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工商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浙商工业园)

《边缘人的流浪足迹》(26)回忆岁月过往,讲述故事人生。





1986,于我生命而言,发生了许多事,而且,好几件还都貌似好事。


春天里,小说获奖,分家。夏天开始,启动筹备“青年文学联谊协会”,获得地区文联邀请,第一次参加滁县地区文学创作会议,加入滁县地区文联成为会员。秋天以后,进入刘府区党史办工作,获得了县、区十大杰出青年……


上高一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同学,叫李兴武,在班里没上多久,就退学了。本来我对他印象并不深刻,但他对我十分友好,离校后,还专门到学校看过我。


后来在刘府镇上,不时能够遇见,对我很是热情。


我们高中毕业之后,李兴武已经成家,老婆在镇上开一个小店。遇到了,他就请我们去家里吃饭,不但在他家吃饭,还邀请我到他岳父家吃过饭。


他自学法律,知道我爱好文学。


那时候,李兴武就跟我商量,利用专长,能够合作干点什么。除了文学,我没有任何人生规划,没有出路,也没有思路,更没有专凤阳县长。


他说,我们就在文学上找门路。


那时候,初出茅庐,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自认为在文学领域还是有眼界,有预见,有发言权的。


那时候,文学报刊如雨后春笋;各种文学函授、培训学院遍地开花;各地、各级官方、商工民间的文学社团、协会、学会等文学组织层出不穷。


甘肃武威有一本刊物名叫《红柳》,我为其投稿,在杂志上发表了一首诗歌。滁州后来寄样刊时,里面夹带一张登记表,邀请我参加他们成立的一个名叫“铜奔马青年文学协会”组织。记得那个协会的工业园会长是李保军,《红柳》双月刊的编辑部主任。加入“铜奔马青年文学协会”,每年交一点儿会费,协会每年赠送6期《红柳》杂志,州市还不定期给会员寄发一张四开四版内部小报,交流会员学习心得,刊发会员习作,老师点评等。我感到那个组织非浙常好,深受广大业余文学作者喜爱。


我提议,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这样的文学组织。那时候,我对文学、安徽省新闻之外的行业一窍不通,学安徽省习了两年写作,投稿发表了几十篇(首)文学习作,就妄自认为懂出版,能经营文化事业。


我说出想法和思路,李兴武深表赞同。说干就干,我们开始谋划启动我们的“事业”。考虑到两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就找到王艳先,拉他入伙。王艳先居然很乐意,可谓一拍即合,我们的投资班底,组织架构就这样形成了。


我给协会取名叫“青年文学联谊协会”,拟出了协会章程,经营发展方略,规章制度。要成立,要开办,要发展会员,得对外宣传,需要做广告,做广告工业园需要浙手续。于是李兴武跑到凤阳县工商局办了一个个体营业执照。执照当然是文化经营类,名字已经不记得叫什么了。


有了营业执照,刻了公章,拟好了发展会员启示,要去刊登广告,还得需要县工商局盖章,否则报社不予刊登。


我跟李兴武拿着拟好的招收会员启示来到县工商局,盖章要找企业股。企业股长叫何根工商局苗,他拿过我们的“启凤阳县示”审查一遍,问:“你们这是开办文学机构?”


我说是的。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说我叫严曦夔,严冬。


“你就是严曦夔,严冬?”何根苗问。


原来,他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而且跟我都是1983年浙江温州《文学青年》文学函授中心的学员,叙起来是同学。


他顺利地给我们盖了章。


第二天,我,李兴武,王艳先三人,坐上了刘府开往合肥的火车,来到位于合肥市当时长江西路的省青年报社,第一次刊登了“青年文学联谊协会”成立暨招收会员的广告。


我工商局们后续又刊登了两次广告,到了下半年,协会发展会商工员突破了五千人,地域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滁州区,直辖市。那时海南还没有建省,全国连台湾是三十个省市区,我们的会员遍布29个省市区。


那段日子,累并快乐着,几个青年人,仿州市佛理想开花,生命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