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广州、南京、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多地对公积金提取政策做出调整。北京、银川对公积金提取手续进行了简化,福州调高提取额度,广州放宽异地购房提取。与此同时,长沙、汕头则收紧提取政策,对缴存时限、异地购房和个人征信等规定更为严格。
听到调整公积金政策的消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楼市开始松绑了,房价可能又要涨了。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不过这次多地调整公积金政策,并不是所谓“楼市松绑”的表现,而仍然是楼市调控因城施策的措施。
一是释放了楼市调控进一步向地方放权的信号。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进一步明确“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时,提出了“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要求,由过去的“分类调控”转变为“分类指导”,意味着楼市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需要再以调控加码的方式对楼市进行管理。按照新的要求,地方可以在确保房价不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对楼市政策进行适度调整,调整公积金政策,就是地方适宜采用的一种手段,也是不容易对楼市形成巨大冲击、不会继续推高房价的一种手段。从“分类调控”转为“分类指导”,释放了中央把楼市稳定的保障权交给地方的信号,地方扩大了在楼市调控问题上的职权,也增强了在楼市调控问题上的责任,责任和权力更加对等。
在多地放宽公积金提取的同时,有些地方则收紧了提取政策,如长沙和汕头在个人征信和异地提取方面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这同样体现了“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要求,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问题上自主权扩大,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加优化有效,楼市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房价形成理性稳定预期将是大势所趋。
本报特约评论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