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恒瑞医药如何研发费用资本化(恒瑞医药研发费用资本化)


在12月2日的公告中,恒瑞医药还表示,公司尚未开展任何关于普那布林的临床研究,关于《增资入股协议》所约定的拟向大连万春进行的1亿元股权投资,公司尚未缴款,股权也未交割。当日,恒瑞医药股价下跌2.85%。


作为老牌上市公司、创新药里的“研发一哥”,恒瑞医药似乎正陷入进退两难的怪圈。


市值折半与孙飘扬的回归


短期内的股价下跌,只是恒瑞医药今年业绩表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受集采等因素的影响,恒瑞医药的业绩短期承压。2020年,公司净利润数据增幅由31.16%下降至18.44%。2021年三季度,盈利更是出现了同比下滑。财务数据显示,恒瑞医药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9.01亿元,同比下滑14.84%;实现净利润15.39亿元,同比下滑3.57%。


颓势的业绩也影响到恒瑞医药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截至12月3日收盘,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已达46.91%,市值从超过6000亿元跌至3000亿元附近。


或出于业绩突围的考虑,恒瑞医药今年以来持续在引进合作上加码,前述与大连万春的合作正是其中之一。


根据今年8月的公告显示,恒瑞医药以1亿元股权投资大连万春,“首付款 里程碑付款”不超过13亿元,获得普那布林的大中华权益。也正是这笔交易,拉开了恒瑞医药在“药王”孙飘扬回归后的创新药物BD(业务拓展)大幕。


2020年1月,孙飘扬辞去担任多年的恒瑞医药董事长职务,时任公司总经理周云曙接任,距今仅1年半时间。


2021年7月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周云曙先生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公司创始人、63岁的孙飘扬将代任董事长一职,直至董事会选出新一任董事长。这意味着,孙飘扬正式回归恒瑞医药。


今年9月,恒瑞医药与天广实生物达成协议,取得针对第三代抗CD20单克隆抗体MIL62在国内的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并将共同开展MIL62与公司产品联合用药的临床开发。


11月21日,恒瑞医药又与基石药业达成协议,引进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1002在大中华地区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占权利。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支付基石药业总计最高约为13亿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经不完全统计,通过上述合作,恒瑞医药或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恒瑞医药表示,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管线丰富程度,有利于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


“老实人”终出招:研发投入资本化


在投资与合作上选择“攻”的同时,恒瑞医药在研发投入上也有“守”的考虑。


就上交所11月29日下发的监管要求的相关情况,《大众证券报》记者此前致电恒瑞医药证券部。工作人员解释:“上述监管工作函中,交易所对公司会计政策明确了一些具体要求,提醒了一些注意事项,是交易所履行日常监管工作。”


对于监管函内容是否与恒瑞医药11月19日发布的会计估计变更公告有关,上述工作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该公告内容显示,恒瑞医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并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决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的估计进行变更,使公司研发费计量更加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在此次会计估计变更前,恒瑞医药选择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此次变更后,公司将依据临床试验的药品研发项目和其他药品研发项目是否处于开发阶段为标准,对部分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


其中,药品研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后的研发支出以及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后的研发支出,经评估满足资本化条件时,将计入开发支出,并在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结转确认为无形资产。


对于恒瑞医药在此时选择改变会计处理的方式,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或将助力恒瑞医药当期业绩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恒瑞医药上市21年来,首次进行研发投入资本化“扮靓”业绩。这一变动也被外界解读为此前一惯保守的创新药“一哥”以“守”为“攻”,动起了“小心思”。


“资本化”背后的多重考量


恒瑞医药为何要选择在眼下的时间节点进行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操作呢?这或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在集采的大背景下,恒瑞医药业绩出现放缓迹象。中泰证券研报认为,三季度仿制药集采和PD-1单抗降价对恒瑞医药造成的压力仍在。第三批集采品种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执行,对今年业绩产生影响;同时2021年多个PD-1新适应症及产品获批,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叠加医保降价和团队调整等因素使得PD-1的销售承压。


另一方面,恒瑞医药近年来不断加快创新转型的速度,这在公司的研发投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达49.89亿元;2016年,这一指标为11.84亿元,5年来翻了超4倍。而恒瑞医药三季报显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已达41.42亿元,同比增长23.86%。


高企的研发费用也进一步“吞噬”了净利润数据。特别是随着进入临床三期研发阶段,相关投入将进一步提升。


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年报中,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数量多达9种。而在恒瑞医药当期公布的6个主要研发项目中,有5个正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按照上述数据测算,一旦恒瑞医药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开启研发投入资本化后,将显著“扮靓”财报中的净利润数据。


此外,研发投入资本化或也与恒瑞医药股权激励的相关业绩考核指标有关。


根据公司发布的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书,授予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的公司业绩条件为:以2019年净利润为基数,2020年、2021年、2022年各年度的净利润较2019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2%、67%。


而对于《大众证券报》记者抛出的会计处理方式变更是否也有出于帮助相关股权激励计划行权的考虑这一问题,前述工作人员表示:“尚不了解相关情况。”


创新药投入面临较大“风险敞口”


如果说,集采和研发对净利润产生的影响让恒瑞医药不得不选择以“守”为“攻”。那么不断传来的研发好消息,则是对公司最大的慰籍。


除了万春医药的新药上市遭拒外,恒瑞医药更多的公告传递出的是积极信号。


11月以来,恒瑞医药连发多则公告,内容涉及旗下多款药品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递交上市前的沟通交流申请等。


据2021年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达39.15%。不过,创新药研发依然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入,极有可能在花费了极大的经济、时间成本后一无所得。


普那布林遭FDA拒批无疑已为恒瑞医药敲响了警钟。恒瑞医药在12月2日的公告中指出,关于产品后续研发计划以及合作事项,双方近期将进一步协商。或许,恒瑞医药已心生退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