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喜德邮政银行开户行(豪德邮政储蓄银行开户行)

喜德县则约乡邮政所代办员在接收无人机运送来的邮件。吉蕾蕾 摄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邮路变迁,从马班邮路到自行车、摩托车、货车、无人机运邮,从单一的信函业务到包裹、电商等业务的蓬勃发展,如今的邮路已经变成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汽车行驶在西昌至昭觉的盘山路上,时而盘旋而上,时而盘旋往下,山路越走越陡,百米悬崖近在咫尺。这一路况完美诠释了凉山给外界的印象——山高路远、道路艰险。一路向前,车辆稀少,见得最多的车辆就是印有中国邮政、中通快递、韵达快递字样的货车。


无人机飞进“悬崖村”


11月29日,一架载着当日党报党刊和快递包裹的无人机在邮政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从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崖村)山脚下起飞,20分钟后,无人机稳稳地降落在“悬崖村”所在的山顶。


“以前村民上下山都靠绳索攀爬,路途艰险不说,单程就要两三个小时。”“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告诉记者,两年前,政府出资为“悬崖村”修建了钢梯,现在村民上下山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去年7月,又开通了昭觉县至“悬崖村”的邮路,并在“悬崖村”上设置了村邮站,安排了一名代办员,开通了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汇兑等业务。今年1月,昭觉县邮政局又开通了“悬崖村”无人机邮路,每天往返“悬崖村”的无人机成了村民寄递包裹的好帮手。据统计,今年以来,“悬崖村”通过邮路卖出蜂蜜400余斤、核桃500余斤、花椒30余斤。


在壑大沟深的大凉山地区,无人机成了“最后一公里”寄递的新选择。对此,喜德县则约乡邮政代办员罗布加加深有体会。“以前我每天都要去县邮政分公司取报纸、信件、包裹,虽然乡里离县城只有10多公里,但是山路很不好走,来回得两三个小时。”罗布加加感慨地说,现在每天无人机来送信、报纸、小包裹,村民需要寄递的包裹,5公斤以下的都可以通过无人机运走,不仅时效强,操作也很方便,“手机一点,无人机就自己飞回去了”。


“无人机运输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运输方式,受地形限制小,对凉山州等多山地的地区解决邮件运输问题是良好的补充。”喜德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付世雄告诉记者,开通无人机邮路之前,附近乡镇村的邮件接收时间很不稳定,有时半个月用户还收不到邮件,现在利用无人机运送包裹、报刊、信函,不仅保障了邮件的时限,还能够降低其运营成本,减少物流配送人员及运输过程中的燃油费用,社会反响特别好。


据介绍,凉山州目前已开通6条无人机邮路航线、覆盖6个乡镇及建制村,从今年3月试点至今,已经飞行826架次、总里程2016公里、运送各类邮件2000公斤。


家门口有了综合服务点


记者来到昭觉县竹核乡时,正逢当地的赶集日,乡邮政代办点前熙熙攘攘,来办理业务、寄递信函包裹的村民络绎不绝。正在帮助村民办理邮寄业务的代办员贾巴伍惹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邮寄包裹都要去县城,现在都是趁着赶集的日子到乡上办。


竹核乡邮政所是3年前“补白”网点中的一个。说起“补白”,邵建洲感慨地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凉山州全州邮路只有4条,各县到乡镇的农村邮路只开通到较大的乡镇,未开通的乡镇邮件运输全靠人挑、马驮。邵建洲告诉记者,“补白”的日子,每个邮政人都分外忙碌,也正因为参加了“补白”工作,才了解“老凉山”的“真面目”——山的那边还是山,路的那头还有路。“许多‘补白’乡镇都在高山深谷之中,去上一次,单程都得两三天;遇到雨季,强降水往往还伴随着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四驱车都会在泥泞的山路上倾斜成四十几度。”邵建洲说,邮递员王顺友走过的马班邮路,就在凉山州木里县,那时走一趟来回至少需要14天。“当时寄一封平信邮资8毛,但在马班邮路上,送一封信的平均成本要12元。”为了解邮政的经营状况,邵建洲几乎每年要跟着王顺友走一次艰险的马班邮路。


2014年,凉山州的马班邮路从2013年的27条减少到1条。2017年,随着木里县三桷垭乡公路的开通,凉山州终于结束了马班邮路的历史。


随着基础交通的改善,凉山州陆续补建了476个乡镇邮政网点、1526个“村邮站”。这些网点不仅为群众提供邮政基本服务,更成为村民享受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彝族年期间,返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回的几千件包裹在家门口就能收到,今年“双11”网上买的东西也能在家门口收到……喜德县则约乡村民罗布呷呷激动地说,她女儿在成都读书,现在给女儿寄生活费、衣物,女儿给她寄东西都不用出村。


记者在昭觉县竹核乡邮政所看到,这里不仅可以办理基本邮政业务,还叠加了生活用品销售和便民服务,不仅可以代购电费代缴电话费,代办员还帮着群众在邮乐网上销售农特产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物资也可以通过邮政人员送货上门。


大凉山“宝贝”找到出山路


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光热资源充足,雷波脐橙、盐源苹果、月华油桃、米易枇杷等农产品远近闻名。不过,由于当地山林环绕、道路崎岖等先天劣势,这些品质上乘的土特产很难“走出去”,仅能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卖给外地采购商,甚至烂在地里。


在摸爬滚打中,孙光梅琢磨出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代售服务,专职对接田间瓜果的采摘、发货及售后服务跟踪等事宜。在快递环节,设计具有防摔减震功能的专业包装盒,减少鲜果在运输途中的损坏。“我现在每天发6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是农产品,去年销售的农产品总额超过100万元。”孙光梅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态自然生活的追求,大凉山各种生态农特产“宝贝”渐渐搭上了“快递 电商”的顺风车。从事快递电商10多年的徐峰,如今已是四川德昌韵达公司负责人,谈起这几年的电商发展,徐峰颇有感慨,“刚开始我只是做水族用品的电商,那时快递配送点少,配送费用也高,很不方便。后来干脆自己做快递,自己配送,慢慢发现大凉山的很多‘宝贝’可以通过电商销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