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coso框架五大要素,coso内部控制框架五大要素


本论文根据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富士莱医药股改时遇到的实际情况,运用COSO五要素对其研究并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本文首先研究国内外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成果并介绍内部控制理论,然后运用COSO五要素结合富士莱医药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富士莱医药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将结合理论对富士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论文的核心为文章的第三和四部分,即分析富士莱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COSO五要素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目录


1.绪论 5


1.1研究背景 5


1.2研究意义 5


1.3文献综述 6


1.3.1国外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6


1.3.2国内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7


1.3.3述评 8


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9


2.1内部控制定义 9


2.2 内部控制遵循原则 9


2.3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10


2.3.1.控制论 10


2.3.2假设理论 10


2.3.3委托代理理论 10


2.3.4公司治理理论 11


2.3.5.信息论 11


.2.4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12


3.富士莱医药化工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3


3.1公司简介 13


3.2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3


3.2.1 内部控制环境 14


3.2.2风险评估 15


3.2.3控制活动 16


3.2.4信息与沟通 17


3.2.5内部监督框架 17


4.富士莱医药化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8


4.1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8


4.1.1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 18


4.1.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明确 18


4.1.3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 18


4.1.4企业文化未得到重视 19


4.1.5内部审计部门缺失 19


4.2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19


4.2.1风险评估未建立相应体系 19


4.2.2风险识别和应对未形成规章制度 19


4.3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20


4.3.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彻底 20


4.3.2授权审批控制有待完善 20


4.3.3财产保护控制并不到位 20


4.4信息与沟通存在的问题 21


4.4.1信息内容不全面 21


4.4.2沟通方式不安全 21


4.5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4.5.1监督手段单一 21


4.5.2缺少自下而上的监督 21


5.改进富士莱医药化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22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2


5.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22


5.3规范控制活动程序 23


5.4加强信息与沟通 23


5.5强化内部监督 23


6.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常熟地区得益于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众多的民营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地区发展,开始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在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问题的出现都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努力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本文以富士莱医药化工这种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为例,来分析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只有充分了解问题的细节之后,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在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凸显,管理制度的落后,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成熟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将保障企业利润及成长当作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的历史案例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成为了重要的一环。在我国民营企业短暂的发展中,我国企业还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本论文在分析富士莱医药的具体情况后,提出相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建议。为富士莱医药的内部控制改进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议便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本文主要分析富士莱医药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探索出相应的改善方法。一方面,为富士莱医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另一方面,希望能丰富本课题的研究文献。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内部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一般将内部牵制阶段判定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柯氏会计辞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对内部牵制作出了以下定义:“内部牵制是指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后者在于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政策,提高经营的有效性。”内部牵制理论由美国著名审计学家R.H.蒙哥马犁于1912年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提出,该理论主要说明通过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等手段实现对钱、财、物的控制,以防避差错。


内部控制理论高速发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当中。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于1929年发布的《会计报表的验证》是最早涉及到内部控制的文献。而1936年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有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最早的定义根据该文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会计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在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中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并做出解释。之后,委员会又于1953年在《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中,将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1958年,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也对内部控制做了说明,将内部控制具体划分成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


到80年代以后,西方学术界深化了对于五大内部控制的研究,并且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内部控制目标也向着多元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更新内部控制结构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出现了。1986年,在第12届国际审计会议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发表了《总声明》,重新定义了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用“内部控制结构”替代“内部控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以此确立了内部控制结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


1992年,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所组成的COSO委员会发布了COSO报告,并修订于1994年。1994年的《内部控制结构》对内部控制做出这样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全面接受了COSO委员会发布的COSO报告,取代了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新准则对内部控制给出了以下这样的定义:“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而内部控制也被划分为五种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2002年7月美国国会在颁布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中提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概念,指出企业的第一负责人必须定期报出由其签章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执行情况。与时俱进,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又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1.3.2国内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相对于西方的理论发展状况,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还相对落后。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最早于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建立在欧美国家的内部控制研究的基础上。李凤鸣、吴水澎等学者结合COSO理论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阐述。而石本仁,方红星等则从审coso计的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还有阎达五、杨有红等会计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政府文件也在不同的方面对内部控制做出了相关的介绍和规定,其中包括1996年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而《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的规章,更说明了我国在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上的研究更进一步。2008年6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以及保监会共同制定并发布,简称《基本规范》。由于其主要思想来源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所以被视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之后在2010年4月,五部委随后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增加了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有关内容,把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和内部审计等并入到了组织架构中。而内部控制环境界也被定为五个要素,即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及企业文化。从而确立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


1.3.3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发现,国外与国内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国外的研究进度,但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这应该与我国的企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定关联。2.我国的理论研究在早期很多都借鉴于外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而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和发布的制度规章则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说明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相关研究已经开始与我国国情和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相结合。3.相对于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而言,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和落实,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当中尤为明显。只有在上市企业等大型企业中,内部控制才会得到相应重视。


2.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1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 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目标


(1)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


(3)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要素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2 内部控制遵循原则


2.3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内控控制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包括控制论、假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信息论。


2.3.1.控制论


控制论是研究非生物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内部通信、调节控制规律的科学,它由美国生物学家请伯特维纳创立于1948年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 的科学》中提出。其中的主要观点是:“(1)生物和非生物系统有信息交换过程,是一个信息系统。(2)生物和非生物系统有反馈系统。”就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就是其反馈系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