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日本的善意取得制度(囡砩龰腕秶僅腔凳傖猁璃)

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华夏的时代,也是个能人辈出,四面征讨的时代。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首都就是如今的北京。


忽必烈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建国后,他就把东扩的目标锁定在了日本这个岛国身上。



当时的日本国防力量非常有限,宋真宗年间,女真部族仅用50艘海盗船袭扰日本各岛,就杀了日本400余人,掳走千人,日本政府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忽必烈心想,凭借自己手下这帮战无不胜的部队,拿下日本诸岛简直易如反掌,如果日本人识相,就应该乖乖献降,免得生灵涂炭。


自从公元894年遣唐使制度废止之后,中日两国在近400年间就没有政治往来。1266年到1273年,忽必烈共派出5个访日代表团跟日本表达善意,希望日本能够和平归顺元朝。



忽必烈为何突然盯上了日本,历史学家分析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他认为日本黄金资源丰富,无论是归顺后上交年贡还是直接掠夺,都可以支撑大元连年征战的巨额亏空。


其二,他希望能够团结日本和高丽,加速南宋的灭亡,尽快统一全国,高丽已经拿下,接下来就是日本了。


其三,“蒙古草原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向外扩张就是大汗的高尚事业,也是忽必烈招抚日本的最初目的。



这5次出访的结果如何呢,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被高丽使臣阻挠,根本就没有见到日本天皇;有的因为元朝国书内容太过粗鲁无礼,日本对元文化的认同感也很差,不愿意接受招抚。


1273年,元朝第5次出访日本失败后,忽必烈感觉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心想日本居然如此不识抬举,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见棺材不掉泪了。既然这样,那就开战吧,不想交岁贡,那就永远不用交了。


1274年,元朝第一次东征日本,并强迫高丽提供兵勇、粮草和作战用的舰船。



正月,忽必烈命令金方庆和洪茶丘督造战船,一共造了900艘船,包括千料舟(排水量大的主战船)、拔都鲁轻疾舟(行动灵活的冲锋舟)、汲水小舟(运送粮草的快船)各300艘。此外,高丽还派出12300人(正式军和艄公水手等)参与这次东征。


十月初三,元军在高丽合浦集结出发,两天后,450艘战船,3万多人到达日本对马岛西岸。


面对蒙古人的进攻,对马岛的守护代宗助国只是派出了80名骑兵进行抵抗,由于双方兵力悬殊,结果可想而知,宗助国战死,蒙古部队迅速占领了小茂田沿岸的左须浦。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对马岛,蒙古人稍作休整,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再攻下壹歧岛。



壹歧岛守将代平经高只有100多骑兵,面对数量是己方几十倍的敌军毫无还手能力,奈何论骑射的本领,元朝士兵的作战能力本就在日本人之上,身体素质更是压倒性的优势。不多时,日本士兵就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守城中。


平经高见败局已定,仰天长叹一声,挥剑自刎。蒙古人破城后,在对马岛和壹歧岛,烧杀抢掠恶事做尽,见男人就杀,女人则被捆住手拴于船侧。当地百姓为求自保,自发组建了不少抗击元朝侵略的民间武装力量,扑杀落单的元朝士兵。


接到对马岛和壹歧岛沦陷的消息后,日本政府大为震惊,立即调派幕府10万士兵应战,并下令各地领主参战抵抗侵略者。国难当头,日本各界空前团结,保家卫国斗志高昂。



十月十六、十七日,元军开始攻打日本肥前,与前面两岛不同,他们在此遭到了日军大部队的强力阻击,双方各有伤亡。元军久攻不下,剑锋一转,转而攻打博多湾。


两天后,元军主力部队在博多湾登陆,与日军在百道源附近展开激战。蒙古人此战志在必得,火力全开,摆出了强大的战斗阵型,喊杀声刺破云霄。


日本士兵之前哪见过这般架势,看到眼前一帮如同厉鬼猛兽的彪形大汉,无不心胆俱裂,战马都被蒙古人的气势惊到了,发出凄厉嘶鸣,不敢向前。


气势上占了上风后,蒙古人的铁骑在战场往来穿梭,日本军队的阵型被冲的粉碎,士兵的哀嚎此起彼伏,只能边打边退。



与此同时,蒙古的另一支主力部队又从鹿原登陆,同样杀得日本军队屁滚尿流,丢盔卸甲而逃,不过一位日本武士在撤退的过程中用弓箭射伤了东征大将刘复亨,总算争回点颜面。


元军从博多湾东西两岸登陆并迅速向中部汇合,对日本军队形成合围包夹,日军腹背受敌已无退路,反而激发出强大的战力,双方激战一夜,伤亡都十分惨重。二十日晚,日军选择撤退,元军占领了箱岐。


战后统计伤亡人数的时候,本来志在必得的蒙古人突然醒过神来,他们发现要拿下日本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本该是压倒性的优势,可现实却是满营的伤兵和尸首,这场胜利充其量只能叫做“惨胜”。


为了避免日本军队的偷袭,元军选择暂时回到大船上休整,同时对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进行新的调整。



当夜,东征部队的领导层产生了分歧,高丽部队的将领金方庆认为目前局势依然对元军有利,应该继续进军,趁日军士气低落,速战速决攻取太宰府。


太宰府是古代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日本的对外门户,只要能够攻占这里,就等于占领了日本国。


然而东征的主帅忻都并不像金方庆这般乐观,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日本军队的人数不减反增,似乎源源不断,而己方深入敌后连续作战,补给线太长,难以持久。更何况经此一战,东征部队大伤元气,还有一员大将刘复亨重伤,战力削减严重,不如班师回京,休整之后再战。


《高丽史》记载了忻都的这番话:


“策疲乏之兵,敌日滋之众,非完计也,不若回军。”


高丽将领金方庆不依不饶,执意进军,跟大帅忻都拍了桌子。这就很奇怪,东征是元朝的事,高丽不是被迫参战吗,怎么他们比蒙古人还积极呢?



的确,一开始高丽是不想掺和元日交战的,他们国内的经济本就低迷不振,打仗只会激化国内矛盾。


但是被忽必烈一逼,高丽又不得不战,既然躲不过,那干脆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但是有个要求,打下日本,他们也要分一杯羹。高丽人心想,在元朝的帮助下,可以轻易拿下日本,有了新的领地和资源,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如此看来,这一次东征高丽是下了重注,要么大获全胜,要么血本无归,所以忻都这时候提出撤军,最无法接受的就是高丽人。元朝家大业大,赔了就赔了,他们可赔不起。



另外,截至目前高丽部队的损失较小。高丽人很精明,你们蒙古不是战斗民族吗,冲锋陷阵的活都你们来,我们就在后头摇旗呐喊,当气氛组,战斗白热化的时候我玩隐身,打扫战场的时候我再出来。


所以在大小战斗中,负伤战死的大多都是元朝士兵,高丽部队的战斗力保存的相对完整。眼见元朝和日本打的两败俱伤,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这时候撤军,岂不功亏一篑。


中军都督金方庆:“大帅,你相信我,打就完了,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主帅忻都:“不能打,太冒险了,我们先回去,来年再战。”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彻夜未眠,士兵们也懒得理会高层争论,该包扎的包扎,该睡觉的睡觉,等着最终军令的下达……



次日,日军的探子小心翼翼趴在山头远远眺望蒙古人驻军的海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昨天还黑压压一片的大小战船,怎么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不见了……


难道前一日忻都真的说服了金方庆,或者是他官大一级逼金方庆执行撤军命令了吗?


其实都不是,就连日军都百思不得其解,他们非常忌惮蒙古人继续进攻,以他们的作战能力,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日本人思来想去,觉得这件蹊跷事一定跟昨夜的狂风有关,其实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他们觉得这阵风是上天惩罚元朝军队的“神风”,自此有了“神风”崇拜,二战期间日本的“神风特工队”也是由此得名。


日本史书把他们对抗元朝第一次东征的战役称为“文水之役”,这场战役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以元朝军队撤退宣告结束。



大元此役不但败给了小小的日本,还折损了13500名士兵,这让忽必烈感觉是奇耻大辱,怎会甘心。于是,忽必烈又于1281年又发起了第二次东征。


5月,忻都和洪茶丘率蒙古军、高丽军和汉军共4万余人从合浦出发攻日。跟上一次东征的情况非常相似,攻占了对马岛和壹歧岛后,元军再次遭遇日本军民的强烈反抗,止步不前。


第一次东征是冬季,这一次是夏天,又有了新的突发情况。由于战死士兵尸体腐败导致的疫情迅速在蒙古军队中传播,导致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元军又一次陷入到进退维谷的两难抉择中。


这时忽必烈降下军令,绝不许撤,还要继续增兵,必须一雪前耻,彻底消灭日本。



6月末,增援的江南军10万人和大小船只3500艘相继抵达平户岛一带,与东路军汇合。经过20多天的休整,7月27日,两军主力来到肥前鹰岛。


这支部队的人数众多,战斗力极强,只要指挥得当,不出意外,对付日军如同砍瓜切菜。日本曾在鹰岛组织了一次对元军的海陆大包夹,本该占尽天时地利的日军却一触即溃,可见这支部队战力之强。


就在忽必烈志得意满,准备东渡收复领地之时,“神风”又一次呼啸而至……


据史书记载,元军10万多将士回到本土的不过三成。



忽必烈真是够倒霉的,反观日本还真是够幸运的,每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天助。在大自然的“神风”面前,强如元军也不过浮尘而已,一吹就散。


两次东征的失败,不但让忽必烈抱憾终身,也让元朝彻底失掉了民心,还得罪了周边各国,加速了自己灭亡的脚步。


2011年,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于长崎海域打捞出一艘战船。后经证实,为第二次元朝东征时沉没战舰。


2014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鹰岛附近又发现一艘元朝战舰,系与上一次发现的元朝战舰为同一时期。


而在这两艘战船上,专家发现了又一个惊天的秘密,这两艘船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符号,就是中文的“川”字。


中国古代常说“河川”,“川”刻在船上就是“河船”的意思,在河里跑的船怎能抵御海面上的大风大浪,更别说台风了。



1270年到1273年,高丽不满元朝的高压统治和残酷剥削,发生了“三别抄”抗元起义,起义军得到民众广泛支持,并迅速控制了济州岛、黑山列岛,阻挠元军的造船计划。可想而知在高丽自己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造出来的舰船还能有质量保证吗?


正是由于忽必烈的急功近利,导致很多战船来不及打造,要么就是东拼西凑偷工减料的“半成品”,要么就是拿河船当海船的“滥竽充数”,自然无法面对恶劣的天气情况。


至于高丽人打造的战船,质量更是不敢恭维。由于第一次东征失败,高丽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这个时候元朝不但不给附属国提供经济援助,还强迫他们继续为攻日提供船只和士兵,如何不让高丽人记恨。


事实也证明,日本人打捞上来的沉船上,到处都是腐烂陈旧的铁钉,明显是从老旧报废的船上拆下来的,一遇冲击,必然断裂,导致船毁人亡。



总之,忽必烈发起的对日战争,完全是一次利令智昏、穷兵黩武的野蛮侵略,且在战术层面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更没有扬长避短,以蒙古人最不擅长的海战,妄图开疆拓土,以致落得天怒人怨惨败收场。


难怪主席诗词中,对元帝的评价都透着一丝不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元朝和日本的战争警示世人:空有一身武艺,没有头脑和谋略,只可为将,切莫为王,否则贻害无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