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天津市武清区园区核定征收(天津武清个人独资核定征收)

天津市武清区是天津市农业生产大区,粮食、蔬菜产量占全市三分之一,素有“津沽粮仓”、“京津鲜菜园”的美誉。


在过去的7年里,武清区利用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时节,在天津市武清区丁家瞿阝村,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到村里的葡萄棚里采摘。


这两个月,每天从早到晚招待八方游客,村民杨振刚和老伴难掩丰收的喜悦。







天津市武清区丁家瞿村村民 杨振刚:我种了3亩3分地葡萄,我们老两口就管理这葡萄,这个既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身体,挺好。要想致富,只有努力奋斗。







武清区北与北京通州区相连,被称为“京津走廊”。丁家瞿阝村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在2013年以前却是远近闻名的困难村,1700亩耕地上只种大田作物,村集体年收入只有6万元,在全镇处于垫底位置,大家做梦都盼着能致富。


天津市武清区丁家瞿村村民 杨振刚:一亩地这个大田作物一年下来纯收入也就在1000块钱左右。一年省吃俭用几乎没富余。







盼致富却没方向、没思路,2013年,老杨和村民们的生活迎来了转机,市区两级成立帮扶组进驻丁家瞿阝村,先是帮着村里解决了农田灌溉的“老大难”问题,还采用各种配套技术,带动小麦、玉米亩产量比原来增产二三百斤。村里又搞起了石磨面粉厂,让村民的小麦可以不出村就卖个好价钱。







天津市武清区丁家瞿村党总支书记 张宝军:帮扶组替我们建了厂,每年收入15万多块钱。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天津市在保证完成国家要求的粮食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又开始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契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展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丁家瞿阝村结合村里土壤实际,提出了发展葡萄种植,可没想到刚开始村民们并不认可。


天津市武清区丁家瞿村党总支书记 张宝军:他就种惯了,说一个新生事物在这产生,老百姓呢,就不认同,将来种了葡萄卖给谁啊,就老是想不通这块。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市级帮扶组跟村委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并结合区位优势打通销路。而今,丁家瞿阝村已经建成了200多亩葡萄大棚,乡亲们的腰包也彻底鼓了起来。







越来越好的丁家瞿阝村还吸引了城里人的到来,原本在天津农科院工作的王忠2016年就和妻子一起把种植基地搬到了村里,通过市里的科研院所帮他们筛选品种,如今他们已经承包了近20个大棚发展特色种植,年产值达到上百万元。







王忠:我们就发现,都市农业比我们想象的空间要大,真的是有未来。而且周边的农户对知识的渴求真的是非常大,我们在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大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赚钱,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义的事情。







李茜:当我来到农村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晚上这么安静,我会看书,看纸质的书,那是又是不一样的心情,一种体验、一种生活、一杯茶、一本书,很美。


乡村富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刘磊大学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家里的果园,几年时间,他不断引进新品种,把种植面积从15亩扩大到了400亩,带动200多户村民增收。







天津市硕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 刘磊:年轻人的责任吧,他们都看着我长大的,这几年无论是学习,去上课,感觉自己的一些技术,应该还是反馈给家乡老百姓。


如今,武清区已经建成各类设施棚室8万亩,农业合作社2000多家,年产各类蔬菜90万吨,产值近20亿元,还在全面规划20万亩运河五镇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建设,依托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主任 宫汝洲:农业产业是农民的真正的老本行,把农业建设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把农民这个职业建成一个有自豪感的职业,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武清(通过)发展壮大特色的园区,把观光,采摘,休闲等产业,同步丰富完善起来,把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