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1995年6月23是什么星座(1995年阴历6月23日是什么星座)




2月14日这天,88岁的周火生走了。


你也许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在大别山腹地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他是家喻户晓的“希望老人”,过去20多年,他曾带着助学款“百次进山”,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一次次为这里的孩子带来希望;在江苏省昆山市,几乎所有中小学都留下过这位老人义卖图书的身影,身形瘦削、体重只有八十多斤的他带着干粮、踩着三轮车,四处义卖筹集捐助款,将所得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20多年间,周火生为金寨捐资助学达48万元,发动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合计1200多万元,资助了1300多名学生,许多山里孩子的命运因他而改变。


如果你此前没有听过他的故事,希望今天之后,你能记得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很长一段时间,在昆山的街头巷尾、中小学校,都能看见这样一幅情景:




一位身形消瘦的老人,头戴一顶鸭舌帽,穿一件白色上衣,自带干粮和水,踩着一辆载满图书的三轮车,上面挂着一面“义卖图书捐助希望工程”的小旗子。


周火生骑着三轮车去义卖图书 摄影/隋永浩




这件事,他坚持了20多年,昆山的中小学校几乎被他走了个遍,而且每所学校都去过两次以上,先后4辆崭新的三轮车被他骑成了废铁。




他就是周火生。在昆山,他被称为“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但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希望工程搭桥工”




周火生与希望工程的缘分,始于他即将从三尺讲台退休之际。彼时,他从报纸上得知位于安徽金寨县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了,当即汇去了1000元。


周火生向希望工程捐款的部分单据




1995年,退休后的周火生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辗转600多公里,第一次走进了金寨县希望小学,“走进了大山,才真实体会那里的娃娃有多苦,有多想上学。”




这个“第一次”,是往后一百次的第一次。




自此,他与这所学校,与希望工程的连接愈发紧密,再未松开。









回到昆山后,周火生决定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为贫困孩子捐资助学上,他说:“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




周火生开始一分一分地节省,从衣食住行中,从日常开销中,省出了一笔笔“私房钱”,全部寄到大别山的孩子们手中。然而,他很快发现,和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微薄的退休工资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想到了图书义卖的办法,为了降低成本,他总是到上海文庙市场批发图书,文庙市场离车站有点距离,老人舍不得几块钱的运费,经常是几个麻袋一条扁担,肩挑人扛运到车站。把书搬回昆山后,他又开始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走,到各个学校义卖,每天要走十几公里,后来身体实在吃不消,才在老伴的劝说下,买了辆三轮车。



为了助学,周火生节俭到了苛刻的地步。在2009年的一次采访里,记者曾描述过他在老人家里看到的场景:一间七八十平方米、贫寒简陋的房子,一大半都堆满义卖的图书,当记者踏进老人家里时,老人热情地招呼他坐,可尴尬的是,整个屋子里竟找不出三张凳子,于是老人笑着说:“你们坐,我站着就行了。”




一身衣服至少穿了十年;吃饭一个烧饼就对付了;15块钱一晚的旅馆也舍不得住,硬生生在车站门口坐到天亮,用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们买了100支铅笔;家里唯一像样的家电是一台儿女给的空调,用得很少,因为“太费电”……


老人的家中陈设简单




这些“抠”下来的钱,周火生全部用来捐助山里的孩子。




金寨县希望小学前任校长孙用奇说,当初周火生承诺要一直来金寨时,没有人相信,但现在没有人不相信。




第一次之后,他又第10次、第50次、第99次……去到那里,老师和孩子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这位慈祥的爷爷。




他每次来,带来的除了上万元助学款,还有希望。





后来,大家劝他不用来了,因为贫困生已经不多了,但他说:“哪怕还有一名贫困生,我都要来……”









2018年5月18日,周火生搭乘满载捐赠物资的大巴车再次前往金寨,这是23年来,老人的第100次助学之行。




他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希望还有101次、102次……”




昆山到金寨,23年,100次往返,总里程12万多公里。




他终于累了,走不动了。





随着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再没能去到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受脑梗后遗症影响,周火生的思维有时候不太清晰,也忘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没有忘记金寨。有一次,儿子拎着水果来看望他,他吃了一点点就把剩下的塞到床底下,说“要带到丁埠去,给孩子们吃”




丁埠,是金寨县南溪镇的一个村。




还有一次,深夜十二点,他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开始穿衣服、收包裹。护工问他想干啥,他说“要去金寨,天一亮就走”




也许,这是对自己做的事执着到深入骨髓了。





老人心怀天下的义举,也感动和带动了许多人,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到爱心团队当中。多年来,周火生爱心义卖的图书达15万册,为金寨捐资助学达48万元,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捐款、捐物达1200多万元,为1300多名学生点燃了“希望之火”。




希望之火,燎原不熄。









今天,如果再去金寨县希望小学,会看到这样一幕:




穿过学校大门,宽敞平整的操场上整齐地铺着青砖,乒乓球台、篮球架一应俱全。正前方是一座5层小楼,楼体粉刷一新,楼里不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这座小楼名叫爱心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可容纳1200名学生。




它是2004年时,由周火生倡导,昆山一家企业和周火生共同募资,加上南溪镇政府和金寨县政府的支持,共同建成的。


图自/视觉中国




图自/视觉中国




孩子们得到了更好的教育,飞得越来越高,过得越来越好,“希望工程第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的冻土里,破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是无数像周火生一样关心希望工程,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今,老人的生命之火灭了,但他的爱心之“火” ,一定会“生”生不息!




图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自


新华社、人民日报、扬子晚报


金寨论坛、昆山先锋 、剥洋葱people 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