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万年县邮政储蓄银行开户网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万年县支行)


很多人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对行情涨落的认识,觉得价格走势背后总会有一定规律,正如兴衰循环,历史总会以差不多的情况重复出现。


不论是西方的巴菲特,还是东方的张磊、沈南鹏,不论是以前的李嘉诚、马云、马化腾,还是现在的马斯克、张一鸣、王兴、李斌,他们的成功不断上演着一部又一部从平凡到不凡的真实故事。


以南极冰川为例,每年会有2500-3000亿吨冰川消失,其正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融化,如果地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无法遏制,导致覆盖南极的冰川全部融化,科学家预测全球海平面至少将上升56米,这一可预见的结果或将直接给全球带来诸多失控性的甚至是灭顶的灾难。因此,二氧化碳的减排到了刻不容缓的时点。


资料来源:IEA,ECIU,高瓴研究院


如此类推,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中国碳交易市场空间有多大?


第二个方面是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接轨的潜力。


笔者若保守估计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初期可交易碳权规模约为首期配额40亿吨的10%,即4亿吨,对比前述的中期时点(至2025年)则会有10倍或以上拓展空间;在碳权价格方面,保守估算若以五年5倍的速率来提升;两者相结合来考量,在简单的乘数效应下,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单单现货的全市值增长估算提升空间已可预期至50倍或以上。


另外,据欧洲碳交易所公开的EUA期货持仓数据显示,目前基金的持仓份额或已接近10%水平,说明了碳交易这一资产在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已有了较大的提升,其重要性也持续加强,机构投资者稳步进场交易碳排放权的趋势已被确立。


一个是从排放端着手,即减排的方向。我们看到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欣欣向荣的大步向前发展,而另一个则是从吸收端着手,即从负碳排放技术(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NETs)方面寻找机会,要实现碳中和,并不是代表不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而是通过应用负排放技术抵消温室气体的正排放。据最新发表的IPCC报告,如要实现巴黎协定的1.5℃的温升控制愿景,应用负排放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而根据公司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碳中和将聚焦负碳排放领域等优势赛道,拓展新型碳中和基础产业业务,并着重发展碳资产开发、运营和管理业务。


允许我使用比喻方式来形容它,中国碳中和这一辆“碳中和”坦克战车,将由金融端的“碳资产管理业务”进行破冰开路,以优势的“负碳排放技术”为坦克带履,其中产业端“森林、草原、海洋碳汇”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两个轮子进行驱动,同时配备“绿色金融投资”的大炮,随时搜寻和瞄准市场上的优质碳资产项目进行投资和并购。从以上的描述中或可感受到中国碳中和在碳中和、碳交易赛道快速前行过程所配备的强劲战斗力。


实际上,中国碳中和在业内率先建立了包含森林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及碳资产经营与管理在内的独特“三位一体”商业模式,并成功实现了业务的闭环和内外循环,这将帮助公司确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人才储备方面,中国碳中和的领先优势尤为突出。今年3月,中国碳中和迎来了行业领军人物姜冬梅博士,将其聘纳为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姜冬梅博士长年从事能源生态环境战略与政策领域前沿研究,曾参与起草中国低碳发展战略、行业减排机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白皮书等重磅产业纲领性文件,以及参与国家碳中和顶层规划设计,其更先后参与中国—联合国第二次、第三次国家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并曾担任国际著名投行、中国大型国企的碳交易顾问。作为熟悉国际碳交易和碳市场的顶级专家,姜冬梅博士的加入将大大增强中国碳中和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据最新信息,造林领域和负碳排放领域的一些业内重磅人物已加盟公司,中国碳中和强大的人力资源实力已雏形初现。


结合公司各项业务的实际进展情况,中国碳中和正大力推动旗下碳汇开发、低碳技术和数字交易平台等发展,并在今年短时间内取得了多项业务领域的重大突破。


具体来看,中国碳中和已与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签署《关于碳中和发展的战略协议》,拓展植树造林、碳汇开发业务;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香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低碳技术业务;与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碳中和共享联盟合作,拓展减排企业和全民可以共同参与的“森林碳汇交易”数字平台业务;在两个最大的国际独立碳信用机制平台黄金标准(GS)和VERRA(VCS)开户,分别在太阳能、垃圾填埋、煤层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拥有碳信用资产,近期已官宣购入300多万吨可全球交易的碳信用资产,使公司一举成为亚太区域最大碳信用资产(包括现货和期货)持有者之一。


总体来说,当前的中国碳中和拥有的四大核心投资亮点已逐步清晰呈现出来:


1) 精准的赛道优势,公司依托产融结合的独特模式,可使用各种交易策略,实现跨市场投资和获利;独特定位和有效执行力,使公司已经持有大量碳信用资产,在确定的碳中和、碳交易赛道中获得先行者优势;
2) 基础产业和碳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使其形成了独特商业模式优势,该模式可与市值超500亿英镑的、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公司嘉能可进行比对,甚至是对标。嘉能可一直坚持的大宗商品的生产、贸易和其大宗商品(资源/产品/资产)交易的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正是该公司在行业内快速实现崛起的重要原因,这与中国碳中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 国际顶尖专业人才和专业优势已经构成领先竞争壁垒;
4) 突出的资源网络优势,公司成功与大型央企、国企(如中化集团、中节能环保集团)及金融机构建立起牢靠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针对国内今年6月底即将启动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中国碳中和目前也已经制定了相应战略,将依托现有的人才与技术优势,进一步确立公司在境内碳资产开发、运营与管理中的竞争优势,与公司在国际碳资产市场的先行优势形成了较大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公司区别于同业竞争者的较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结尾部分


本文着重解答了关于人性与投资,关于碳中和及关于碳交易投资的三个关键性问题,以下会重温一遍重要的结论:


1、国家与时代级别的投资机会是最贴近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这样的趋势不可阻挡,而碳中和投资是一个属于国家的甚至是全球,以及时代级别的、最高层面上的投资机会,这是一块会诞生出全球新的首富,以及更多的千亿美元甚至万元美元市值上市公司的奇迹之地,而奇迹之地的风口出现在中国。


2、6月底中国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开启,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碳交易或会成为一个媲美甚至要远胜于比特币的投资机会。


据此,笔者最后的结尾想以一些开放式问题来与各位投资者、读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同时借此发问来反问自己:


1、到目前为止,你的一生错过了几次足以改变命运的投资机会?


2、从今往后,类似这样的机会还有多少次?


3、假如再有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不会再一次允许自己错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