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主题市科技局印发了《东莞市关于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按照规划,到2026年底,东莞将累计建设双创综合体5-8个。
对方面于制造业重镇东莞而言,双创综合体承载着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关于的重要功能。东莞希望推广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模式,高标准统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推广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模式
双创综合体是一种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科研力量、投资机构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科技金融等功能完善齐备,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高效协同,创新氛围活跃浓厚的新型创新创业载体。
东莞市科技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黄德玉表示,对于正在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东莞而言,双创综合体能够有效对接广深港澳以及海内外科研成果资源,为进项目驻企业和团队提供高品质、优服务、低成本的创新孵化和创新加速空间,配套全链条的软硬件创新服务和创业激励政策,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政策特区”。新的
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东莞对双创综合体的具体定位包括:龙头科技企业创新项目的共同孵化区,广深港澳科技成果的中试验证工场,项目青年创新创业的训练营,创投资源集聚的创富平台。
事实上,新的在双创综合体建设方面,东莞已经探索出了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这样的成功案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已经集聚了12家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孵化器、7个省市级孵化器、200余个研发平台、500多主题家创新型科技企业,37家高企,同时社区还引进了中科院声学所、集成电路中心,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和技术联盟,形成了以新材料、智能制造、软件信息等领域的产业集群。
正因为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今年东莞提出,要推广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模式,高标准统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
《工作方案》提出,到今年年底,遴选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建设1-2个双创综合体,明确镇街(园区)资源优势和特色,统筹一批优质孵化空间和加速空间,推动一批硬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
到202题目4年底,东莞计划累计建设双创综合体3-4个,建成一批中试验证和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吸引落地创新创业项目不少于200个,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0家。
远期优秀目标来看,到2026年底,东莞计划累计建设双创综合体5-8个,广泛对接广深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知名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项目资源,累计吸引落地创新创业项目不少于500个,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00家,重点扶持3-5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或获龙头企业并购,初步构建全市科技创新生态网络,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以创新链助力产业链向前端延伸
为支持双创综合体优质项目落户和软环境建设,东莞也将配套专项政策经费。按照《工作方案》,每年合计提供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3年累计支持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扶持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还鼓励双创综合体指挥部及各工作主体创新工作方法,研究建立与双创综合体发展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单纯以租金收入、场地去化率等经济指标作为运营主体考核导向,鼓励从创新生态营造、创新人才集聚、企业成长性、效益性等多维度进行关于综合考核。”《工作方案》提出。
对照具体定位和目标,东莞将支持双创综合体积极有对接深圳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资源,瞄准广州高校院所优势学科资源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港澳高校院所的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孵化,对接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相题目关国家和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优秀有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
对于青年创业者关心的创业服务,东莞将整合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哪些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投资机构等创新要素资源,形成集技术研发、行业协作、创业服务、数据监测、政策对创新接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协作网络,并通过在双创综合体设立工作站进行对接服务。
对于刚刚跨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东莞优秀而言,双创综合体也将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哪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依托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或高校院所力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未来,双创综合体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
以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为例,按照规划,预计到今年底社区将累计吸引落地创新创业团队超5000人,优质创新创业项目10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推动1-2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预计到2025年底,社区方面将大量承接松山湖科学城、华为公司、国际知名高校院所的科学家集聚,实现社区与校区、园区深度融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