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全部业务)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我国以往会计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切实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身在财务方面的自主权前提下,以报账员的形式取缔原来的会计、出纳岗位,通过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算、监督、管理、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会计委派形式。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凭证、报表等均交由核算中心的统一处理。


(一)运行模式


各核算单位的报账员对单位的原始单据进行初审和汇总,并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将进行分类整理,填制报销单,提交单位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然后到会计核算中心报销。核算中心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由核算中心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向相关银行发送支付凭证,最终由银行完成付款。


(二)运行特点


第一,撤销。已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其原有的银行账户撤销,由核算中心统一设立账户集中管理各预算单位资金。


第二,不变。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过程中,有两项内容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一是会计主体不变,各单位虽然纳入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但是每个单位都是独立核算单位,预算资金仍属于各单位;二是资金权限不变,资金的所有权和审批权不变,单位按照各自实际状况编制预算,仍保有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各单位的实际收支仍由单位负责人负责审批,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统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实现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资金办理,纳入管理的各单位资金的经费拨付、资金往来代付、现金转账汇款等资金办理业务由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二是统一会计核算,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岗位,只设立报账员,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三是统一档案管理,各单位的记账凭证、各类报表等会计资料不再由各单位自行保管,均由核算中心统一整理装订,入档保存。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一)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集中核算的严谨性对财务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供了极大保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核算中心有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和专业化的财务软件,要求各报账单位在报销日常经费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和约束,各报账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提升,凭证和财务报表等基础信息格式统一,信息质量大幅度提高,更便于查阅。


(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大大节约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一是精简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节约了人力,实行集中核算前,每个单位至少需要有2个财会人员,27个单位就需要54名相关的财会人员,而实施集中会计核算后,核算中心共有7名工作人员,每个报账单位保留一名报账人员,总共33人,人员减少21人;二是整合资源,节约了经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大幅度减少,单位的账务、档案统一管理,使业务用房、档案室等资源得到整合,撤销了财务软件、凭证打印设备、档案装订设备等财务必要的软硬件设备的购置,节约了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


(三)强化监管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会计集中核算前,各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过于松散,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一套标准,随意性过大,很容易导致财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资金支付受到单位内部和核算中心的双重监管,单位行政干预财务管理工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财政监督机制得到强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会计集中核算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后,很多单位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忽视了自身单位作为会计主体这一事实,单位仅设报账员的方式让单位财务数据集中在报账员手中,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了解不全面不重视,从思想上认为单位只需要审核报销原始凭证,对后期的各项分析、检查、管理不闻不问,甚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向财政要钱上,而不管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增加了财政资金支出的风险,降低了预算执行的安全性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离导致职责界定不明晰


会计核算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离,产生了二者责任界定上的问题,其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业务脱节,导致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受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弱化,无法做到及时、全面地掌握自身单位的财务情况,单位财务部门的管理意识逐渐淡化,过于依赖核算中心,工作主观能动性降低,各单位把财务管理的责任推给核算中心,报账员只管单纯的报账业务,而核算中心由于业务量大,不能实时监督各预算单位的运行情况,因此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单位之间互相推诿、两头都不管的情况。


(三)报账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取消了原有财务人员和机构,只设立一名报账员,很多单位错误的理解报账员仅仅起到“票据传递员”和“传话筒”的作用,不需要具备专业财务知识,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各单位的报账员大多采用无财会专业经验的人员担任,且身兼数职。部分单位报账员当起了甩手掌柜,对单位的基本财务情况、财务制度、支出报销政策一概不知,对财务管理一窍不通,还有部分单位报账员频繁变动,衔接性不好,经常出现变动报账员后工作不交接的现象。报账员业务素质不高、财务专业知识缺乏,因此很难为单位领导提取有效的财务信息,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时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做出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合理性规划和建设性意见。


(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当前,夷陵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核算中心总共7人,其中2人即将退休,参与集中核算总共27个单位,2020年完成支付16355笔,支出资金达31985.13万元,5个人承担27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核算中心在追求工作进度的同时必然会牺牲质量,让工作停留在表面。核算中心人员只能保证收支平衡核算,无暇顾及财务数据分析与管理,因此经常出现各单位指标混用,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管理缺位,单位部分指标支付率低,记账科目使用不正确,记账科目为未细分等各种情况。预算一体化上线后,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更精更细更高,单位财务管理的难度加大,如果仍然采取模糊式管理,不重视财务管理的质量,财务工作将难以有序、有效的开展。


三、会计集中核算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正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认识到该模式与会计制度改革、政府透明度强化、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该模式下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一)各单位要培养科学认知,提高思想意识


会计核算中心的各单位资金进行统一核算,强化会计监督的外部职能,但会计主体责任仍在各单位,单位负责人仍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财务风险不是小问题,各单位领导要纠正错误看法,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肩负起财务管理职责,除积极配合报账员工作外,还应定期获取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在财力保障不足的大环境下,节流也是重中之重。报账员也要扮演好自身角色,积极查找财务漏洞,与核算中心对接,提取有效的财务信息,给自身单位发展提供建设性信息。


(二)强化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业务水平


财务工作不仅仅是会计核算中心的事,他关乎每一个被核算的预算单位,所以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是集中核算的必要保障。各单位应当配置较为专业财务人员从事报账员的岗位,从单位内部切实地增强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为确保人才发挥应有作用,核算中心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可以涉及政策文件、岗位特点、职业技能等,培训方式包括内部讲座、实操演练。报账员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同时还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岗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也为我们建立公开、高效、廉洁的财务管理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明确职责界定,加强财务工作质量


1、各报账单位明确会计主体责任,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报账单位要明确单位所承担的会计主体责任,除了日常报账工作外,更应该详细全面的了解单位的财务信息,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合理精细的编制单位预算,加强各类经济活动规划、审批、执行、验收、结算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措施,强化预算绩效编制和评价结果的运用,财务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同时对于业务量大且复杂,项目、专项资金多的单位,要建立专项资金台账,适当增加财务工作人员,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强化管理、监督职能。


2、核算中心转变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核算中心除了做好单位的账务处理,更应该对核算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进行详尽的了解与必要的参与,需要着重对预算单位的执行信息进行反馈和控制,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做好审核监督工作,确保每一笔款项的真实性。这就需要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转变其工作职能以便更好地为行政事业单位服务,通过对报账单位支出类型、支出重点等要素分析,可以提出规范、完善的资金管理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提高集中核算的质量,核算中心还应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进行筛选,对业务量大,机构人员复杂,资金量多且用途广的单位,建议设置单独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


附:


职责分工明细


一、报账单位及报账员的职责。


(一)报账员应提供真实的原始数据,并全面学习财务相关政策文件,在报账前先进行预审,将审核的关口前移,便于核算中心核算并了解情况进行事前监督。


(二)报账员要加强与核算中心的信息沟通,积极主动了解单位的财务信息,熟悉掌握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对每年的支出进行有效分析,按实际情况规范的编制部门预算。


(三)各报账单位应当及时建立预算执行的台账,特别是有专项、项目资金的单位应建立专项、项目资金台账,以掌握本单位的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而为做好预算支出的均匀发生提供数据基础,有效防止预算执行的不均衡问题。


(四)各报账单位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预算绩效,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评价机制,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帮助单位科学正确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财务决策和资金使用方面出现问题应当由各报账单位负责。


二、核算中心及核算人员的职责。


(一)切实承担起事前监督职责,对报账单位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对不合理不规范的支出及时提出意见,避免财务风险。


(二)建立预算控制分析制度,定期向报账单位提供指标支付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查找预算执行中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制定措施加快预算执行或控制超支。


(三)规范往来科目、收支科目的使用,特别是含有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单位,要根据类别单设科目,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如实的反映单位的各项收支情况。


(四)加强对报账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出台了新政策、新软件、新要求,除了自身学习以外,可以联合财政部门对报账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或实操,让报账员与时俱进,熟悉政策的规范和软件的使用。


(五)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方面出现问题应当由核算中心的相关人员承担责任。


撰稿人:汪梦月 一级审核:刘诗凤 二级审核:李峥嵘 三级审核:简胜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