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海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查询官网(企业组织机构代码查询入口官网)

这几天,浙江海宁市区的海宁大道与海洲路这两条主干道上,信号灯自适应控制系统试运行陆续开始。从下月起,这些路段就将告别“倒计时”,路口红绿灯将开始根据实时人流、车流情况自动调整配时方案,据测算,这一灵活的控制模式将有效帮助路口减少“绿灯浪费”,让主干道出行变得更加顺畅。


使用信号灯自适应控制系统,海宁在全国的县级市代码中第一个“吃了螃蟹”。小小一盏信号灯,折射出的是海宁在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迈出的坚实步伐。


经济建设猛进如潮的同时,海宁也正以敢破敢立的姿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我们要把补短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突出重点精准聚焦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方面的短板,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海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戴锋说。


效能加速,为企业“松绑”


“我们的施工许可证一个星期就办下来了,项目肯定能准时投产!”浙江佰恩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在海宁市行海宁政服务中心的红色代办员帮助下,这个位于该市丁桥镇的项目开工比原定时间足足提前了半个多月。为此,企业负责人专程来到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给中心的帮办服务窗口送来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敬业正直,为民解忧”。


今年初以来,该中心根据各镇(街道)及重点平台的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开展对接。通过派出红色代办员,负责具体项目代办的牵头受理、组织协调、跟踪督办工作,为海宁全市的投资项目审批提供全程指导、全程代办、全程跟踪、全程协调、全程推动等免费快速服务,大大降低了投资企业和项目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如何改进公共服务,推动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简化办事程序正是政府的自我规范路径之一。近年来,海宁从服务机制着手改革,以最大的力度、最优的审批流程、最短的审批时限,全力打造“高效海宁”。目前,海宁已经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县(市)。


作为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县(市),海宁市对于审批全流程权限在海宁官网市范围内的新建项目,经投资企业同意,一律纳入不再审批范围;围绕投资项目“只要合同签订好,一切手续有人办”的总体目标,海宁构建起“市行政服务中心——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级重点发展平台代办组织——村(社区)审批代理服务室”三级联动的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财政(地税)局房产税征收、住建局房屋登记、国土资源局土地登记、民政局门牌证办理等窗口资源,海宁设立了“房、地、契、牌”四证联办综合窗口,代码统查询一受理申请,变多头办理为窗口内部流转……


“我们要以优质服务,在海宁打造出最好的行商环境。”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福生说。根据最新一期第三方测评,海宁市行政审批服务的受众满意度提升到了99.6%。


校准方向,为市场“腾位”


上个月,浙江首次公布了全省县(市、区)30强榜单,在总成绩领跑嘉兴全市的同时,海宁的经济发展潜力与经济创新力两项指标跻身全省前10位。


积蓄潜力,激发创新力,离不开优化服务改革,而改革中,最难的往往不在于推进过程,而在于判断趋势、校准方向的眼光与魄力。


在海宁,2014年以前,办理一张组织机构代码证,前后需企业要花费的手续费是108元。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2014年,海宁率先探索实行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统计证“四证合一”登记制度。这项改革简化了手续,缩短了办理时限,其中,“取消代码证收费”举措的提出比全国统一规定提前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海宁全市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均由财政买单。


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向来被视为“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在涉及垂直管理部门时,一项费用的取消、一道关卡的后移,都不可避免地要动许多部门的“蛋糕”。公共服务改革如何走向深化?海宁以问题为导向,从自我改革入手,知难而进。


2015年,全国气象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015年5月,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下发通知,取消“雷电灾官网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等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而作为浙江入口省气象防雷改革试点证,海宁市已率先简政放权,从建立气象安全准入标准入手,同步开展工业企业防雷“零审批”,全面落实以“承诺”替代“许可”的审批制度。在这项改革中,海宁地方财政一年的投入超过了7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海查询宁配合要素资源改革,降税清费总额近2000万元;为了解决垂直单位派驻街道的人员“管得着看不见、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海宁打破体制壁垒,将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待遇全部放到基层……未来政府的盘子怎么放?公共服务领域条强块弱的传统格局如何改变?县域层面的改革要如何碰触“天花板”?海宁正不断调整航向,上下求索。


理念革新,为群众“解绊”


“我可以在家门口进行血透了。”今年5月6日,海宁市中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浙北泌尿肾病中心揭牌成立,得知这证个消息后,家住海宁市许村镇的尿毒症患者郭云根分外高兴。原先他每周3企业次血透,每次都需要换乘两次公交到海宁市区,如今,他骑上三轮海宁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医院。


医疗卫生是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公共服务领域之一。今年4月,全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现场会在海宁召开,会上指出,“双下沉、两提升”已经成为医改巨大的突破口。近年来,海宁相继与上海长海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入口上级医院合作,以人才、资源“双下沉”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服组织机构务效率“两提升”,让越来越多海宁市民不用“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组织机构。


如果把改革当作考题,那么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最好的答卷。海宁的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正是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改起,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以“双下沉”的姿态促进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