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中信证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中信证券开户怎么开)

虎年的第一周A股市场,表现分化。在基建、金融、周期等权重股轮番走强下,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02%;不过创业板指受新能源和医药生物持续下挫影响,仍在回调,下跌5.59%,5个交易日仅周三一日小涨。值得一提的是,创指从2021年12月高点以来,已跌超20%,进入技术性熊市。


10、募资224亿后转头买了80亿定存


有投资者笑称:“中信证券可以躺赚3660.67万。”也有投资者评论:“难道是不看好股市,把钱存银行做定期了?”


第二,稳增长的初期,企业的当期利润一般都不太好。稳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已经下滑到了中段了,此时最大的特点是经济下降逐渐开始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利润。此时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往往很难找到业绩还能超预期的行业。


(2)利率下降≠股市资金增多。稳增长对市场的另一个影响是,随着货币宽松的推进,实体经济的资金利率会下降,可能会带来股市资金的增多。不过我们认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稳定的。2008年的利率下行周期,居民资金是不断减少的,居民资金回升直到2009年利率回升才密集出现。2011年Q4-2012年Q2的利率下行周期,居民资金是不断离场的。2014年-2016年Q2的利率下行周期,前半段(2014-2015Q2)居民资金是流入的,后半段(2015Q3-2016)是流出的。2018年-2020年Q2的利率下行周期,前半段(2018年)居民资金的流出的,后半段(2019年)居民资金是流入的。


因为影响居民资金的,除了利率,还有赚钱效应和监管政策。在短期的维度,赚钱效应的影响更重要。如果市场估值极低(比如类似2014年),那么即使盈利较差,股市的赚钱效应也不会下降,一旦利率下降,股市的增量资金会很多。但如果市场估值不低,盈利也不支撑赚钱效应的提升,那么利率下降对居民资金的影响往往不显著,那么利率下降对股市的正面影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


(3)短期策略:2月的反弹还在途中。展望后市,战略上,2022年将会是压缩版的2018-2019,上半年类似2018,下半年类似2019。春节后出现的反弹是战术性反弹,主要催化剂是“稳增长政策推进 业绩空窗期 超跌反弹”。虽然上周信贷超预期后,指数高开低走,但我们认为反弹还未结束。一方面两会前,稳增长的政策大概率还会更多。另一方面,2月是业绩空窗期,这个空窗期会持续到3月中。


9、中银策略:成长仍处在黎明前黑暗的阶段


1)市场进入避险模式,重视低估值,忽略高增长。当前A股市场的走势,符合我们22年度策略中U型的判断,海外滞胀紧缩是主要波动源。近期成长跑输价值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胀超预期带来的紧缩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破“2”,市场被迫进入避险防御模式,更加注重低估值的安全边际,而选择忽视业绩高增长。以“宁组合”为代表静态相对高估值成长承压;相对的,金融、航空等板块走好。


2)价值苟且与被动切换。1月信贷高增对A股估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历史归纳看,逆周期价值板块超额收益比较明确;但价值的相对强势不是来自于业绩的相对优势,更多来自于政策套利以及市场对估值的挤压。考虑到去年12月以来低估值板块的涨幅已修复到反弹幅度的历史均值附近,当前时点做风格切换的风险收益对等。换言之,价值的优势是成长劣势衬托的,市场做切换是被动应对收益裂口的加大,而非从业绩趋势上看好该板块。


3)大宗冲顶与成长烦恼。成长的烦恼来自于大宗价格的冲顶,通胀预期难降。无论是工业品,还是能化,当前大宗价格强势更多来自短期供给层面的收缩,价格上远期贴水的形态比较明显。而仅靠供给因素支撑的大宗价格难以持续。往前看,近期全球供应链已经出现改善的迹象,伴随着需求端周期性回落,供求平衡乃至逆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大宗顶部确认,通胀预期拐点,紧缩对成长估值的挤压也将进入尾声。从历史上看,任何宏观层面的波动对于高增长板块的压力都会形成有效的买点。


4)总体上,市场焦虑蔓延,投资者坚守成长的压力增加。挤压成长估值的外围因素还没有解除,短期内价值和成长收益裂口还会加大,成长仍处在黎明前黑暗的阶段。投资者应考虑资金属性和约束作出理性的判断。对于着眼长期,约束较轻的投资者在业绩趋势不变的前提下,成长科技的左侧布局越发凸显;对于追求相对收益的投资者,降低仓位和切换都是权宜之计,一旦后续情绪转好,科技突围仍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10、粤开策略:春季躁动仍有可为,继续把握稳增长主线行情


1)从宏观输入变量来看,现阶段处于流动性的宽松阶段无疑,降准降息宽信用三部曲逐一兑现,且根据最新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表述更加积极,宽松预期有望延续,我们从“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充足发力”、“靠前发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等表述可见端倪。


2)从策略映射函数来说,流动性的微观结构并未恶化,只是近期机构对持仓进行了调仓换股,从去年的成长股切换至权重低估值板块,流动性分布的改变导致了市场走弱的错觉,实际上A股2月总市值较1月有所回升。对于后市当下不宜再悲观,春季躁动仍有可为。


3)从全年的角度来看,借鉴历史经验来看(2022年与2012年),在市场信心较为脆弱的阶段,市场趋势的反转要在基本面改善初见端倪后体现,宽货币并不能直接扭转市场走势,但阶段性反弹与行情仍有机会,正如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预期的,今年预计呈斜率放缓的“N”字走势:一季度春季躁动可期(反弹),但下半年的机会更好(反转)。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