十九日奏:豫省入夏以后时雨沾足……西平县之汝河亦因大雨水发,于三月十九日、二十等日河流暴涨,堤岸亦有漫冲,低乡无不受水。 刘慥六月十八日奏:豫省于五月下旬及六月初二、三日等,连得大雨……汝宁府之汝阳、上蔡、西平……亦因六月初三、四、五并初十、十一、十十五等日,大雨如注,河水泛滥。洼地积潦,其间据报轻重不等……。


嘉庆十一年(1806),水。五月缓征新旧额赋,并贷一定种子、口粮。


同治五年(1866),因雨过多,积涝淹稼,城垣庐舍亦间有坍塌。


光绪元年(1875),大水,洪河决口。积水深3尺。


光绪九年,大水。夏、秋淫雨连月,山水暴发,河渠涨溢。


光绪二十五至二十六年,大水,洪河屡决,年饥。


光绪三十二年,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漫溢,低洼村庄多被淹没。坍塌房屋,伤毙人畜田禾。


宣统二年(1910)六月二十七、八及七月十五、六等日大雨如注,洪河及境内各河漫溢,田庐被淹。





民国元年(1912)7月下旬,连日大雨,水势陡涨,庄稼被淹。京汉铁路西平、遂平间之路被水冲断,水势过大,不能流出,乡民遂掘路排泄。北京、汉口间交通断绝,一星期后始通车。


8月20日,庄稼被淹。积水深约3尺。


民国5年春、夏,淫雨不休,田禾被淹。


民国7年8月7至10日降雨3天,地面积水34尺,沿河房屋多倒塌。


民国9年8月,大水,洼地积水深3尺,冲走柴垛。


民国10年11月,大水,各河漫溢成灾,滚河、洪河、吉斗河等河流域遭灾严重。西平、焦庄等火车站铁轨被淹没,并有冲坏者。


民国11年秋,降雨持续60天,洼地积水5尺,房屋倒塌。


民国12年7至8月,淫雨成灾。洪水横溢平汉铁路,秋禾全被淹没。


民国13年,夏雨为灾,洪河水势甚猛;秋,连续大雨,积水甚多。


民国15年秋,大雨兼旬,洪水暴涨。8月15日夜降雨,洪河决口,洪水横流,田禾被淹,房屋倒塌,人和牲畜有淹死者。


民国18年8月,大水,平地积水1—2尺,冲毁房屋。


民国19年交秋,大雨成灾,洪河决口。


民国20年夏,降雨60日,洪河、澧河、杀河决口,农田淹没,倒塌房屋38918间,死亡55人和588头牲畜,受灾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7%。


民国21年,洪河、草河漫溢汇流,秋禾淹没。


民国22年秋,洪水泛滥,庄稼被淹。





民国24年8月5日,大雨。洪河、杀河漫溢,受灾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死亡12人淹没田地313175亩,塌房7387间。


民国27年8月,大雨7天,河水漫溢成灾。


民国28年,洪河决口。


民国34年6至7月、阴雨40天,麦籽发芽。


民国35年5月,阴雨连绵,洪河、沙河泛滥,平地积水数尺,汪洋一片,耕地被淹5911亩,房屋倒塌1345间,牲畜死亡578头。





1950年7月8至14日,连降大雨。洪河从后姚庄决口100余米,柳堰河、淤泥河漫溢。全县60%以上农田受灾,倒塌房屋12563间。


1951年7月30日至8月4日,降雨6天,淹没农田24355亩,除少量早高粱稍有收获外,豆子、芝麻、谷子、晚高粱均绝收。


10月,降雨20多天,部分乡遭灾,主要是李庄杜、李庄杨、于桥、丁庄、顾庙、陶庄、刘店、寇店、留册桥等地受灾面积124296亩,粮食减产600万公斤。


1952年6月27日,山洪暴发,老王坡滞洪区地域洪水漫溢成灾。


9月6至9日,连续降雨4天,雨量100毫米,秋禾部分遭灾。二区罗阁乡澍河坡等坡水深半米,最深处1.3米,积水面积2.2万亩。毛墩1288亩,全部受淹,塌房24间,并有麦秸垛在水中漂浮。


1953年8月上旬,降雨4天,洪河堤决口10余处,淹没土地20万亩,受灾人口132997人,倒塌房屋1099间。


1954年7月16日,降雨150毫米,洪河水陡涨。被淹土地49.175万亩,倒塌房屋11085间,伤亡5人,死牲畜9头。





1955年7月8、9两日,降雨196毫米,河道漫溢。从7月31日起,连续降雨5天雨量360——400毫米,河道决口3处,秋禾淹死61万亩,倒房1225间。


1956年5、6月间,阴雨月余,全县447255亩小麦生芽或霉烂,4.39万亩小麦被水淹没。153928亩麦田积浅水,减产三至五成。当年小麦一直打到8月15日。


1957年3月6日,降雨137毫米,洼地积水,内涝成灾。


7月,连续降雨15天,雨量351毫米,洪河多处决口。受灾面积达15.2万亩,其中重灾面积达11.1万亩,有17.3万人受灾。


1959年4月24日下午,8个公社69个大队遭受暴雨袭击,50分钟降雨40毫米,受灾严重。


1960年9月3日,连续降雨6天,注地成灾。


1963年8月2至12日,降雨680多毫米,受灾耕地45.5万亩,倒房1.033万间,伤亡48人,死亡性畜25头。


1964年4月下句,降雨10天,累计降雨量142.5毫米,受灾面积23.1万亩,倒房2万余间,伤亡34人,死牲畜7头。


1965年7月下句至8月上句,阴雨20天,降雨560毫米,坡洼地积水1米余,受灾面积62万亩,倒塌房屋18万间,7人死亡,死牲畜8头。


1971年8月24日,降雨151.1毫米,内涝严重。





1975年8月5至8日,降雨900毫米。洪河上游石漫滩、田岗水库垮坝,洪河决口51处。加之板桥水库垮坝,澧河决口,南北两股大水倾注,县境一片汪洋。全县80%的村镇被水冲击、浸泡,倒塌房屋49万间,水中村民或转移高地,或架木台,或攀树木,或木筏,或抱漂浮物,藉以救生。全县死亡944人,25117头牲畜溺死。损失公私财产折款8.7亿元。


1976年8月12日,降雨量105.1毫米,坡洼地成灾。


1980年6月16至23日,降雨161.2毫米。影响小麦收打,致使小麦发芽霉烂。


8月24日,降雨150毫米,洪河上游和洪溪河漫溢成灾。


1982年夏,阴雨两月余,降雨量6787毫米。洪河决口3处。洪澍河两岸庄稼淹没。全


县受灾面积70万亩。倒塌房屋3900间,损失粮食27亿斤,死1人,伤5人,死牲畜72头。


1983年10月3至25日,降雨259.5毫米。10月4日和18日两次暴雨,雨量分别为74.2毫米、85.2毫米,洪河决口。全县受灾面积34万亩,倒塌、损坏房屋3000多间。小麦播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