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斯字尾的中国城市名(各城市以前的名字)


2020年9月12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1964年琉璃河镇黄土坡村村民施友发现的两件青铜器中的一件:叔鼎,鼎内铸有铭文“叔作宝尊彝”。


陈列于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施友照片。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赵福生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展板上1972年考古成员合影中指点当年的自己。


出土于西周燕都遗址M253号墓的堇鼎及其铭文:“匽侯命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用作太子癸宝尊鼎。仲。”这篇铭文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了“癸”这样的“日名”。“日名”是商人以出生日干支作为人名的一种命名方式。周人则不采用这种命名方法。堇鼎上出现了日名这一点,证明燕国当地的商人势力很强大,周人也受到其影响。


M1193号大墓平面及四条所谓“墓道”解剖面图,出自《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期)。这份报告将连同墓室四角的四条穴道称为“墓道”,认为1193号大墓是一座拥有四条“墓道”的王侯级别大墓。但赵福生指出,这四条通往墓室的孔道从宽度、深度和剖面来看,其实并非所谓“墓道”。“墓道”,即《左传》中提到的“隧”,根据晋代杜预解释:“阙地通路曰隧也。天子之棺,棺重礼大,尤须谨慎,去圹远,而阙地通路,从远地而渐邪下之。诸侯以下棺轻礼小,临圹上而悬下之。故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悬柩而下,故不得用隧”。墓道乃是天子葬礼专用,是放入棺椁和陪葬品的通道,因此洞口必须足够宽。诸侯只能使用没有墓道的竖穴墓,但有用绳索将棺柩放入墓室的绳索沟。从M1193号大墓的平面和剖面图可以看出,这四条穴道挂在墓壁上方,沟下还有数厘米的沟槽,因此它们并非墓道,而是下棺椁时牵拉绳索的绳索沟。M1193号大墓并非考古简报中所称的“有四条墓道的大型墓葬”,而是一座竖穴土坑墓


陈列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夯土标本”。


M53号墓。


M53号墓发掘现场。


盛有人头的青铜甗,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现藏殷墟博物馆。根据鉴定,这件青铜甗的出土地层属于殷墟四期,也就是商代末期。


西周燕都遗址发掘出的伯矩鬲,又被称为“牛头鬲”,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商代三羊铜罍,1977年北京平谷刘家河村出土。


“从这些发现的商代文物来看,或许应该换个更严谨地表述方式”,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冯好微笑着说:“应该加上一个‘目前’——西周燕都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北京最早的城市。或许在我们脚下的某一个地方,还存在着一座更古老的城市,等待着某一天被发现。”


(致谢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原副所长、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前馆长赵福生,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陈国栋,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业务部副主任李亮,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保管部主任、策展人冯好,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主任谭晓玲)


撰文|李夏恩;


校对:翟永军,吴兴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