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讯,疏解市场能否给爱串珠子的阿姨们留个买针头线脑的地方?腾退出来的空间能不能给建个健身场所……昨天下午,8位市民代表在北京市市场疏解和品质提升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副市长程红表示,在城市的整治提升过程中,要解决好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问题,疏解后要补短板、电话保供给。2017年,北京将在疏解升级68个农副产品市场的基础上按照“撤一补一”原则,确保便民服务功能不受影响。
便民超市丰台区 窦媛媛 摄
参加座谈会的市民代表一共有8位,其中有超过一半市民都提到了买菜问题。皮兰英阿姨住在石景山八角街道黄南苑社区,是首钢的退休职工,她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区超过60%都是老年人,还有好些是孤寡老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下楼卖菜困难,家附近的小摊贩无照经营不说,晚上4点半过后下楼工商局遛弯都没地下脚。后来经过整治提升,社区周边的无照小摊贩都不见了,便民菜车直接开到了楼下,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打电话让送菜上门。现在,大家伙儿买菜不用找农贸市场,除了社区菜车,还可以北京市去永辉、物美等正规超市购物,吃得也放心。
不过也有小区出现了买菜不方便的情况。今年80岁的吴和煦老人家住西城区西华门大街。老人家最办事处初是骑着小电动车去正方庄义路附近的大型早市买菜;后来正义路的菜市场取消了,老人就奔和丰台区平门一个小早市;等和平门的菜市场被关闭了,老人家又去隆福寺早市;后来隆福寺的也关了,就只能去六铺炕了。这菜市场是离家越来越远,以往连逛带买一小时就可以往返,9点去10点就回家了,后来去六铺炕买菜一来一回得仨小时,先是坐5路公交到鼓楼,再换乘一辆公交坐一两站,下车还得走半站。因为路途太远,老人只在天气好的时候去六铺炕,天气不好就去超市买菜。不过,老人觉得超市的菜还是贵。
疏解腾退电话的空间如何才能用好?
上了年纪的市民关注买菜难问题,年轻些的居民更看重城市的宜居程度。“白天车水马龙,晚上黑灯瞎火”,提起永外城附近的街道,西革新里社区主任侯广库就这一句评价。在侯广库眼中,热闹的永外城主做耗材、纸张生办事处意,白天看着人多车多,可都不是为周边居民服务的,特别缺服务设施,家里来个朋友得北京市跑到丰台方庄去吃饭。希望在疏解后能增加一些吃饭的、电影院等设施,引入一些符合老百姓生活需求的中高端服务业。来自大红门地区的高翠华则是希望治理之后,能给广场舞爱好者多一点健身的地方,给子孙后代多留点绿地。
针对几位市民代表提出的建议,城六区以及北京市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做了回应,有的还现场办公领取了任务。市工商局负责人表示,在治理“开墙打工商局洞”过程中,“封堵、收账、停止经营”三同时原则是确定的,已经封堵的地方再继续经营是不可能的,如果(赖着)不走下一步就吊销执照。市级财政也安排了10亿元专门方庄用于各个区的社区配套服务建设。
确定拆除的菜市场要做好补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