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温州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温州市民营企业促进条例)

温州私营企业经历了80 年代初期农村家庭工业的崛起到80 年代中期以来的股份合作企业的蓬 勃发展,以及到 90 年代中期的企业集团化的热潮和近年来的股份制改造等阶段 。民营企业制度的演进轨迹具有历史必然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我们在看到“温州模式”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这种制度变迁背后的问题和缺陷。


一、“温州模式”发展阶段

“温州模式”主要是指温州地区以家庭手工业为起点、以个体私营经济形式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经济格局的经济理论概括。温州模式的私营企业制度结构变迁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家庭手工业阶段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 相比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劣势和限制,比如运输成本以及信息成本较高、地少人多、剩余劳动力规模数量大、大型国企较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但也有两个相对的优势,一个是温州人一直以来就具备手工业传统, 另一个是思想上的意识形态约束较少, 从而能够为家庭手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股份合作制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温州的小规模经营的个私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当时经济体制与政策的制约,家庭手工业企业无法取得合法的法人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商誉与资信,增加了交易成本。个体、私营企业仅靠自身的积累已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需要逐步采取集资、合作、股份的联合方式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公司制阶段


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之后,温州政府也提出了私营经济的“第二次创业”,在肯定温州经济自主性的基础上加强了其规范化,增长方式由原来单纯依靠量的扩张转向更注重质的发展。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公司法》的贯彻实施,进入了建立现代公司制的创新阶段。温州企业调整了原来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逐步向资本、资产经营的综合经营方式转变。


二、制度环境与温州企业的组织结构演变

1978-2004 年,民营企业的制度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8 年,私营企业从没有经营合法性到获得经营合法性;


第二个时期:1990 年到 1997 年党的十五大,私营企业从没有政治地位到获得政治地位;


第三个时期:1998 年到 2004 年,私营企业从获得经营合法性,获得政治地位到逐渐具备政治上的谈判能力。


从下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温州的民营企业为了解决它们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与技术问题,逐渐在正式的组织结构上与国家的政治系统结合在一起。


温州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制度环境与市场竞争的演变


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


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


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1978-1984 没有经


营合法性的短缺阶段




经营合法性问题




低成本进入问题




家庭作坊,挂户经营


1985-1988 没有经


营合法性性的质量竞争阶段




经营合法性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问题




合伙企业,带股份合作制的帽子


1989-1997 没有政


治地位的品牌竞争阶段




政治地位问题




树立品牌与扩大市场份额问题




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兼并企业,建立党支部


1998-2004 政府拥


有合法恩惠权的市场份额竞争




政治谈判能力问题




扩大市场份额与进入管制领域问题




建立党委,进入人大与政协




三、温州私营企业制度的演进轨迹

(一)1978-1984 年挂户经营1.制度环境问题与技术问题


虽然中央政府允许个体经营的存在与发展,但私营企业在政策上和法律上均没有明确的合法地位,其经营活动和企业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另外,民营企业在此时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低成本进人市场的问题”。


2.解决经营合法性与低成本问题


解决低成本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家庭经营方式,生产投资少、技术低的小商品。所谓“挂户经营”,指在法律上没有经营资格的家庭工商户及个体供销员, 向具有法人资格的公有制企业或经营单位挂户,借用挂靠单位的名义和交易手 段,从事生产、购销、货款结算等经营活动。


挂户经营分为三个阶段:


(1) 隐蔽的挂户经营阶段。有两种主要的途径,第一种途径是从办假集体企业发展到将地下工场挂靠在乡镇企业名下经营。第二种途径是集体企业的个体化, 即这些集体企业起先是由集体经营,后来逐步划小经营和核算单位,最后变成纯粹为个体经营户提供挂靠服务的空壳企业。


(2) 公开挂户经营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 1980 年起,延续至 80 年代后期股份合作企业大规模兴起时,此阶段的挂户经营是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并且得到政府的公开支持与提倡。到了后期,出现两种主要的挂户方式,一是流通领域的公司式挂户,另外一种是工业生产领域的总厂式挂户。


(3) 挂户经营的合法化问题。“挂户经营”作为解决“经营合法性问题”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违反了当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挂户经营的实质,是个体工商户借用集体企业或国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公章、合同印鉴、银行账户等经营工具, 从事经营活动。


(二)1985-1988 股份合作制1.制度环境问题与技术问题


制度环境问题依然是经营合法性问题。1988 年 4 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企业的经营合法性问题才在法律上不复存在。由于市场经营格局和市场经营条件的变化,这样一阶段面临的技术问题前一阶段的低成本问题转变为挺高产品质量问题。


2.解决经营合法性与提高产品质量


私营企业经营者也意识到要想在市场立足,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问题; 要在市场上建立企业的信誉,必须创办独立经营的企业。挂户经营的老办法,已不能使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了。


第一阶段:个人或家庭合资创办的合伙制企业


这种企业组织由两个以上的家庭工业户自愿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以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技术水平。


第二阶段:股份合作企业


家庭工厂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开始合股联办企业。主要方式有三种模式: 一是数家工厂合并成为一家工厂,将资金、设备、劳力化零为整;二是组成联合体,统一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生产仍有各个家庭独自生产;三是集资办新厂, 按股份分配利润。


(三)1989-1997 建立党组织


1. 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于改革方向的“姓资”、“姓社”争论又起,私营企业的政治地位问题变得严重起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倡导市场经济。随后,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 1995 年前后,随着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和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姓“资”姓“社”的问题,又成为争论的焦点。所以,当时温州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的问题,对于股份合作企业的继续发展壮大具有很大的影响。民营企业政治地位的实质在于是否拥护党的领导,所以为了取得党组织的信任,搞好与政府的关系,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主,开始主动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党支部。


2. 民营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温州的民营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不仅仅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如何树立品牌与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温州的民营企业主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将股份合作企业转制,重新注册为产权明晰的有限责任公司,以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二是进行市场扩张,主要是通过兼并与联合, 以扩大企业规模及市场覆盖面。


(四)1998-2004 年建立党委与进入国家的政治系统1.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与技术问题


十五大报告中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其采取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的方针。这就从政治层面解决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问题。此时的制度环境问题是民营企业与政府的谈判能力问题。从 1998 年开始,民营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品牌竞争与市场份额竞争问题;二是进入受政府控制的厚利市场以及获取政府控制的关键性资源的问题。2.解决民营企业与政府的谈判能力问题


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与主要技术问题,其实质都是政治谈判能力问题——如何利用政府的合法恩惠权同时避免政府对企业使用合法伤害权。为了建立与政府的政治谈判能力,温州的民营企业主采取了两个办法:首先是将企业内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再升格为党委;企业内党组织的级别越高,企业家可以直接对话的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级别也越高。其次是企业主本人力争进人各级人大、政协机构。企业家拥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头衔后,可以用来对官员的滥用权力进行制约,保护企业活动和财产的同时还可以参与政治活动,合法公开的争取企业利益。


四、温州私营企业制度演进轨迹的必然性

(一)家族企业向股份合作企业转变的必然性


在家庭合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私营企业主缺乏经营能力,而具有经营能力的人缺少资本。股份合作企业出资人与法人分离,既给了拥有财产但不善经营的人提供了财产增值的条件,又给了具有经营才能但缺少资本的人创造了发展才能的机会,因此,在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 股份合作企业表现出比家庭、合伙企业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1. 从股权治理结构分析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管理和技术人才作用的发挥较之普通员工更多地需要自身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同时,企业间吸引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而产生了使管理和技术人才乃至部分职工中的骨干参与资本的必然性,以强化这部分人的自我激励机制和减少其流动性。


2. 从交易成本分析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企业减少的协调成本和减少机会主义的监督成本不足以抵消企业在其他方面逐渐上升的交易成本,使得交易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低下。具体而言,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对代理人的需求急剧上升,温州家族企业交易成本的上升,主要体现在委托-代理成本方面。在聘任代理人时,通常需要支付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


(二)股份合作制——公司制过渡阶段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 温州民营经济经过一段家庭企业的原始发展, 开始走上联合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道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趋烈,家庭企业在很多方面已难以抗击市场风险,需要几个家庭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经济合作体, 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降低风险。但是,股份合作制中,职工持股制度有弊端,难以成功。分散持股容易导致经营权的分散,民主管理的交易成本和决策成本也往往较高;其次,在消费倾向较强的小股东影响企业分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分配上的短期行为;再次,由于缺乏能对经营者构成有效约束的治理结构,分散持股也容易出现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高昂的问题。


(三)公司制的出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温州的股份合作企业脱胎于家庭企业, 在股本结构上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产权关系不明确、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日益显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决策成本等也随之增加,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直至高于市场规范合约谈判成本,股份合作制的解体势必难免,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的演变, 是温州民营经济在制度结构上从非正规制约向正规制约的进一步创新,也是顺应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四)民营企业党建对企业制度创新的积极作用


在 2000 年之前,温州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主要是温州地方党委和民营企业共同推动的结果,从此之后,民营企业建立党支部,已成为地方党委必须完成的工作。那些早期主动建立党支部的企业,很大一部分借助政治优势成为行业领军者。


1. 民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里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其角色超然,工作超脱, 因而在协调、处理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企业股东和高层管理者中,有许多都是党员,这使得党组织开展协调工作将更加有利。


2. 民营企业党组织作为非直接经济利益者,完全可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先进性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越性,以及利用管理层中党员的工作基础,引导民营企业从家族企业管理制度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变,并尽可能减少在内部治理结构创新过程中的矛盾。


3. 民营企业缺乏人本管理的经验,相应的管理机制也难以适应人本管理的要求。而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通过党建工作来推动民营企业人本管理是有效的。


(五)政府政策的正确积极引导


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前进, 都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 开放政策。它滥觞于改革开放初党对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鼓励和扶持, 弱冠于党的十二大“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勃发在党的十三大对私营经济的定位, 壮大在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明确, 成熟于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五、私营企业制度演进模式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一)家族制企业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家庭成员合作性安排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内部成员高度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降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协调成本、监督成本,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挂户经营,作为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既适应内部私有产权关系,合乎外部公有偏好,又有效地遏制了交易费用增大的可能性。但是家族制主要是以亲情为主的管理模式,他们占据大部分或者全部的中高层职位,不能很好地对公司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从而使企业管理混乱无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期的股份合作制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股份合作企业把分散、小型的企业通过入股、合作等途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且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群体优势;另外,股份公司能利用资本经营原理, 通过资本联合、控股、参股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控制大量资产,使其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飞跃性发展,同时也可形成巨型公司和多极法人的集团公司。同时,股权结构多元化、公众化,有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又分散了经营中的风险。


六、企业制度演进轨迹对市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缺乏必要的诚信,影响市场生态良性发展


民营企业主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生产经营中只考虑眼前利益、现实利益,从而忽视了长远利益,甚至以损害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追求企业的利润,产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售后服务无保障等。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主要源于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方式落后等有关,但是诚信缺失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均衡,产业升级难


由于温州私营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再加上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部分企业主要依靠模仿型技术创新发展起来,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即知识产权模糊。多数温州私营企业涉足资金少、门槛低的传统行业,从产业结构上看,温州人起家的服装、鞋业、纽扣、开关等小商品大多数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领域,温州私营企业相对来说进入得较少。产业不能及时升级,产业结构难以调整,导致经济速度下滑。


(三)民间资本与企业外流,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2008 下半年银行信贷环境宽松,在贷款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许多资金纷纷涌入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市场。从 2009 年开始温州资本与企业外流现象进一步加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作为早年间中国市场经济的领跑者, 以手工、加工制造业起家的温州模式逐渐步入了去实业化的泡沫之路,在 2011 年泡沫彻底爆发,国家宏观调控的紧缩使民间金融环境急转直下,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潜在积累的矛盾逐渐凸显:房价大跌,大企业跑路,中企业外迁,小微企业倒闭,小微企业倒闭导致驻守的大中型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缩小,致使温州本土与外来务工人员的进一步外流,整个温州模式被带入一种恶性循环。


七、新的时代背景下,“温州模式”如何寻求新的突破

(一)要实现私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


私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改革封闭性的产权制度,吸纳非家族投资者的资本,使企业由单一业主制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改造成为规范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在保持家族控股的前提下,吸纳非家族投资者的投资,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为调动、激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必要让他们参与投资。


(二)要实现私营企业决策机制的创新


决策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私营企业在决策机制上也要突破家族制局限,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决策机制。私营企业在自身扩张的同时,要敏锐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由单一决策中心向多决策中心转化,果断地将决策中心外移,使企业的组织和人员都能直接面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面对市场,这样就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增进。


(三)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首先,私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势在必行。要改革企业的用人机制,实现从“任人惟亲求稳定”向“任人惟贤求发展”转变。要建立一个顺畅的人才选拔机制,让企业内所有有能力的管理者都能充实到企业的管理层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用。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优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比如现代旅游业的谋划发展;强化平台产业支撑,加快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科技经费支出,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充分发挥企业协会和商会服务企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措施,积极推动整合重组。


(五)创造良好的融资生态环境


(六)完善政府引导和公共服务的环境


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进技术人才、出台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撑;规范和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实现资本与产业之间的良性结合,引导民间资本重归实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促进区域开发和区域的开放程度,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方针、重大决策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发挥党组织对企业制度创新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