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天然气石油开采成本沙特(沙特石油储量能开采多少年)


7分钟后,一个形似卡舒吉的人走了出来,一样的胡子,近似的身高,这位沙特特工以为骗过了所有人,但他却忘了,卡舒吉的未婚妻正在门口等他。


这一等,就等了11个小时,而这时,她才意识到,卡舒吉再也不可能出来了。



在这七分钟里,这位沙特前记者,首先被斩断了握笔的手,再砍掉了到处行走采访调查的四肢,最后斩下头颅。


在这一过程中,卡舒吉的意识是清醒的,他只是被注射了肌肉松弛剂。


之所以被“凌迟”处死,只是因为他在新闻专栏上写下了沙特的种种不足。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杀人封口的行为,在21世纪真实存在的吗?


对于沙特这个依旧实行王权专制的国家来说,并不稀奇。



1932年,阿齐兹统一了沙特,建立沙特王朝。


在20世纪初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勉强还说得过去。


但直到现在,沙特的王权专制依旧十分稳固,堪称21世纪的“中世纪神权统治、君主专制的活化石”。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国家在21世纪依旧有搞君主专制的底气,又能在这种落后的政治框架下横行霸道呢?它,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全球最大的石油巨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俗称沙特阿美。它是沙特的“印钞机”,是其政治制度得以稳固的根本原因。它所牵扯的力量以及自身的发展,更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权力的游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工业时代,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而在战时状态,石油更是能否打赢胜仗的关键。


在这时候,贫瘠的阿拉伯半岛发现了巨量的石油,沙特的转折点近在眼前。



沙特王朝建立初期,大量西方国家石油公司找到阿齐兹,要求在沙特采集石油。


因为经济危机,沙特经济的唯一来源,旅游业遭受重创,沙特游客减少了八成,而此时的新王朝也需要资金进行周转,卖石油成了沙特唯一的选择。


1933年,沙特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SOCAL,如今的雪佛龙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66年的“卖身契”, 雇用了5000名阿拉伯人1000名美国人,开始在沙特开采石油,并注册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CASOC),这就是沙特阿美的前身。


虽然这个时候的名字和“美”还没什么关系,但它实际上就是一家美企。


签署开采特许权


为什么沙特愿意把石油卖给美国公司呢?


当时,沙特王室受到苏联扩张和统治着约旦和伊拉克的哈希姆王室双重威胁,急需军火保护自己,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国家能持续买他的军火,双方各取所需。


1938年,在达曼油田的7号井下,公司发现了大量原油,沙特石油工业发展至此拉开序幕。


1939年,装载着第一批原油的油轮从塔努拉角流出沙特阿拉伯,沙特的石油贸易正式展开。



很快,卖石油让沙特王室有了足够的钱。


这个足够是什么概念呢?沙特王室共有上万人,王子5000个,有一些重要的王子们每周的零花钱就高达600万美元,有些王子没成年的时候账户里就会预存了16亿美元。


王室们不仅为自身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老百姓也过得不错,无需辛苦劳作,就能安享富足。


自然,没有贫困,人们就没有揭竿而起的必要。


只要日子过得去,管他君主专制还是独裁呢。



同时,因为其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地位,主要西方大国也不会容忍沙特发生动荡导致石油产量减少。


1979年沙特内部的教派与王室发生了冲突,教派直接冲进了清真寺劫持了人质,美国二话不说拉来了法国的特种部队,上去就把教派的人赶出了清真寺。


正是因为有这一石油公司,沙特用奇特的方式在现代社会维持了君主专制制度和国家的稳定。



说回这家石油公司的前身,其实一开始,它的发展并不顺利。


公司建立没多久,就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asoc公司美方员工及其家属基本都撤回了美国,公司被迫关闭了刚刚建成6个月的RasTanura炼油厂,原油产量大幅下降,沙特政府陷入财政结局的困境。



沙特开始转向美国求助,而美国政府也非常大方,通过借款和财政援助共向沙特提供了9900万美元的资金,沙特开始回血。


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这哥俩,一个敢借,一个敢给,靠的是什么呢?


是的,依旧是这家公司的业务救了沙特一命。



二战使美国总统罗斯福认识到石油在保障国际安全及战后推动美国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他声称,“捍卫沙特阿拉伯对捍卫美国至关重要”,这也使许多从未听说过沙特的美国人感到非常惊讶。


1944年,在美国政府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太平洋战区时,Casoc公司靠着美国的支持,大规模扩张了钻井和石油生产业务,为其提供后方支持,对二战的胜利起到极大作用。


这一过程中,美国和沙特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每当沙特惹了麻烦,美国总会出来帮他擦擦屁股。



怎么说,对老美来说,面子不算什么,石油才是最重要的。


战争后期的愉快合作以及石油的不断供应,还使得沙特阿拉伯在全球政治格局中奠定了重要地位。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家公司,沙特可能会直接卷入二战,也抱不住美国这个大腿,更难在国际上立足。



为了匹配沙特王国的声誉,公司也开始进行管理结构合理化改革。


1944年,公司在旧金山设立总部,并更名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mco),简称阿美。这个改名也很有意思,直接将加利福尼亚改成了“美国”,“阿拉伯” “美国”,大有一种兄弟情深的感觉。


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名字里有沙特阿拉伯的名字,但这时的阿美却被“老美”瓜分得一点不剩,公司所有权全部属于美国4家石油巨头,分别是雪佛龙(30%)、德士古(30%)、埃克森(30%)和美孚(10%)。



但是,此阿美非彼阿美,这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专属于沙特阿拉伯的国有化公司。


距离我们所熟知的 “沙特阿美”,还有44年的时间。


在这一期间,公司日益壮大,不断创出石油生产的里程碑新记录。


1950年,阿美石油铺设完成了一条当时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1212公里),连接了沙特阿拉伯东部和地中海,拥有相当于60条油轮把原油从波斯湾经苏伊士运河抵达地中海的能力,极大降低运输原油到欧洲的成本。


运输成本降低了,原油的产量也得跟上。



1948年,沙特阿拉伯东部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加瓦尔油田,一经开采就贡献了沙特石油总产能的一半。


1951年,经过两年在阿拉伯湾浅海的勘探后,阿美发现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海上油田,萨法尼亚油田。


短短不到十年,沙特阿拉伯靠着阿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


不仅如此,阿美还游刃有余地穿行在美国政府和沙特王室之间,维持着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不仅稳固了美国在沙特的地位,也让沙特王室非常有面子。


虽说有那么一丝在权利的游戏中充当 “工具人”的味道,但有钱赚,谁不要呢。



然而,过度依赖一家公司并不是件好事。


众所周知,沙特的工业和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石油产业。


70年代开始,沙特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有意调整经济结构。


不过,再怎么动,沙特也不敢动石油这个国家命脉。然而,问题不在于敢不敢动,而是压根没法动。



我们前面提到,这是一家全权被美国四大股东控制的公司,在“阿美—美国—沙特”这种不平衡的“三角关系”里,沙特政府根本没法参与石油产量和价格的决策,如果石油都无法控制,何谈经济改革。


所以,沙特逐渐有了野心,他要把公司从美国手中夺回来。


至于怎么夺,沙特给我们上了一门非常成功且具有参考性意义的历史课,这就是沙特阿美的国有化计划。



高中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国有化运动”是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民众“政治觉醒”,“经济独立”的标志,是将西方殖民者赶出本国的“正义之举”。


墨西哥、伊拉克、伊朗和委内瑞拉等“驱逐”外国投资者的“国有化”运动都被视为维护主权的正面案例大肆宣传。


然而,这种表面光鲜的“快速”国有化其实也意味着人才、管理和资金的迅速流失,对于当时还欠缺独立开发技术和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严重制约了他们原本发展顺利的石油工业和国家经济。


当时的沙特政府就吸取了这一经验,没有用政治手段直接颁布法令踏入“国有化陷阱”,而是通过几次 “资产净值收购”,和美国石油投资者有商有量,逐步夺回了石油自主权。


比起说这是一场国有化运动,更像是一个“用时间换空间” 的“赎身”计划。


这一计划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三步。


介绍这三步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关键人物,他是当时石油届的“智多星“的亚马尼。



律师出身的他职业生涯广为人知的高光时刻是在谈判中击败了西方几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让欧佩克(OPEC)这个产油国联盟组织大放异彩。


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阿美成功转型为沙美的大功臣,论对国家的贡献,这才是他真正的高光时刻。


早在1968年,亚马尼就向阿美的4家母公司公开表示,沙特政府希望能够拥有阿美石油一半的股份。



亚马尼并没有狮子大张口,一开口就要回整个公司,他并不着急。


不出他所料,4家母公司压根没把亚马尼的话当回事。


他非常淡定,没有强势回应或是显得急不可耐,只表示愿意等待,并希望能在公开场合、明面上与公司董事会讨论这件事。


因为他体面的要求,美方态度也比较和善,毕竟当初有协议在先,沙特想提前收回,那就再商量商量,谈好价格,一切都好说。



亚马尼的举动也巩固了沙特友好的形象


四年后,阿美石油董事会最终“原则上”同意沙特政府出资购买阿美石油20%的股份。


对此,亚马尼表现出了他强硬的一面。


他不满意这过分缩水的股份。


经过一系列谈判和讨价还价,他最终说服董事会同意出售25%的股份,并成功让美国同意沙特政府在1981年前买下最多不超过51%的公司股份,为之后的继续“赎买”奠定了基础。


1974年,亚马尼与阿美公司的四家股东达成了新的协议,增加沙特持有的阿美公司股份到60%。



这是阿美国有化的第二步。


1976年3月,经过亚马尼与阿美公司美国股东的5天讨论后,公司发布一则声明,沙特政府将会买下阿美公司剩余的全部股权,并最终让阿美公司完全成为一家沙特的国企。


据当时《纽约时报》爆料,沙特政府向阿美公司的四家股东们支付15~20亿美元的总额。


实际上,这三次赎买的金额至今为止都还是机密,但这猜测的数目也足以让我们体会到这家公司富可敌国的价值。



1980年,沙特终于实现了对阿美的完全控股,按理来说,既然都赎回来了,那沙特政府自然可以随意掌控这家公司,但它并没有。


完成赎买后,沙特政府没有立即对阿美公司进行整合,甚至没有更换阿美公司的美方CEO。


阿美公司在法律上仍然是一家注册在特拉华州的美国公司,必须按照美国的法律来运营。


这再次体现了沙特的精明和耐心,既然迟早是我的,那就按程序走完,给双方都留点面子。



1988年,直到注册公司的法律文件等手续全部完成后,公司才启用沙特人担任阿美石油公司总裁。


到这里,阿美才正式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沙特阿美的时代才算真正到来。


从主张发起到正式接管,沙特政府整整花了22年时间对阿美石油公司“逐步国有化”,期间需要的耐心和谈判技能绝对是非比寻常。


沙特阿美国有化进程


与那些一夜之间就想国有化的政府相比,这是一次机智和温柔的回应,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也换来了沙特和美国之间总体和谐的关系和沙特王室内部的政权稳定。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虽然是一次无奈之举,但从法理还是国际局势来看,这也是一场顺势且必然的无奈之举。


世界各地的国有化运动轰轰烈烈,当时沙特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美国也不希望破坏和沙特的同盟关系,毕竟今后的石油供应还是要靠这个小弟。


既然沙特如此体面地提出了国有化的要求,那就刚好顺着台阶下。退一步讲,美国掌握了阿美这个巨型印钞机这么长时间,也绝对不亏。


沙特阿美所有权变更情况


总而言之,沙特阿美在沙特和美国两个国家“权力的游戏”中,不再是类似“筹码”般的存在,拥有石油自主权和经济话语权的沙特阿美也开始了其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形势下的不断扩张整合和转型之路。


1993年,沙美合并了沙特销售与精炼公司(Samarec),2019年,以691亿美元收购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70%的股份,扩展了沙特阿美的炼油体系并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沙特阿美不再只是一家只能开采石油的“挖掘机”。



其次,为了顺应环境保护的需求,沙特阿美还建成了许多研究和开发中心,建立国际天然气业务并将更多的原油转化为化学品来减少其碳排放,降低其生产对气候的影响。


沙特阿美表面上看着是挺顺应时代发展的,实际上,“风,并不按照船的要求吹拂”。


这是沙特阿拉伯的一句谚语。


沙特阿美作为一家牵扯各方力量的公司,并不可能顺着沙特一国的意愿而发展。



它的一举一动,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它的一点风吹草动,背后的原因也绝对不会那么简单。


2019年9月14日,这家石油巨头的最大的炼油厂和油田遭到了无人机的空袭并引发火灾。


此次袭击导致沙特原油日产量减少570万桶,几乎是沙特一半的产量,国际油价也暴涨15%。



至于“凶手”,从美国,到伊朗,甚至到一个小小的武装组织,都有人猜了个遍。


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沙特阿美的不太平,却是真真切切的。


因为此次爆炸,沙特阿美的上市计划也被推迟。


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冲击,他还和同是石油大国的战斗民族——俄罗斯开始了一场价格战的硬刚……



沙特阿美并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它对依旧沿袭着旧制度的沙特王朝,对等待石油嗷嗷待哺的西方国家,对千百年就不断起争执的邻国,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即便它不想惹事,但事,也会自己找上门……


而当我们觉得,这又和我一个打工人有什么关系的时候,永远不要忽略一只蝴蝶能带来的效应,石油的价格和猪肉的价格,石油能源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沙美公司和你拿的工资,谁能说这其中就没有关联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