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九巡回指导组指导下,按照研究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围绕“四个强化”,突出“四个着力”,创新“三种模式”,建立“三个机制”,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围绕“四个强化”,提高站位推进
研究中心党组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率先垂范、扎实推进,围绕“四个强化”,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和头雁效应。
二是强化找准定位。立足研究中心作为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职能定位,围绕群众、企业关切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围绕模范机关建设,在加强共建、关爱职工、文明创建等方面实现全面覆盖,提出“民生问题、企业难题、帮扶共建、职工利益、文明创建、闽台交流”等六个办实事方向,针对性制定办实事项目。
三是强化压实责任。强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主体责任意识,党组书记、主任负总责,党组成员按业务分工对实事项目挂钩负责,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工作件件有安排、事事有着落。
四是强化躬身立行。党组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下基层调研;带头在课题研究、筹划重点任务中出实招办实事。同时,主动参加义务植树、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奉献社会;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关爱中心干部职工,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中心党组表率作用影响下,中心党员干部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以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突出“四个着力”,整体统筹推进
研究中心立足政策咨询主责主业,突出“四个着力”,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形成鲜明特色,按时限要求整体推进。
一是着力聚焦民生,深化研究有亮点。聚焦收入分配、托幼托育、康养、高等教育、生态等百姓关注的问题和民生痛点难点,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省领导批示。积极开展民生入户调查前期准备,力求摸清民生底数,提出对策建议,为改善民生提供扎实有效的一手情况。
二是着力关注企业,排忧解难有办法。围绕全省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发展,中心领导带研究人员先后赴宁德时代、片仔癀等数十家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并反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助力企业发展;围绕储能产业,与福建省国资委联合召开储能产业座谈会,邀请相关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调研座谈。
三是着力帮扶共建,文明建设有进展。加强党建共建。中心机关党委、基层党支部与10多个省直单位、学校、企业、社区,开展联动共学红色三明故事、“红心向党迎百年”等党史学习教育专项主题活动,拗九节组织进屏西社区为民服务;遴选1名干部赴福鼎市管阳镇西阳村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七一”开展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和困难党员活动;关心年轻干部成长进步,加强对家庭困难同志、挂职干部和驻村干部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入托入学和看病困难;组织参加省直机关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精气神;开展清明节、端午节、六一节等主题活动;组织无偿献血、义务植树、环保行动等志愿服务。
四是着力加强交流,推动两岸融合有作为。发挥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独特作用,策划闽台历史文化主题活动,组织两岸8所高校18位专家学者共同实施《台湾通史》转译白话文项目,两岸宫庙及信俗文化领域相关学者专家合编闽台信俗文化系列丛书,举办“档案话闽台”合作签约暨《我家的两岸故事》项目启动,举办《海峡壮歌·复疆》档案图片展、“刺桐情”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多形式开展两岸大学生研习活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创新三种模式,高效高质推进
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研究中心注重创新,形成了三种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活动的开展。
一是分队战斗模式。针对任务重、时间紧的要求,党组提出“分队战斗”模式,组建工作小分队,分工不分家,集中了力量,形成了合力,多层次、多渠道进行攻坚、完成任务,取得明显效果。其中,如组建“共同富裕”课题研究小分队、《发展研究》杂志专班等,凝聚的战斗力很强,短时间就取得工作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多方联动模式。针对中心人手不足的问题,党组明确要做头部工作,创新提出“多方联动”模式,借智借力。上下联通。对上,落实好省政府和国研中心的《合作框架协议》,把国研中心这个高端智库资源用好用足;对下,要把地市研究中心的力量调动起来,发挥作用。左右协同。一方面,拓展智库联盟力量,既落深落实落细现有的合作关系,又通过决策咨询课题等渠道,发现和培塑更多合作紧密、配合默契的智库单位、研究团队,充实智库联盟的力量;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与福建省“两办”、省税务局、省统计局、省财政厅等联系密切的单位加深合作关系,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发挥省政府顾问团的作用,引导顾问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是“四种语言”模式。党组提出用好打通“四种语言”(研究语言、政策语言、新闻语言、群众语言),实现办实事效果最大化,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明确研究语言是基础,通过把研究做大、做实、做深,形成研究成果;研究语言向政策语言打通,争取研究成果能够进入决策、形成政策;再向新闻语言打通,谋划好宣传,使研究成果能够造成影响、引起反响,能够为人所知、为人所用;将新闻语言向群众语言打通,让研究成果向下“扎根”,落到实处,让研究更有温度、更有感受度,使群众能够从研究成果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建立三个机制,务实有序推进
研究中心建立“三个”机制,推动办实事有序推进、务实推进。
一是细化工作落实机制。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将办实事项目纳入中心工作月安排表和周调度表,开展工作进度季度分析和半年小结,做到“年度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季度有分析、每月有安排、每周有调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切实把实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是落实定期研究会商机制。采取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等形式,分管领导或承办部门对照办实事清单,及时通报办实事进展情况,掌握进度、发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结合季度分析会,落实处室负责人点评制度,轮流安排1名处室负责人从中心角度综合评价办实事等各方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