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班间隙,杨展培赶回家忙着照顾“奶奶”陈贤秀
外面光线好,杨展培经常抱着“奶奶”陈贤秀走出卧室透透气
红网娄底分站3月17日讯(分站记者 李响炮 通讯员 王玖华 王威群 谢展南)虽与“她”非亲非故,但他坚守“岗位”数十年,擦身、喂饭、端屎接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细致服侍,生活单调而又枯躁,日子清贫而又艰辛,可他无怨无悔,矢志不移。记者来到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敬老院,见到“湖南好人”杨展培时,他正在敬老院给老人们提热水洗脸。
“杨展培的事迹太感人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宣传宣传。”“这个社会,太需要弘扬这样的正能量了。”随后,记者来到杨展培家,还未落座就被村民围住。他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杨展培服侍“奶奶”的感人故事。
他与“奶奶”的情谊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奶奶名叫陈贤秀,83岁,不是展培的亲奶奶。”一说起“奶奶”来历,黄山村妇女主任王琪快言快语:“这个村原来叫大山村,合并后叫黄龙村,杨展培就是本村人,陈贤秀与他的老公杨寿清,是村里的五保户,那时展培就尽心尽力服侍俩老了。”
“‘奶奶的家离杨展培家不到200米,只要俩老有什么事,不管有多忙,展培就会赶过去,问寒问暖,洗衣做饭,像亲孙子一样孝顺,乐得俩老逢人就夸,展培比亲孙子还要亲。‘孙子的名头就这么叫响了”。说起杨展培,56岁的邻居邹大娘对他赞赏有加。
“我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说到‘奶奶的不幸遭遇,50岁的杨展培说:“‘奶奶是个苦命人,无儿无女,无亲无故,住的是100年前建的2间土砖屋,生活艰苦,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也许是前世的缘份,对他俩老有种分外亲切的感觉。2005年,看到‘奶奶家的2间土砖房裂缝塞得进手掌,担心会在风雨中倒塌,劝说俩老住进了自家,就这样,俩老成为家里的长辈和堂堂正正的‘爷爷奶奶了”。
“爷爷奶奶”的生日丧事都是他操办
“1986年杨寿清满60岁时,展培从自家家里做了10个菜,给‘爷爷过生日。”64岁的村民邹大爷边回忆边说“生日后的第2天,杨老从楼上摔下来,展培立即将‘爷爷送进县骨科医院住院治疗,前前后后半个月,都是展培服侍的,连医药费也是他垫付的。”
旁边的王雪花大嫂抢过话头说:“‘奶奶俩老都爱喝酒,展培为此专门配置了一套煮酒工具,还将俩老的1.5亩田种上双季稻,将稻谷换上钞票,存入‘奶奶帐户,基本上解决了生活费用问题。”
2013年9月11日,黄山村的村民们至今都记得杨寿清老人出殡上山的那个热闹场面,展培披麻戴孝,捧着‘爷爷的遗像,一跪一叩一拜,一路哭一路诉“‘爷爷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是不是对我不满意呢……”感动得村民都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自动地加入送葬队伍的行列,浩浩荡荡,风风光光。
“杨老是得心脏病和高血压并发症去世的,病故时刚好满了86岁。”黄山村个体医师贺飞耀说:“杨爷爷生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可以说我是他的‘保健医生,经常是半夜打电话,随喊随到,展培守着老人打针输液,每次药费都是展培付的。患病期间,大约有10个多月的时间,展培白天黑夜这么陪护者,直至老人无牵挂地走了。”
43岁的村民邹才聚挤进来说:“杨爷爷丧事办得热热闹闹,展培全家4人披着麻衣,在灵堂守孝,整整5天5晚没沾床,而办丧事的5万多元开支都是展培垫资的,你说这么好的‘孙子哪里找?”
“从2005年起,‘爷爷奶奶的生日都是展培操办的,每次都请来了村干部、邻居和亲朋好友欢聚庆贺,起码有5桌以上,酒席办得丰盛隆重,而这些费用都是展培出的。”邻居王大婶说。
只要奶奶还有一口气,就要陪护到底
2012年12月28日,“奶奶”陈贤秀从床上摔到地上,人事不知,吓得杨展培连夜租车送到双峰县人民医院住院,历时12天,花去医药费用9000多元,报销仅3000多元,而这些都是杨展培掏的腰包。
“陈贤秀患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多年,这可累坏了展培,只要她一得病,不分白天黑夜,就送往镇中心医院,成为医院的‘常客。”村民赵算芳说,随着年纪的增大,陈贤秀每年要住院10多次,展培有时候忙不过来想请人服侍,“奶奶”还发脾气,可见祖孙的感情多么深,“真是世上少有,估算历年来垫医药费起码上10万元。”
“说来惭愧,七尺男儿还要妻子打工支撑这个家,但只要‘奶奶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陪护到底。”杨展培坚定地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