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关税成本是什么意思(关税属于生产成本吗)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九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84讲)


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增加8倍:1854年6月29日,清朝苏松太道吴健彰与驻沪美英法三国领事订立关于上海海关征税规则。









研究清代的财政收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1840年第一鸦片战争,开始了百年国耻,此后满清的财政收入却猛增。


所谓康乾盛世,康熙时期的繁荣年代,政府一年财政收入不过3000万两白银。


到了乾隆时期的鼎盛时期,也不过4000多万两白银。


夸张的是,在满清垮台前的1908年,财政收入为2亿两白银,1911年为3亿两。


相比起来,1911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康熙时期十倍。


这是不是很惊人?


其实,增加的相当一部分财政收入,就来自于关税收入。





在乾隆时期,满清财政收入同历朝历代没什么不同。


财政收入主要是三部分。


第一就是最常见的田赋。


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田地的亩数来收取田赋。


每年田赋大概3000万两,是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


田赋和其他收入不同,基本是固定的,历朝历代都差不多。


中国到了宋代以后,土地开发基本结束,没有大量新的土地出现了,田赋不会有大的增加。


由于田赋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存,政府不能收得太多,3000万两基本就顶天了。





第二就是盐税。


人不能不吃盐,而食盐是国家垄断的商品,等于是变相对人民征收了人头税。


盐税每年大约是500万两,而乾隆时期中国人口有二三亿之多。


这么算来,每年平均100人吃盐也不过花费1两银子。


而是食盐制造和运输是有本钱的,盐税并不算很高。





第三就是关税了。


乾隆时代,对外贸易并不被重视,满清大体还是闭关锁国,不需要海外的商品。


中国关税并不高,来经商的洋人也不多。


乾隆时期,关税不过是每年500万两,和盐税持平。


早在康熙时期,就规定了关税的内容,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


具体收取的时候,分为船钞和货税。


船钞就是船只出入海关,都必须交税。


大型船只为1200两白银,中型船只960两,小船450两。


这个数字不算高,也绝对不低。


另外就是货税,是针对货物收税。


因货物的价值不同,不能统一收税,不然海关就亏了。


一般来说,税收为货物价格的4%左右。


自然,这些都是官方的税收。





而船只进出海关,还要被潜规则。


正常来说,船只都要缴纳额外的每艘船2000两白银的船税,还有6%的货物税。


这些不是归于满清国家财政,而是给海关官员们的行贿款。


这么算下,一艘大船入关,首先就要给3000多两白银的船税,还要给10%左右的关税。这个数字,在当年来说不算低了。


税收不低,但对外贸易不发达,关税总额还是不高的。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赔款增多,还要筹钱对内镇压民变,对外对付洋人军队,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为了提高财政收入,满清只能想方设法搞钱。


首先,他们将原来3000万两的田赋提高,到了1911年达到4800多万两。


表面上提高似乎有限,但农民等于要多缴纳百分之五十的税,不堪重负,生存困难。


至于盐税,其实就是人头税,是满清征税的重灾区。


政府将人头税从500万两,提高到4600多万两,提高了接近9倍。


等于每个老百姓,每年吃盐就要一钱银子。


《儒林外史》中,胡屠户一天杀一头猪,还赚不到1钱银子。


可见,一钱银子并不算少。古代一家人口都比较多,七八口都是寻常事,等于每家吃盐就要1两银子。


这1两银子可以买到70到100多斤大米,而清代的粮食价格还很高,足可以见税收偏高。


人头税不只是针对农民,可以说满清各行各业都被影响,苦不堪言。







这还不算,满清又增加了一个商业税,也就是厘金。


厘金也就是国内征收商业税,从甲地到乙地经商,就必须征收1%的税收,征收对象是商人。


各地的税收不同,有的地方高达20%。


到了1911年,厘金税高达4300多万两,似乎大大扩充了财政收入,其实对中国经济破坏极大。


中国商人做生意,往往跨省运输一批商品,就要收多次厘金税,有时候甚至达到货物价值的50%。


这种情况下,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可能赚钱,商业逐渐凋零。


而厘金是对内不对外,洋人在华经商不需要缴纳厘金。久而久之,洋人在中国大肆做生意,垄断了很多商业领域。中国商人则无力应战,节节败退。





不过,关税就完全不同,它基本不扰民。


在1911年,中国关税收入高达4300多万两,是乾隆时期的9倍左右。


关税收入的最大特点是不扰民,不用在人民头上折腾。


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逐步就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也就是说,关税主要是对洋人征收,而洋人都是对中国出售商品,对他们征税还有利于保护民族产业。


和洋鬼子打交道是有利有弊的,不能一言概之。


实际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虽然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但贸易仍然保持了中国对外顺差。


交易的口岸多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出口量反而更大了。


英国从鸦片赚到的钱,抵消不了这些进口中国物资的花费。


中英贸易出现逆差,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商品有了本质的变化,彻底从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业。


比如英国机器制造的布匹,质量大大强于中国手工纺织的布,价格还要低得多,才完全占据了市场。


再以茶叶贸易为例。中国茶叶本来占据世界很大份额,但英国人在中国各地搜集了大量的优质茶叶种子,还雇佣不少中国茶农前往印度指导。他们用了差不多15到20年,才有了很大成就。





更厉害的是,英国人勇于研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时满清还处于农业文明时代。中国茶农,对茶叶的种植,施肥,浇灌,打理包括采茶等等一系列工艺十分传统,效率低下。


而英国人的茶叶产品,则采用更为科学的种植和养护方法,更工业化、精细化,直接超越了中国。


在1870年,印度所生产的茶叶,占到整个世界茶叶规模和贸易的10%,让中国望尘莫及。


说来说去,这是什么意思?


被强迫打开国门,对一个国家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日本被黑船轰开了国门,搞了个明治维新以后同世界接轨,迅速就发达起来。


关键不在于打开国门的方式,而是你是否有能力接受世界的挑战,能够应付竞争。


自然,当年的满清是绝对不具备的,虽然看到关税大量增加,仍然意识不到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本文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