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税务负担较欧美等发达国家偏重
去年,许善达带领的研究团队接受了国务院研究室提出的降税降费课题。团队对比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税制,发现中国的企业税制竞争力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的企业税务负担仍然偏重。团队建议,进一步降低中国企业税制的税赋水平。
许善达表示,中国的增值税政策学习自欧洲,但两者有一项政策有所不同。欧洲规定,若企业当月销项大于进项即征税,销项小于进项即退税;而中国采取的办法是,企业当月销项大于进项即征税,但销项若小于进项则不退税,记在账上,待此后有了销项再进行对冲。
“跟欧洲相比,我们的政策相当于企业给政府的预缴税款,或者相当于政府欠企业的债务。”许善达打比方称。
他表示,这个问题在过去影响不大,但现在有两个情况使该问题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一是“营改增”后,除了机器设备,基建工程也被纳入增值税范围,因此存在购进的税款。二是目前国家鼓励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发展,而这种企业所需的投资规模比一般企业大得多,投资周期和生产周期也更久,该类型企业的负担因此更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王敏也表示,增值税对企业资产增值部分征收,增值部分通常体现为资本和劳动力。而高科技企业恰恰是资本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最高的企业,所以“营改增”会给高科技企业带来不利的竞争。
“目前增值税对一般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是可以的,但是对高科技重资产企业相对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许善达认为,若要进一步鼓励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发展,我国的企业税制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主动作为。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如果企业负担太重的话,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许善达称。
他透露,目前政府留抵税款的数量可达万亿量级,如果这部分钱没有成为预缴税款的话,全国可以减少万亿数量级的企业“借款”,从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可以下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好于现在,它们的股价就有可能上升。同时由于减少了利息和融资成本,对企业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发展非常有利。
如何平衡减税降费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近年来我国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带来不小压力。若企业税制执行上述改革,如何平衡为企业松绑与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许善达建议,对于政府预收的万亿数量级留抵税款,可以采取发放特别债务的方式,一次性还清,以后有销项再收缴。“并不是说把税收减了就少了这笔钱了,而是推迟收缴的时间。”
许善达还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赋不能简单地与外国的指标对比,简单地比较两者的数字是不科学的。他认为,主要有四种因素决定了宏观税赋标准,一是国家安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标准会有所差别;二是上文所述的企业竞争力;三是民生因素,目前我国的社保水平比较低,若想填补民生的缺口,必须要保证财政收入;四是社会管理水平,例如税务局征税的征收率提高后,税赋就可以下降。
“这边要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税制的竞争力;那边又要提高居民福利,保障居民收入增长,如何平衡?我觉得核心的一条,要动用国民财富的存量。”许善达介绍,目前国务院已经作为决定,把10%的国有资本划归社保。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也就是说将来社保制度的完善、提高,主要靠国民财富的存量,而不是靠从一般预算拨款来维持。”许善达认为,单靠一般预算支撑社保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先动用10%的国有资本,我相信将来在全国社保制度改革以后,如果不够的话,10%的比率还可以增加。”
许善达总结道,以国民财富的存量为主解决以社保为代表的民生福利问题,和以减税降费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两点相结合,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在财税问题上应有的综合性考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