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直播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关于知识产权的案例)


  网络购物知识产权治理的重要方面



  以多地都有报直播道的制售假冒品牌手机屏幕案为例,不法分子通过购进廉价手机,将屏幕拆卸、检测、改装、翻新,粘贴高档品牌手机的商标后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间带货对外销售,这就不是单纯的网络销售侵权,而是整个产品链条都有侵权行为。从各类统计和新闻报道的情况看,直播带货销售侵犯知识产权产品呈上升趋势,其中甚至不乏涉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销售侵权复制品等犯罪行为。尤其是假冒商标生产及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生产组装再到销售供货,都已经实现精细化侵权案分工、形成体系。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对直播带货知识产权侵权治理的难度。


  侵权类型需做具体区分


  从直播带货中可能侵犯知识产权的呈现形式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播中主播出于宣传、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而进行的与互动行为相关的侵权。不少主播为了吸引用户进入并停驻在直播间,会使用演唱他人歌曲等形式进行宣传表演或者互动,也可能会选择播放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气氛。这种演唱或者播放如果未经授权,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直播间的装饰布置或配合宣传展示的材料中,如果存在擅自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等情形,也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而在直播中使用各类剪辑的视频作品,如将电影、电视剧、演唱会甚至体育比赛、游戏等片段进行剪辑的,形成与产品相匹配的视频在直播中播放,如果没有事先征得权利人授权,也案例很容易造成侵犯相关视频作品的著作权。


  另一种是带货、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本身侵犯知识产权。这其中既有主播在直播带货中直接销售假冒品牌商品的,也有部分经销商虽有正规授权,却为了更多盈利实施“真假掺卖”侵权的,多种形式混杂。此时对侵权责任的追究和承担,就涉及对相关各方的区分。就直播带货的性质而言,其本质属于营销行为,是商品或服务销售环节中的一环,但其在实施知识产权侵权的整体活动中发挥着连接消费前后端、促成交易的作用。如果是主播直接售卖假冒产品或者直接联合制假销售商售卖假货,显然应当作为侵权责任的直接承担者被追究相应责任。而在后一种销售商发货时真假产品掺杂的案件中,虽然侵权行为的的实施借助了直播带货渠道,甚至是利用直播间观众从众、捡漏、追求低价格的心态,但主播和直播平台的态度对责任追究至关重要。这背后平台与带货主播是否存在售假、侵权故意,供货商是否有欺瞒行为、故意侵权都需要有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持,进而区分责任。


  制度设计应立足于多方主体


  在直播带货知识产权侵权的治理体系中主要涉及主播、直播平台、供货厂家、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几大主体。监管措施与行业治理体系的建设应当立足于此,考虑发挥作用的空间与环节。


  首先,加强直播主播、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为了防范直播主播和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有必要做案例好四方面工作。第一,打好自身知识侵权案产权根基。这是对从事直播带货的主播和平台的基本要求,无论是直播带货中的宣传互动、产品介绍活动还是直播间内各种元关于素的使用,都需要事先予以审查,排除侵权隐患。第二,对带货产品和服务查验、出示知识产侵权权证书。在选品阶段,要了解清楚带货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状态,通过查验知识产权证书排除明显侵权的商品。在直播中,要将商品的知识产权证书在明显位置出示,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并可以方便查询。第三,鼓励权利人进行知识产权监督。直播主播和平台应当积极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建立联系,设置专门的监督通道,并保知识产权持其畅通以接受直播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监督,在接到权利人投诉、通知的时候及时进行反馈、采取相关措施。第四,平台要主动加强专业技术支撑。积极吸收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加强科技研发,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对直播带货的知识产权保护。


  再次,加强对消费者的知识产权教育、指引。直播带货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一部分源自低价格,还有一部分则是消费者对主播个人的信任,但产品本身如果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就不是低价或者主播个人影响力知识产权能够掩盖的。鉴于普侵权通消费者对假冒产品存在难以识别的困难,有必要针对直播带货中的假冒产品的情形和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发布消费者指引,帮助消费者识别真假产品、理性消费,更有助于及时关于发现存在知识产权问题的商品予以举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