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存款准备金通俗解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俗解释

一、存款准备金的种类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种。


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


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超额准备金,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核心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提高或降低来影响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等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倒数,法定存款准备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例关系。因此,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紧缩银根时,就可通过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增加了金融机构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额,相应地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的数额,迫使金融机构紧缩信贷规模,同时货币乘数减小,进而达到收缩货币量的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政策工具的下列特点:


(一)它是典型的规模可测、可控资金。只要机构专业、规模合理、科学运营,就会发挥既能控制“热钱”、“准热钱”,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


(二)它对于货币供给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动作速度快而有力,效果明显。在一般意义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这一政策工具效果太暴力,对经济的振动太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小幅变动会造成法定准备金大幅波动,对经济产生强烈影响。由于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经济和金融所带来的调整效应比较强烈,因此,中央银行不能把它作为短期的政策工具经常性地加以运通俗用,故存款准备率有变动幅度小、调整频率慢、甚至长期稳定不动的趋势。


(三)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四)其效果是中性的。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所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基本上是一样的。


(五)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比率的提高,将使那些超额准解释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鉴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政策工具对经济的巨大冲击力,中央银行在使用时都相当慎重。


(六)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增加其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此容易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反对。受中央银行维持银行制度目的的限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容易,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难。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


(二)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虽然每个金融机构从保证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出发,都会存款准备金率自觉地保持一定的现金准备,以备存户的提取,但难免会受到好的贷款条件的诱惑而将资金大量贷出,从而影响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力。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由法律规定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上交这笔钱以后就限制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大量贷出,可从制度上保证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三)央行可以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存款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可以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用于履行其中央银行的职能,用以办理银行同业之间的清算,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以调剂平衡不同地区与不同银行等 金融机构间短期资金的余缺。


(四)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当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减少投资和放贷,这样货币的供应量就变小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派生存款规定了一个量的界限;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结构,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存款创造能力。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为中央银行提供了一个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实施货币政策的强有力工具。


究其本质而言,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最强有力的政策。根据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B,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取决于货币乘数(m)与基础货币(B)的调整。而调整存款准备率不但影响基础货币,而且影响货币乘数。以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政策为例,当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时,一方面使得货币乘数变小,另一方面,由于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应缴准备金额增加,超额准备金则相应减少。虽然法定准备与超额准备同属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但法定准备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动用的,只有超额准备才构成派生存款的基础。这两个项目的一增一减无疑使基础货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信用与派生存款的能力。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已经全部贷出,则提高存款准备率的影响力则更为巨大。因为这会迫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迅速收回它们已贷出的部分款项和已做出的部分投资,使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符合法定准备的要求。因此存款准备金法定限额的调整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人民银行的所有货币政策手段都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决定的,而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大因素决定的。因此,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的所有政策手段都是围绕这两大因素的调控而设的,存款准备金率则是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


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乘数降低→货币供给量减少→市场利率提高→投资、消费支出减少。   


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供给量增加→市场利率降低→投资、消费支出增加。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三大货币政策之一,主要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或减少银行可贷资金,从而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热,市场流动性泛滥,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中国人民银行就会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法定于市场的货币供应减少,从而减少消费支出,使经济降温。当经济低迷,通货紧缩,市场缺乏流动性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调控金融市场,以此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