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提醒,置若罔闻;亿万网友的呐喊,充耳不闻;赵教授的百篇论文,仍未上架;说好的主动协调,不见踪影。知网,你真的知错了吗?
“我创作的东西,你拿去赚钱,不光不分钱给我,我自己拿来用,你还要找我要钱”,嫉恶如仇的赵教授决定走法律途径解决,于是将中国知网告上法庭。怎知道,这一告虽然胜诉了,却被中国知网将自己所有文章下架,导致自己的著作失去了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当“嫉恶如仇”碰上了“凶神恶煞”,究竟鹿死谁手?
二、凶神恶煞
“中国知网”四个字鼎鼎大名,它的背国内后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就不多了。缪老师科普一个小知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的企业,而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100%控股的企业。
中国知网的英文缩写是CNKI中国,意思是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也就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在1999年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建设。曾几何时,知网为知识的流通做出缩写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他却不再是那个曾经的他了。
学者的论文要通过知网发表流通,学生要通过知网付费查重,学校要购买知网的服务,知网左手以极低的成本拿来学术资源,右手利用这些学术资源牟利,却不愿意平衡运用左右中国手为社会贡献力量,呈现自己本该有的公益属性英文。在学者、学校、学生们面前,知网像极了凶神恶煞,主宰了某种恶性循环。
三、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知网从零开始发展的时候,是需要先投入成本的,能发展到今天也属实不易。但这一切不能成为它做大之后,反手就挥舞镰刀,向群众凶相毕露的必然理由。当寒门学子为了查重费头疼不已,纷纷发帖吐槽的时候;当众多学校为了连年上涨的知网服务费抱怨不断,最终不得不妥协的时候;当学者害怕自己的论文被下架,导致学术成果不能被学校认可,不能被社会知晓,从而只能向知网低头的时候,我们敢肯定,我们的学术环境一定是变坏了。
英文中国知网知道以上这些情况吗?当然知道!每一年,知网的不合理收费都会冲上热搜;每一年,热搜过后一切如常;每一年,我们都希望知网能够有所改变;每一年,知网都依然故我,无动于衷。在整个社会来看,这是恶性循环,从知网本身来看,这是怙恶不悛。
四、怙恶不悛
什么是“怙恶不悛”,坚持作恶,拒不悔改。12月8日,《人民日报》首锤知网:知网败诉后,将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他的文章。知网不该滥用影响力,搞成店大欺客,更不应该输了官司就意气用事。以我愚见,这种语气和文风,应该归类于一种“规劝”。
12月9日,《人民日报》再锤知网:作者维权胜诉就让论文下架,这种做法太霸道。“霸道”这个词是何用意?依我看,这像是一种道德定性,语气像是一种“奉劝”。比“第一锤”更进了一步。
12月19日,《人民日报》第三锤落下:知识创作者应得到收益,转载平台也应得到合理利润,但不是暴利。摒弃“借鸡下蛋”的暴利思维;尊重版权守规则,改造备受诟病的商业模式。守护公共利益,才能行稳致远。截止到12月21日,我们依然没有看到知网的下一部动作。
五、惩恶扬善
在中国知网发出这份情况说明之后,我曾经提出过六个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于这份情况说明中“究竟有多少诚意”的质疑。从12月10日发出“情况说明”,到12月19日《人民日报》第三次重锤之间,中国知网做了什么呢?根据官方媒体的报道看,中国知网似乎什么也没做。
我们相信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准确度,如果中国知网对自己下一步的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如果中国知网积极主动与赵教授进行了沟通,重新上架了赵教授的文查章,我们应该是看不到人民日报第三次重锤的。
《左传》中有句名言,叫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善莫大焉”的前提是要先知错,然后才能探讨如何改错。倘若自己不知错或以错为傲,又如何能够认真改错,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12月10日,清华大学与四川能投签订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将把清华控股10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川能投。这是清华大学校企改革工作的一大步,也是知网换东家的一大步。知网的未来会不会因为这一次股权转让而有所变化呢?
六、除恶务尽
所谓的除恶务尽,并不是要把知网推倒重来,而是要探讨一种更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学术论文和成果的发表与流通怎么是必要的,是建设科技强国必不可少的。知网这样的平台一定是有成本的,只靠的国家贴钱也是不合适的。
那么,类似的平台是知网一家查独大好,还是让大家有序竞争好?是应该由盈利性企业来主导,还是做成非营利性组织好?学校购买服务应该怎么收费?学生购买查重应该怎么收费?学者的学术成果被使用应该怎么分成?
借由赵教授与知网一案,学术资源的生态链会不会得到优化?学者和学生对于学术环境怎么风清气朗的信心能否建立?除恶的尽头未必是除尽,也许是重构。缩写
七、弃恶从善
央期刊视网曾经评价说,知网从屠龙者变成了恶龙。我想既然屠龙者可以成为恶龙,它也就有机会从恶龙变回那个屠龙者。看看《人民日报》的连番重锤,表面上看起来措辞越来越严厉,但你细细体会,不难觉察到字里行间国内的期许。
嫉恶如仇赵教期刊授,凶神恶煞叫知网,的恶性循环转不停,怙恶不悛总装傻,惩恶扬善刚开始,除恶务尽可重塑,弃恶从善犹可为。收费标准怎么定?赚取利润如何分?何时将赵教授的文章恢复上线?中国知网尽早给个说法吧。莫等重锤变成了爆锤,必然悔之晚矣。
对中国知网你怎么看?对学术环境你怎么看?你认为中国知网应该如何改进?来评论区聊聊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