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武安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只有大力实施精钢战略,才能提升武安钢铁产业质量和效益,增强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吃钢用钢产业,才能实现武安钢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武安钢铁崛起的背后逻辑
回望武安近20年的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钢铁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史。2000年,武安工业开始“由地下转地上”,当时工业产品中唱“主角”的还是原煤、铁矿石、铁精粉,生铁产量只有186.2万吨、粗钢产量只有2万吨,还没有钢材。进入新世纪后,武安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上升期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科学作出了“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并把钢铁工业作为立市产业,武安一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果断进军钢铁行业,2002年、2003年先后完成“铁变钢、钢变材”两大跨越,钢铁产业实现迅猛发展。在钢铁工业的有力带动下,2005年武安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居第88位。随后,钢铁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武安在全国百强的位次也连续6年保强晋位。2012年武安钢铁产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铁、钢、材产能分别为3776万吨、3582万吨、2685万吨。武安在全国“百强”也达到最高位次,居第50位。
2013年,钢铁产业受市场、政策双重因素影响,遭遇“寒冬”,盈利水平明显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钢铁行业在前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突出反映在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武安钢铁去产能也进入“深水区”。受此影响,2013年武安“百强”位次下滑到第79位,并于2014年、2015年退出全国“百强”。
2016年,武安市委、市政府创新建立全国首家县级钢铁产能交易互助平台,运用市场化办法圆满完成了钢铁去产能任务。之后,随着市场的复苏和钢铁产能的压减,武安钢铁企业产量、盈利水平有了强劲恢复和增长。2016年武安重返全国“百强”,之后连续三年实现保强晋位。特别是2018年,在钢铁行情最好时期,武安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武安钢铁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成为武安的“定海神针”。
从武安近20年的发展历程看,钢铁产业是武安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壮大,谱写了武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辉煌时代。同时,钢铁及其相关产业一直都在发挥着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早已与无数人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可以说,钢铁产业不仅是武安的强市产业,还是武安的富民产业。钢铁强,则武安强,钢铁兴,则武安兴。支持钢铁产业做大做强,就是对武安发展的担当负责。
市场需求、产业政策、政府引导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武安钢铁产业崛起背后的四支力量,缺一不可。市场的需求是根本,只有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才能抢占市场先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风向标、指挥棒,只有执行落实,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政府引导是“助推手”,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形之手;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更是武安钢铁产业崛起的原动力!
武安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2020年,武安生铁产量2788万吨,同比增长7.2%;粗钢铁2817万吨,同比增长6.9%;钢材3203万吨,同比增长14.9%;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334.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86.1%,纳税31.1亿元。其中,7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6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武安粗钢产量占河北省的11.2%,占全国的2.7%,仅次于世界排名第10的伊朗,是当之无愧的钢铁大市。
但武安钢铁大而不强的深层次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低端产品较多,螺纹钢、线棒材、窄带钢等“大路货”比重较大,精钢比例较低,仅占全市钢材总产量的10%左右,而同为钢铁大市的迁安市,比例约占35%;二是产业集中度较低,全市除冀南钢铁集团(包括裕华、文丰、新华)、太行钢铁集团(包括明芳、鑫山)、普阳钢铁集团外,其他8家企业产能均在300万吨以下,规模偏小。而迁安市的钢铁企业都是“大块头”,最大的首钢、燕山钢铁产能近千万吨,最小的荣信钢铁产能也在300万吨以上;三是缺少吃铁用钢产业,全市仅有奥柯达焊管等几家中小企业,耗钢能力不到100万吨,而迁安市耗钢能力达到750余万吨。
与过去比,武安钢铁产业的确得到了长足发展,成绩斐然;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武安钢铁产业整体竞争力正在变弱。推动武安钢铁产业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提高武安钢铁产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钢铁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钢铁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整个工业的“粮食”。按照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中国钢铁未来发展之路》一书分析,我国钢铁优势至少还能保持70余年。但这个优势的保持,绝不是满足于占据量大面广普钢产品市场优势,在低附加值的“大路货”上徘徊不前。特别是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将充分释放,而不同于投资拉动,消费拉动更侧重于高端化、个性化、细分化,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也将使高端钢材自主研发的速度明显加快。
【案例一】
近年来,普阳钢铁与上海大学共建“钢铁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发生产高端钢材,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风电钢在全国市场也占据了重要份额。
普阳钢铁,坚持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理念,荣获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CE欧标和八个船级社认证。
同时也要看到,新兴产业大多依托甚至脱胎于传统领域,通过研发、生产新产品,传统产业照样具备竞争力;通过嫁接、升级新项目,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案例二】
武安市龙凤山铸业铁基新材料,就是脱胎于炼铁产业的新材料。龙凤山铸业铁基新材料使铁的纯度达到4N及以上等级,为制造高端特殊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用钢在内的高性能和特殊功能合金材料,以及磁性材料、非晶材料等高性能功能材料提供关键基础材料。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填补国内高纯铁、超纯铁工业化生产的空白,解决我国铁基新材料领域中的“卡脖子”难题。
【案例三】
新兴铸管4.0、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钜兴智能装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产业,也与钢铁产业紧密相联。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还不足10%,而迁安达到了20%以上。
从产业政策来看,2020年7月,河北省发改委出台的《河北省钢铁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加快推进主体装备大型化改造,2022年底前力争全部完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升级改造;要着力促进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加快高端、关键钢铁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提升优质、特殊品种钢材比重,强化量大、面广优势产品质量稳定性,打造“金字塔”型产品结构;要推进组织机构集团化,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今年5月国家工信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为我们落实省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政策依据。紧紧抓住当前政策的“窗口期”,加快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主体装备大型化、产品结构高端化、组织机构集团化、空间布局合理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是摆在我市面前必须答好的答卷。
综上分析,大力实施精钢强市战略,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吃钢用钢产业,是落实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也是推动武安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武安钢铁产业的发展路径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精钢强市战略,牢牢抓住国家产业政策“窗口期”,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退城进园、装备升级,完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减量置换改造升级,推动钢焦一体化,全面发展军用钢、高等级造船板、高档汽车面板、高牌号硅钢等高端产品,高端钢铁比例达到40%以上,实现钢铁企业主体装备大型化、产品结构高端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组织模式集团化,完成钢铁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打造精钢之城。
新金钢铁、金鼎钢铁的产品远销国内外,正在逐渐让世界爱上武安造。
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钜兴智能装备制造、鼎润智能数控机床、虎耀高端装备配件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智造之城。
武安格力中原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
河北钜兴智能装备制造公司
要大力发展吃钢用钢产业,支持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制管、高端标准件等吃钢项目,耗钢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
【案例四】
钢铁大市安阳,针对钢铁产业存在的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高耗能高排放、高端产品比重低等弊端,结合当前钢铁应用市场状况和发展方向,将加快企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实现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到2025年,安阳市钢铁行业主体装备大型化改造完成,炼铁高炉达到1200立方米以上、炼钢转炉、电炉分别达到120吨、100吨以上,智能化、循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优特钢比重达到50%以上。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外景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希望广大企业家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投身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大潮,成就自己事业,再创武安伟业!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新武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