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其企业现场估值2亿融资600万(企业估值和股权估值的不同)


出品|大摩财经


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方案即将尘埃落定。


12月13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已与战600万略投资者智路建广联合体签订协议,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智路建广联合体将出资600亿元且全部用于向债权人清偿。目前,该草案已经交给北京一中院裁定。


紫光集团管理人初步审查确定的债权总额为1447.82 亿元,其中,普通债权1285.融资29亿元,占比接2亿近九成。


根据清偿方案,对于普通债权,120万元以下的小额债权,将以现金全额清偿;120万元以上的,债权人可以在“现金 股票 三年留债”、“现金 股票 五年留债”以及“现金 八年留债”三种方案中任选一种。若一切顺利,三种清偿方案有望最终实现95%至100%的高质量清偿。


目前,该清偿方案还需要二债会审议通过。这意味着,紫光集团的重整方案,有望在今年结束之前彻底敲定。


为何是智路建广?


自2020年开始,紫光集团就积极寻求债务企业危机化解方案,但均未得到根本性解决。2020年底,紫光集团出现债券挤兑和实质现场性违约。今年7月,紫光集团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重整。


今年10月,紫光集团的重整候选人进入最后一轮竞争,智路建广联合体的对手是阿里和浙江国资的联合体,彼时阿里出的最高报价达到了600亿,比智路建广高出了整其整100亿。


当时,市场普遍看好阿里接盘,与紫光集团在芯片和云业务上形成融资联动。有市场消息称,阿里高层对此胜券在握,已经开始推进接手紫光资产后的细节问题。


但最后一刻,“在美上市公司”的身份让阿里吃了亏。目前,的芯片竞争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基本商业原则之外,政策、信息安全甚至政治博弈,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基本因素。阿里最终失手,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打败阿里的智路建广联合体是什么来头呢?

2亿

智路建广联合体,牵头方为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二者背后是中关村融信联盟投资平台。融信联盟在半导体技术人才、专利、市场及资金方面均有优势,其联盟成员包括高通、京东方、中芯国际、工业富联、北方华创等多家半导体企业以及投资机构。


过去的五年间,智路资本、建广资产曾主导过多起百亿级半导体领域重大投资,布局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累计投资额超过600亿元。


今年以来,智路资本运作尤为频繁。今年11月,智路资本宣布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不同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补齐国内载具短板;12月初,智路资本再斥资约93亿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商日月光旗下四家中国大陆封装工厂。


智路建广虽然名气不及阿里,但在芯片领域的积累要远胜于阿里。在监管、政治与资本层面都紧盯芯片领域的当估值下和,接盘紫光集团在情理之中。


市场观点认为,在确定重组之后,智路建广下一步可能会对紫光集团的业务进行分拆,芯片、云计算、集成电路等各个子业务会进行新的梳理。


不过,智路建广能否顺利盘活紫光集团的资产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智路建广此前做过的最大交易是主导收购恩智浦旗下安世半导体,该收购案交易金额约28亿美元(约合180亿人民币),是国内最大一笔半导体并购。最终安世半导体由闻泰科技(600745.SH)接手,整合后闻泰科技飙升为千亿芯片企业。而紫光集团资产近3000亿元,与此前智路建广经手的业务体量和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2018年5月,建广资产、智路资本联合融信联盟成员联芯科技和高通等共同成立了瓴盛科技。这家主打中低端手机芯片业务的企业与“紫光系”公司紫光展锐有直接竞争关系,多次被紫光集的团前掌舵人赵伟国在公开场合炮轰。智路建广入主紫光集团后,紫光展锐与翎盛未来会否合并,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重新出发


紫光集团的债务危机都停留在集股权团层面,旗下上市公司和核心子公司的经营均未受到影响。


紫光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微(002049.SZ)分别对应其云业务和安全芯片业务,是其最优质的资产。目前,紫光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西藏紫光通信持有紫光股份46.45%股权,通过紫光春华投资持有紫光国微32.39%股权。两家上市公司最新市值分别为682亿和1371亿。


除此之外,不同紫光集团掌握控制权的还有上市公司学大教育(000526.SZ)和计划在科创板IPO的紫光展锐。其中,紫光展锐在今年完成新一轮融资时,估值已超600亿。市场认为,如果紫光展锐能成功登陆科创板,其市值可能会超2000亿。


自2013年开始,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了并购要约,收现场购了在美国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微电子,还拿下了新华三和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的控制权,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这种大开大阖的策略最其终“反噬”自身,导致紫光集团出现债务危机,但也为其带来了稀缺的资产。特别是在国际并购通道被切断之后,中国资本再去收购这样优质的国际资产,几乎已无可能。


紫光集团重整的难题之一,在于长江存储。作为中国惟一一家研发3D NAND存储芯片的企业,长江存储肩负着中国存储芯片零突破的重任,但同时也是资金投入的“无底洞”。业内分析认为,保守估计,长江存储在未来十年或需投入超过5000亿元,即每年约500亿元,而考虑到设备折旧摊销等费用,三年内恐怕难以盈利。


长江存储由湖北紫光国器持股51.03%,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股24.1%,湖北科技投资持股12.99%,湖北国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持股11.88%。穿透后,紫光集团通过孙公司西藏紫光大器持有长江存储13.21%股权。


根据重整方案,联合体成员湖北科投将出资51亿现金,收购西藏紫光大器全部股权及与长江存储相关的应收款债权和信托受益权,同时承接与长江估值存储相关的担保责任。


紫光集团二债会将在12月29日举行。二债会上,债权人将就破产重整草案进行投票。这意味着,紫光集团的重整方案,有望在今年结束之前彻底敲定。


监管层一直积极推动紫光集团重整尽快结束,主要是怕紫光成为芯片行业的“人才超市”。最近一年来,“缺芯”带来的芯片热,让多家企业跨界进入芯股权片行业。这600万些新入局者,对于“紫光系”人才的觊觎不难想象。


事实上,由于紫光集团在重整事项上耗费了大量精力,已经影响紫光展锐的发展企业:上市时间无限期拉长,展锐的核心技术队伍已经出现了震荡,流失的技术高管人数不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紫光集团重整投资人已经尘埃落定,但此前落败的各方仍有机会后续参与紫光重整。智路建广属于私募基金,在拿下紫光集团后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项目融资,有意参与投资的机构仍可能会以有限合伙人(LP)身份参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