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民生银行公账转到法人私账(法人的钱转入公司账户)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房地产累计调控超过400次,调控的密集程度超乎想象。


在经过成千上百次的调控之后,如今诸多地方的房价上涨得到了遏制,但诸多地方的市场也一度陷入沉寂:房屋销售市场(暂时性)一蹶不振,土地供应市场则不断流拍。


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没有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那这个行业现在是什么样?自我快速膨胀成为怪物然后完蛋,还是自我发展进化为优良品种健康长远?


正如鲍勃迪伦获得诺贝钱尔文学奖的歌词所说的: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假如交易自由不限购


没有限购政策,意味着只要是中国公民就可以在中国大陆任意一个城市购置房产,所有的条件)只有一个——只要你有钱。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钱转入人都会选择北上广深杭州南银行京成都等热点城市,账户最不济也会选择所在省私账份的省会城市、头部城市,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城市的房子,不管是投资还是居住,都最具有价值。


你想,在北京上海买一套房子,意味着可以拥有北京上海的户口了,以后孩子上学、高考起点就不一样了,就可以不用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内卷”了。


但问题是,你这样考虑,成千上万个人也会这样考虑——走,北上广深买房去!北上广深的房子将更加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你得多付出几倍的资金才能卖到一套房子。


这样的后果,估计还真董藩所说的,2050年一线城市的房价能够上涨到80万元/平米!


如果不限购,热点公账城市继续热下去,房人的价猛涨但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则是两种可能。


其一,在热点城市房价猛涨的情况下,三四五线城市跟涨,这种上账可能是跟风,可能是热点城市客户外溢。


其二,比现在要惨且一蹶不振,如同环京区域,在热点城市的“黑洞效应”下,三四五线城市大量的资源(人、资人的金、资源)被吸走,空心化。


热点城市越来越法人热,规模越来越大,房企围绕热点城市不断的抢地、开发、销售,三四五线城市则毫无价值了,房企将弃之如敝履。


但同时你将会看到,虽然热点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新建的楼盘越来越多,但医院、学校、公共设施等配套不见得与之同步,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则越来越突出。


这样在热点城市内部又钱将会出现分层:主城区、配套完善的区域,价值倍增,人满为患、交通拥堵;新建成区域,配套缺乏,入住(之后生活不便,催生了各种小商小贩小店小业,城市面貌急剧下滑,离开主城区便是广大范围的“城乡结合部”,无城市景观面貌可言。



假如贷款自由不限贷


按照调控的政策,有很多人是无法从银行贷款买房的,比如你有房贷没有结清公司,或者虽然结清了贷款,再贷款的话贷款额度下降、贷款利率上浮。


显然,金融端的调控政策对你买房是不友好的。


现在没有这些限制了,不管你买几套房,利率都按照基准(甚至还有优惠),贷款比例都可以做到70%,并且审批速度很快、放款速度很快,一站式服务,快到当天办完,当天放款。


这对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的门槛降低了,按揭月供的压力也降低了;对开发商来说,或许要调整优惠政策了,全款和按揭都是一样的优惠或者相差无几。


总之,原先那种付款鄙视链被打破了,“全款的往里走,按揭的等一等,公积金的把共享单车挪走”,这种现象不复存在了。反倒是,按揭的会在内心里暗笑那些全款购房者:真是钱多人傻!


如果说在经济学中正常的个人是理性人,账户那么经济行为中的银行一定是一个理性机构,更何况在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是国有资产,风险意识还是第一位的。当贷款无门槛限制或者门槛过低,银行内部的风险评判机制便会启动。


据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有人以宠物狗的名字进行贷款申请,银行审批竟然通过了。当然,这是银行不理性的写照。


房贷都是长期贷款,大量的长期贷款会让银行的资金出现流动性危机。而大量的低门槛贷款出现,也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有人买十套八套房子,每个月月供就得十几万,贷款给这样的“房多多”一族,会不会出现断供?有的房子那么偏僻,有的二手房都二十多年房龄了,老破小,自身质素太差,有没有抵押的价值?


过度的繁荣则隐藏着危机。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危机到来之前,社会上充满了乐观和繁荣景象,诸多一夜暴富的事迹到处传诵,无心上班,只想套利;危机到来之后,房子的沙滩地基被冲垮,失业、断供、坏账私账……一切打回原形。


当然,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向房地产,“脱实向虚”趋势越发明显,更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假如不设置土拍熔断机制、限价机制


如果没有熔断机制,只是价高者得的话,那毫无疑问,一定是地王频出,哪家开发商资金雄厚,哪家就胜出。


比如2016年的郑州,7月7日万科参与郑纺机地块的竞拍,最终经过560多轮的竞私账价最终获得了该地块,成为郑州的地王。但付出的代价是:周边房价12000元/平,万科世玠楼面价超过13000元/平。


到了8月18日,北龙湖的13号地被融创摘走,楼面价超过36000元/平,14号地被金茂摘得,成为单价和总价双料地王。此后,郑州土拍执行了熔断机制,并且竞综合房价,土拍价格围绕指导价有序展开。“地王制造”成为历史。


如果没有熔断机制,仅仅是价高者得的话,高地价必然带来好的土地财政,这是地方政府乐意看到的,充足的地方财政让政府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市政配套建设。


高地价必然带来高房价,高房价则不一定给开发商带来高利润,事实上高地价会将一些中小开发商拒之门外,他们因为资金民生实力不足,根本无法和大开发商玩竞价法人游戏。


但高房价必然要由购房者来埋单,最终资金都转嫁到了购房者身上。


相比于充足的地方财政带来完善的市政配套,绝大多数购房者还是希望房价低一点——我也希望我家门口有学校有医院有公园,但是一想到这里面有我出的一部分钱,我转入还是希望我自己的家里面更漂亮一些。


毕竟,对于个体来说,做一个利己主义者是最为理性的。



假如不限制房企拿地资金来源


在不限购、不限贷、不限地价房价之后,房地产市场必然迎来狂欢,不管是短期的狂欢还是长期的繁荣。


催生狂欢的不)是精彩的比赛,而是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这资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信托、私募、债券,甚至法律灰色地带的集资、内购回款等都成为了资金的来源。


一段郑州地产行业都熟悉的历(史:2004年5月,思达以5.91亿元的价格摘下了当时郑州“地王”的桂冠,将原河南省农科院实验田地块收入囊中。而当时达置业的自有资金仅有1亿多元,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集资等渠道,思达轻松获得了20多亿元的资金支持,一时间风头无转入二。


而十多年之后,放眼房地产业,较高的负债率也表明了,很多房企的发展史就是负债史,通过不停的借款、融资获得资金,通过不断的抵公账押“盘活”资产。比如泰禾在2017年、2018年极速扩张,曾一度负债率超过400%。


靠负债扩大规模的房企转到使用的大都不是自有资金;而仅仅使用自有资金,是无法在短期内做大规模的。


因此,钱转入一直借借借,然后向滚雪球一样发展下去,这是大多数房企的经营模式;而一旦监管介入,对房企拿地的资金来源进行要求,融资渠道受限,这种模式就被卡住了脖子,各种问题都出来了。比如恒大,公司在“三道红线”制度要求下,虽然不断的降负债,但奈何负债太高,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银行引发系统性问题。


结论


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民生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转到单独的行业。有统计指出和房地产行业明确直接相关的行业就超过了72个。


一业兴百业废,房地产行业虽然依然是民生行业,但是依靠它作为支柱行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所谓调控,就是要弱化房地产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使之和万千行业一样,而不是一家独大。面对当今的房地产情况,调控就是让它软着路,以免发生更大的系统性危机。


全文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