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品牌2(012年起,中国经济增速由之及前超过10%,降到2012年的7.7%。随着整体经济进入较低位增长的阶段,乳品行业也在放缓,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8.80%。
说明:乳饮料、乳酸菌饮料也有过高额增长,但本文未作分析。
“液体乳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体乳的比例分研究别为21.1%和59.9%,到2004年已变成66.7%和18.1%。”当年,低温奶与常温奶较量的激烈程的度,不亚于今日欧美“乳品与植物蛋白”的较量。我们都知道了结(果,当初坚持在低温阵营的光明乳业、三元,新希望,燕塘如今的业绩远远低于伊利与蒙牛。
伊利的业绩在2000年至2009年期间平均增长率达到36.89%,蒙牛更是高达126.36%。在常温奶领域,基本上应验了二苏元法则,只有老大、老二,没有老三。
实际上,目前为止,儿童奶没有国家的统一标准。并)且集中度,各企业对儿童奶定义混乱。儿童奶在各调研机构的划分中也不统一,既可能包含儿童乳饮料,也包含儿童牛奶。
说明:旺仔牛奶的业绩原始数据多为美元,表格中为换算成人民币。2010年业发展绩9.31亿美元,按照2010年12月31日汇率6.6227换算;2011年业绩12.396亿美元,按照2011年12月30日汇率6.3009换算;2012年业绩15.29亿美元,按照2012年 12月31日汇率6.9343换算;2013年业绩18亿美元,按照2013年12月31日汇率6.0969换算。
白奶:尼尔森定义为100克牛奶蛋白质不小于2.9苏牛奶克的牛奶(主要是纯市场牛奶)。
特仑苏2012年-2016年业绩,其中2015年业绩为根据媒体报道预估
随着消费升级、冷链的发展,低温酸奶在中国持续增长,2011年-2016年期间增速稳定在10%以上。然而,在中国市场,当前最耀眼的明星是“常温酸奶”。
在2010年到2017年期间,常温酸奶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3.21%。进入2017年虽有回落,但在2017年 1-5 月同比增长仍然高达32%。
品类战略分析
图片来源:【中信食品】奶粉行业深度报告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及不断扩大,仍然维持高增长。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一方面是诱人的市场,同时配方奶粉注苏册制的实施,将使用中小品牌的退出将给市场留下一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品牌肩负着赢回国民信任的使命。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目前儿童奶粉仅占到奶粉700亿大盘的6%-10%,加之近几年,羊奶粉不上火、吸收好等极高营养价值日益被高端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市场或迎井喷。”
数据来源:中国婴童网
说明:灰色代表已经在减少或将减少,蓝色代表正在上升或未来会上升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集团与尼尔森
从2010牛奶到2016美国酸奶市场份额的变化
图片来源:食品饮料大消费黄付生
Gotgrowth? Opportunities a定位nd challenges for U.S市场. Dairy industry
麦肯锡于2016年1月发布的美国乳品行业的一份策略的报告《Got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U.S. Dairy industr)y》,针对美国乳品市场的低迷,其敦促美国企业尽快向新兴市场扩张。
“全球各地的乳品市场缺口”的附图就显示了各国的乳品缺口,实际上在亚洲,印度是除了中国以外缺口最大的市场。但相集中度比于非洲、俄苏牛奶罗斯、拉美、中东,中国的市场显然已经不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当然定位,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听麦肯锡的建议,紧接着数据出来了,2016年美国乳制品出口市场低迷,库存过剩。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当前也是面临的与美国当年相似的境遇,乳品增长整体放缓,那么,完全可以放眼全球。碰巧的是,乳品最大的缺口市场,大多都落在了“一带一路”延线上。全球市场的缺口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美企业是机会,对于中国企业同样也是。因此,中国企业“全球奶源,中国市场”的战略,完全可以改为“全球奶源,全球市场”。
中国企业的正确做法是,选择一个市场,寻找中国相对优势的品类,攻占市场。目前看来,中国的“常温酸奶”在新兴市场就有着强大品类的优势,因为,印度、非常、拉美、中东市场的冷链体系估计还不如中国完善。
发达市场:
欧美乳品发展相对成熟,过去一直是欧美兴起的潮流,逐渐转移到中国。欧美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机会也在于高端的品类,如羊研究奶粉、有机奶、无乳糖等等。那么中国企业近期最佳的策略在于并购有优势品类的标的,再试图进入。否则,中国本土的品类在欧美市场不占优势。
光明在收购以色列食品公司Tnuva时,战略特仑也很明确,推动Tnuva的高端乳制品(奶酪)拓展到欧美品牌市场。伊利此前欲收购Stoneyfield也有着相似的战略。
总结
品类战略,决定的不是今年或者明年企业的业绩,而是决定着未来3年、5年甚至10年的业绩。品类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高瞻远瞩,还有要破釜沉舟的实施决心。
历史上,波音公司面临二战结束后军用飞机订单将锐减,破釜沉舟,将“5年平均年度税后纯利的3倍”投入研发民航客机,波音707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世界进入了喷气式时代。波音的案例属于历史上经典品类升级与自我进攻的案例;GE新任CEO杰夫•伊梅尔特着力精简GE业务,聚焦在核心工业业务,而剥离增长缓慢、牛奶技术含量低的非工业业务。都体现了企业的高瞻远瞩与破釜沉舟,他说“我的决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显现出成效,但在创造长期价值上,我们从不会畏首畏发展尾。”
企业欲获得最高并且持久回报,始终应当选择高增长品类特仑,在资源上重度投入(研发、渠道、营销等各方面)。在当前中国市场,任何一个新兴品类,只要没有代表的品牌,或者品牌没有成为品类的代表,都有机会重塑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