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邮政怎么查银行卡的开户行(邮政怎么查银行卡的开户行打什么电话)


最早安装的电话


民国11年(1922),藁城开始安装电话。时仅为军政部门服务,不为民众所用。


最早的邮政局及邮政业务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藁城始设邮政代办,经办汇兑、信函、包裹等业务。时境内设有藁城(县城)、梅花镇、丽阳、贾市庄4处邮政代办,归枕头(今石家庄)邮政分局管辖。民国8年(1919)8月30日,藁城邮政(寄)代办所改升为二等邮局,归直隶(河北省)邮务管理局天津邮区管辖。办理的业务主要有普通信函、国内保险(后改称保价)信函、快件、普通包裹、国内保险(即保价)包裹、普通汇兑、小款汇兑等。


最早的自行车邮路


自行车邮路是在步班邮路基础上设置的。民国23年(1934),石家庄经藁城至辛集的步班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民国25年(1936),藁城至只都、藁城至贾市庄步班邮路改为日班自行车邮路,邮差1人,邮路里程128华里。


始用摩托车投递邮件


建国后,藁城县邮政局开始设农村投递线。60年代以前,邮件投运工具为自行车。1969年始用摩托车投递,效率提高。此后摩托车邮路不断增加,自行车邮路逐渐减少。至1974年,全县邮件投递基本实现摩托车化。


第一条无线电报电路


1964年,县邮电局开通第一条藁城至石家庄无线电报电路。专为紧急情况或有线电话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取得联络而备用,每天定时与石家庄地区邮电局无线科会晤一次。至90年代中后期仍在继续定时会晤,以保持电路畅通。


第一条有线电报电路


1955年,县邮电局首开藁城至石家庄有线人工电报电路1路,1974年改为幻线电传电路。


第一条载波电报电路


1975年,县邮电局首开藁城至石家庄载波电报电路1路(1979年停开)。


首开用户电报电路


1994年1月,市邮电局首开中国银行藁城支行至石家庄中行用户电报电路1路,此为藁城市有用户电报之始。


首次实现电报收发自动化


进入80年代,藁城县邮电局不断增置有线电报设备,1982年曾有电传打字机3部。同年又增电报双机头电子自动发报机2部,GH101电报电源1部,实现了电报收发自动化。


最早的机要通信


民国21年(1932),中共藁城县委成立后,在藁南、藁北分别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联络站)。主要负责传递党的文件、函件和报刊。此为藁城机要通信之始。


最早的集邮组织


1992年5月23日,藁城市集邮协会成立。集邮协会是由全市集邮爱好者和相关领导干部组成的以共同发展集邮事业为宗旨的群众性文化团体。受市政府和上级集邮协会双重领导,为藁城市最早的集邮组织。时由副市长黄书侃担任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市邮电局局长赵永胜为会长。集邮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由6人组成,理事13人,会员468人。


首家民间集邮组织


2002年6月9日,由藁城市集邮爱好者杨亚科、鲁玉林、卢跃明,无极县集邮爱好者谷建林等发起并创办的藁城市首家民间集邮组织——藁城觅邮联谊会在市邮政局举行成立大会。河北省邮电印刷厂、石家庄市集邮协会、藁城市邮政局、藁城市总工会的有关领导及全国集邮联理事王传文、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许锡良等集邮家和50余名集邮爱好者出席了成立大会。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等为大会发来贺信、贺电。


藁城觅邮联谊会是市邮政局和市集邮协会领导下的一个松散型、非盈利性的民间集邮文化联谊团体,主要职能是组织广大集邮爱好者开展藏邮、研邮、评邮、用邮、展邮等活动,引导会员把集邮兴趣与本职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推动全市邮品收藏与集邮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全市集邮水平。


首次实现乡乡、村村通电话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藁城农村仅部分区公所装有电话单机6部,各地联络甚为不便。1956年春,开始架设县城通往各乡的电话线路(与有线广播同线),同年9月,藁城县29个乡实现乡乡通电话,电话单机增至37部。并设南董、南孟、倪家庄、南营四个电话交换点,各配备中天30门落地式磁石交换机1台。1959年,全县农村通信网形成,222个大队(不含并县后的栾城、无极部分)均通了电话。时话机主要是铁壳塔式和方形摇把机。


首次使用自动电话


1978年7月,藁城县城电话自动化土建工程动工。12月19日,藁城市话自动化设备割接开通,投入运行。自此,县城磁石电话(俗称“摇把子”电话)全部改为自动拨号电话,将原磁石交换机更新为HJ905-4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电话机亦全部更换为国产号盘机。


最早的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原称邮政储金。民国20年(1931)藁城二等邮局始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存期有半年、1年、2年、3年四种,每储户限存50元以上。“七七”事变后,各储汇局逐渐停办,藁城邮局储金业务也随之终止。


首次将计算机应用于邮政储蓄


1994年,为适应邮政机械化和电算化的需要,藁城市邮电局邮政储蓄营业室安装2台386型微型计算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于邮政储蓄。


首次实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即用户通信地址的数码代号。1980年7月藁城县开始实行邮政编码,后因各地条件不一,方法简单,一度停止执行。1990年又恢复实行,强制寄信书写邮政编码。藁城辖区共有6个邮政编码,即:052160、052161、052162、052163、052164、052165。


首次设置IC卡公用电话


1999年6月下旬,藁城市首次在城区主要街道繁华路段设置无人值守的IC卡公用电话,主要适用于用户发话。第一批共安装了30部。至2000年,市电信局已在市区街道、学校、车站、部队及其它公共场所安装IC卡电话近200部。


第一部私用自动电话


1984年2月6日,藁城县城五金交化个体经营户王某安装了县内第一部私用自动电话。


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的市(县)


程控电话交换机是由一定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的微机主机、打印机和软件等形成的程序存储控制交换机。其电话具有接续速度快、性能多样、方便灵活、声音清晰等优点。藁城邮电局从1989年开始,经过两年多的策划和筹备工作,1991年9月15日零时,从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引进的DMS-10型3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在藁城正式割接开通投入使用。至此,于70年代上马的400门(1982年增容至800门)纵横制交换机宣告退役。藁城成为原石家庄地区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的市(县),亦是河北省继宣化、涿州、青县之后第四个开通的县级程控电话。


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的市(县)


进入90年代,藁城市加快农村通信建设步伐。至1993年,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5个农村电话分局,实现了农村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1993年7月31日,随着增村电话分局400门程控电话的割接开通,全市28个乡镇、240个村全部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并具备了国内、国际电话直拨功能。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的市(县)。


首家开通的传真网路


1981年,县邮电局开办用户电报传真业务。5月,藁城县政府首家开通至石家庄地区行署传真网路。传真机型号为BZ-1型,主要用于上级文件下达、下级文件上报的真迹传送,年均传真量5000张。


第一个无线寻呼系统


藁城市邮电局于1991年8月22日设立无线寻呼台,开通无线寻呼系统。配备无线寻呼发射机、无线寻呼中继机、无线寻呼操作终端机各一部。“126”台设置于长途话务室,由话务员负责人工接续。是年放号59部,1993年增至240部。1994年实现数汉兼容。


首次开通移动电话


藁城市邮电局于1994年5月22日开通了爱立信900兆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建立模拟蜂窝式移动通信基站,并进入京、津、冀大网,始有信道8个。初步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打电话,实现双向对讲的欲望。


电话号码首次升位


1978年12月,藁城磁石电话改为自动拨号电话后,电话号制为3位。1991年9月,藁城市引进的3000门程控电话割接开通,电话号制首次升为6位。1994年5月22日零时,藁城长市农话进入了省会石家庄本地电话网。包括农村电话在内的全市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启用石家庄区号“0311”,原区号“03217”同时废止。标志着藁城市通信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长途电话首次进入全国自动网


1989年6月28日,藁城长途电话首次进入全国自动网。


第一个单局制交换网


民国35年(1946)藁城县电话站成立。市内电话装有30门磁石交换机1台,拥有6部市话单机。组建成第一个单局制交换网,即为最初的市话组网结构。


首次实施电话线路户线工程


1996年,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确保通信安全畅通,在藁城市区全面实施户线工程。对新建楼房一律实现线路到户,原有楼房逐步改造。此举为客户安装电话提供了较好的硬件环境。至1997年,原有300余栋楼房话线改造全部完成,共涉及9000余个公私用户。户线工程使“蜘蛛网”式的户外电话线基本消除。


最早的公用电话


1991年藁城始有公用电话(有人值守)。主要设置于繁华街道、车站、商场、医院及其它公共场所,供流动人员使用。承办业务以用户发话为主,亦办理传呼和代传业务。到2000年末,藁城市公用电话达480余部(不含IC电话)。


最早的特快专递业务


特快专递邮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便于用户邮寄要求传递信息和物品而开办的一项业务。1993年11月1日,藁城市邮电局开办国内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业务。其邮件分为“文件类”和“物品类”两种,通过国内1338个城市。至1998年5月15日,藁城包括良村邮电局、龙宫邮电分局在内的其他支(分)局均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邮件通达城市增至1984个。


最早的集邮业务


1984年前,藁城县邮电局一直将纪念、特种邮票与普通邮票同时出售。1985年开始经办集邮业务。初期曾设立集邮专柜(后撤消),集邮邮票由邮政营业负责出售,集邮与邮票同一柜台。


首份集邮民刊


2001年7月1日,藁城市集邮爱好者杨亚科创办本市首份集邮民刊——《藁城集邮·青少年版》,向全市青少年集邮爱好者免费赠送(阅)。该集邮民刊后改名《藁城集邮》,由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题写报名,现为藁城觅邮联谊会会刊,8开4版,双月刊,至2004年已出版14期。其办刊宗旨是:弘扬集邮文化,开展集邮学术研究,倡导良好邮德邮风,交流集邮信息,提高集邮水平。


首届集邮藏品暨民间收藏品综合展览


2004年10月1~2日,藁城市邮政局、文体局、总工会、藁城觅邮联谊会联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藁城市首届集邮藏品暨民间收藏品综合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该市集藏界人士的七大类藏品。其中,邮集13部,题材丰富多样。约有半数的邮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主席光辉的一生,歌颂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有的展示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有的展现了祖国的秀美风光;还有的通过巧妙编排,把邮票、封、片、戳及相关报纸融汇在一起,组成开放式邮集,突出载人航天、抗击“非典”等大事要事。


展品中,还有200余份国庆报纸、70余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号外报纸、近2000枚毛主席像章、500余枚古钱币、500余册连环画、200余册创刊号杂志、近百种酒具,以及民国时期出版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等老报纸。同时,配合此次展览,市邮政局印制了一枚纪念片,集邮公司进行了邮品现场销售活动。有3000余人参观了展览。


第一座变电站


1953年,为保证军事用电,从石家庄东郊电厂至表灵架设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继而建起县内第一座变电站——表灵变电站(主变500KVA),并于1954年投入营运。该变电站原属驻藁部队,1957年归属藁城管理。在运营中,由于经常超荷,故于1959年10月增容为1800KVA,开始向县城供电。1962年扩建增容,将1800KVA主变换为3200KVA。由于用电量的迅猛增加,1993年8月,表灵变电站迁入新址,增容扩建为5000KVA,又于1995年1月再次扩建增容1台3150KVA,总容量8150KVA。负责供应城关镇(今廉州镇)西部村庄及当地驻军用电。


县城首次用电照明


藁城县市政生活用电始于50年代后期。1957年1月25日县城首次通电,有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等69个单位开始用电照明。至60年代初,学校、商店及城镇居民已全部实现电力照明,从此结束了照明点油灯的历史。


第一个通电村


继县城通电后,1958年1月,藁城县开始向农村供电,第一个通电村为北马村。


1959年掀起全民办电热潮,电力事业发展很快。至1963年,全县29个公社244个大队,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配电网路,实现了村村通电。


首座专用变电站


藁城县(市)化肥厂专用35KV变电站,1968年投运供电,第一期工程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1800KVA。1973年、1978年曾两次扩建增容。至1987年,有主变3台,总容量8600KVA。


首座220千伏变电站


2005年1月16日,藁城市首座220千伏变电站——系井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


系井220千伏变电站建于2004年。本期工程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8.166亩,变电站容量36万千伏安,三卷18万千伏安主变2台,220千伏进线2回,110千伏出线5回,10千伏出线16回。主要供藁城、西庄、兴安和良村110千伏变电站和市区及周边村镇用电。该站投运后使本市电网的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使藁城南网现有的3座110KV变电站都具备了两条可靠的进线电源,确保了特殊行业的用电要求。


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1958年6月7日,毛庄联社投资5000元建成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发电可供4寸水泵4台使用和2000个15度灯泡照明,节省了部分劳力、畜力和煤油。


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


1953年,表灵变电站建成。1956年5月,首次架设表灵至县城第一条6KV高压配电(输电)线路,首先装备县第一轧花厂电力轧花机。该厂成为第一个用上电的企业。翌年初县城通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