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潘力重庆市国家税务局(重庆市税务局副局长官网)

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创建于2005年,是中国税务史和博物馆史上第一座税文化专题博物馆,今已成为综合性普法教育基地。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声光电技术再现古代赋税征派场景,藏品主要分为图册、契约、税票、官文和器具五大类。


呈现税制演变过程


几经坎坷税馆终成


说起当时具体筹办该馆,国家税务总局黄山市税务局稽查局副局长潘力陷入回忆。


2004年,山东泰州市举办税文化展,我市税务部门一行前往参观,发现其中古代税票、契约文书大多是徽州一府六县的,遂得到启示:徽州民间存在大量古代税收史料,可办一个陈列馆。回来后,邀请市博物馆、地方志办公室、市社科联、黄山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座谈。有人指出,徽州文书中,涉及税收的达70%以上;有人建言,干脆办一个博物馆。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市,于是徽州税文化博物馆进入筹办阶段,2005年3月启动,当年9月28日开馆。


潘力说,这其中也有曲折,刚开始到休宁县、祁门县、歙县等地路边古玩店找,个把月过去,收效甚微,这才知道玩纸品的人多是热爱徽文化的老同志,因纸品市场价值不大,流通很少。于是,他们向档案馆学习。收藏者将整箱纸品搬出,他们精挑细选,买不来就借,终于备齐展品。


展示徽州税收文化


据介绍,当年的布展,有不少新发现。


比如通过不同品种的古代税务文书,可还原古代税收征管过程:收田赋,先要量地,于是绘制鱼鳞图册;征管中,发“易知由单”(纳税通知书);交好,发纳粮执照(完税凭证),不交,发催粮纸照(催缴通知书)。


比如发现万历版绩溪县志有“自封投柜”记载。为避免收税舞弊,官府先是通知“花户”(纳税人)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到纳税场所,在里长、老人监督下当场校验税银,然后自己封包,投入柜中。


比如发现盐课制度与徽商兴衰关系密切。明初实行“开中制”,要求盐商运粮到北方边关,获得“盐引”(经营盐的凭证)。晋商近,徽商远,运输成本大,故起步迟。明万历年间,盐课改革,实行“开中折色”,粮食可折成银两,为徽商大规模进入盐业提供便利。清末,两江总督实行“盐票”制,私人可凭票零散售盐,打破徽商垄断地位,导致衰落。


“税收自古就有,税收与文明相伴。德厚法严,人和税兴。徽州先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我们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努力把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税收宣传和文化交流的阵地。”潘力信心十足。


·黎小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