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晋城市明道菜品工作室(张翰工作室)

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书院东街以北,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村子叫书院村,直观地看这村名,就知道她一定与书院有关,是的,这个村子里的确有古书院。但是,我们说她比较特殊,就在于这里不是先有村子后有书院,而是先有书院,后才形成村子。



网络图片。


立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明道祠碑文记载了该村来历:“明道祠者,乃宋程明道先生令晋城时讲学处也。斯地,旧无居人,因就教而遂家焉。”从记载可张翰知,书院村原本荒无人烟,940多年前,因程朱理学大师程颢来晋城当县令,选中这个地方办起书院,教师及家属、学生与家长就近择地而居,后又有想让子女“向学”的人家迁徙到此居住、耕读,逐渐形成了村落。


这个古书院就是程颢书院(原名为明道书院),书院村就因此而名。



程颢书院。网络图片。


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今保定定州),后从河南开封徙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任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程颢任山西泽州晋城令。经历了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占据晋城的战乱,百姓苦不堪言。程颢到任晋城县令后,发现晋城工作室几成“文化荒芜”之地,识字之人少之又少。于是,他在三年任期中,坚持“以教化为先”,兴办乡学,建立乡校、社学数十所工作室,并亲自为士民子弟授课。


北宋治平二年至四年(1065-1067年),程颢在晋城北面选了一片空地建起了书院(即程颢书院),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其大儒身份,在书院讲学,晋城书院因此而名声大噪,吸引了山西、河南等地的学子慕名前来。当地民风也因此大变,出现了“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禾不薅”的景象。程颢大兴教育,开启了晋城文晋城化鼎盛之先河,使晋城出现了“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的盛景。


据明正德年间一位晋城知县回顾:由于明道先生的教诲,晋城自“熙宁菜品元丰至绍圣元年间(1078-1094年),应召者数百人,登科者数十人”。程颢在晋城县办学,直接影响了泽州几县,间接影响更广。据《泽州府志》、《高平县志》记载:“宋程明道先生虽为晋城令,教化旁及(高平)士风,发生巨变”,“多建庙祠以祀之”。宋、元以降,高平县修建有“晋城书院”、“宋程书院”,而且是历代翻晋城修、扩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泽州衙门下令调查程明道办学遗址时,晋城县仅查到6处,高平县却查到23处。时隔千年,陵川县郝氏后人仍称,其祖上曾从师程明道,郝氏一门人才济济与受程氏教育有关。


写到这里,还得说说书院村。这个因学成村的书院村,到底经历了哪城市些事情?沧海桑田,近千年了,各种地方史志当然会毫不吝啬地把笔墨安排到程颢在晋城大兴教育方面,而对书院村,大家知之甚少。好在村里还保存了三块清代石碑,人们才能从石碑上的记载去捕捉千百年来的书院村零星往事。


第一块石碑,是清康熙菜品五十六年(1717年)的玄武神位碑。这块石碑由石曰琳所撰,何烜书写。大意是说村里面有个玄武神龛,需要重修,有个宁远何君和石某人商量一起重修,然后大伙一起凑钱,修复了这个玄武神龛。这块碑还记录了当时村里人捐地、捐钱、捐物的情况。



网络图片。


有人作了统计,说碑上至少刻有8-9个何姓人的名字。有人还对“宁远何君”作深入解读,认为这个发起人叫“何宁远”,其实不然。清代山西朔平府设有宁远厅,民国元年(1911年)改为宁远县,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内蒙古的中南部。1914年因与其他省区之县同名,改宁远县为凉城县,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这个“宁远何君”应该是当时山西宁远的何明道君,不是辽宁宁远或湖南宁远的何君,更不是书院村的何君,或许是来做生意的宁远人,因仰慕古书院、热爱古迹而热心参与发起筹款。


第二块石碑,是明道祠(祭祀程颢的祠堂)界线碑。石碑记录了一件事,验证了历史上的一段关于何家与晋家纠纷的传说。传说,晋元彦在修晋院的时候,何百璟的地正好在晋院前面,晋元张翰彦想买下何百璟的地,好扩充宅院。何百璟不答应,还说即你便用黄金铺满地,也不卖给你,两家因此起了纠纷,最后知县出面才得以解决。这块石碑正是清嘉庆五年(1800年)凤台知县葛周玉所撰,由魏振新书写。碑现存程颢书院。


第三块石碑,是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明道祠所立。碑记晋元彦父子两代人重修明道祠的事情。碑中可知在重修明道祠时,捐款最多的是晋元彦。排在第二位的是魏元标和何义昌,俩人各捐五两银子。这个时候,晋元彦已经去世了。碑上还说何百璟也给明道祠捐了五百钱。



书院村现存石碑之一。网络图片。


从这三通石碑的记载上可知,从康熙末期到嘉庆年间,书院村的晋、魏、何三姓人为保护古书院和建设明道祠(祭祀程颢的祠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城市。一个县令大兴教育,开启晋城文化鼎盛先河;修建一所书院,培育人才,还“因院而村”成就了一个千年古村落,也不失为一段千古佳话。


今天书院村仍居住330多户人家,1130多人,以晋、魏、何、郭、明道柳、郝姓为主。程颢书院已修葺正待开放,书院村将迎来又一个春天。(2017-9-30)


文/强哥说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