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临清区代理记账价格表(一般代理记账多少钱一个月)

海关银锭产生的背景


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归顺后,清朝为了振兴东南沿海地区的萧条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康熙皇帝于次年(1684)下令废除自明朝以来施行了 300 余年的禁海令,谕旨正式“开海贸易”,并下旨让时任内务府郎中宜尔格图酌定开海征税则例,在同年颁布了《海税则例》。之后设立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允准外国的商船前来互市贸易,并先后在东南沿海设立闽海关、粤海关、江海关和浙海关,进而取代了宋代以来建立的市舶司的管理职能,从此四大海关成为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负责管沿海贸易,由海关监督掌管各关事务。规定各海关在所辖沿海口岸设置征税口、挂号口、稽查口等关口,对进出口的舶货实施监管、征收税费,查缉走私。“海关”之名从此正式登上历史一个月舞台。


在明末清初有户关(又称“钞关”)和工关之分,人们将海上贸易所征收的税称为“洋税”,将国内水陆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设置的征税关卡称“税关”或“钞关”,所征之税称“钞关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立海关之后,户关、工关与海关相对应,称“常关”。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海关主权旁落。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咸丰四年(1854),英、美、法等国乘小刀会占领上海之机,逼迫苏松太道(兼江海关监督)与其签订协议。要求三国领事各派 1 名税务监督,组成了江海关税务监督委员会共同管理江海关行政事务,在江海关实行由外籍税务监督组成的“税务监督制度”,使江海关成为第一个“新关”(又称“洋关”)。从咸丰九年(1859)起,各地陆续设立了由洋人帮办税务的新关(洋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钞关、工关、户关等被称为“旧关”或“老关”,后逐渐统称为“常关”。直至民国四年(1915)7 月 9 日,总税务司发布通令,税务处规定了海关和常关的名称,将洋关和新关统称“海关”,将钞关和户关统称“常关”(参见《中国海关通志大事记》)。“海关”的名称便由此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而清代海关银锭就是随着海关征税职能的确立及清廷相关税收政策的演变发展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并成为了古代海关税收货币的历史见证。本文所讨论内容即指 1915 年定名后区别于常关的清代海关及其银锭。


晚清时期,旗津海岸处商船贸易往来的情景




海关银锭的特点


① 关税制度


康熙二十三年(1864)随着海禁政策的取消和沿海四海关的设立及其发展,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关税有关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沿海海关多少征收的关税为船钞和货税两种。船钞是指海关按照船只大小直接征收,船只分为一等船、二等船、三等船、四等船。其税额是:“一等船(长七丈五尺宽二丈四尺,约九百吨)额征一千四百两(明朝为二百六十两),以下依次递减为二等船一千一百两,三等船六百两,四等船四百两。①”货税是指按照货物的精粗从量计征,最后由行商承保缴纳,法定税率比较低。雍正时期的进出口税率是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六,如进口棉花每担征银二钱九分及湖丝每担征银十五两二钱七分,二者均在百分之六以下。同时,对贡舶货物予以免费优待,乾隆时期还规定粮食和珠宝进口也予以优惠免税。二是规定各关每年应交一定额的税款,实行封建保税制。如“嘉庆四年(1799),户)部规定的税额为粤海关八十五万五千两,闽海关十一万三千两,浙海关三万九千两,


江海关四万二千两。粤海关每年还要给内务府送贵重一的进口物品,当时改为交银三十万两。②”由此可知,海关所征收到的关税货币是碎银,而非制式银锭,且所需依照清政府规定的数额按年上缴,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当时海关上缴关税税额较大。因此,各地海关向政府上缴关税时会按照规定将收缴的关税碎银熔铸成带有各海关标识的制式银锭—(—海关银锭。


海关银锭的特点


① 关税制度


康熙二十三年(1864)随着海禁政策的取消和沿海四海关的设立及其发展,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关税有关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沿海海关征收的关税为船钞和货税两种。船钞是指海关按照船只大小直接征收,船只分为一等船、二等船、三等船、四等船。其税额是:“一等船(长七丈五尺宽二丈四尺,约九百吨)额征一千四百两(明朝为二百六十两),以下依次递减为二等船一千一百两,三等船六百两,四等船四百两。①”货税是指按照货物的精粗从量计征,最后由行商承保缴纳,法定税率比较低。雍正时期的进出口税率是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六,如进口棉花每担征银二钱九分及湖丝每担征银十五两二钱七分,二者均在百分之六以下。同时,对贡舶货物予以免费优待,乾隆时期还规定粮食和珠宝进口也予以优惠免税。二是规定各关每年应交一定额的税款,实行封建保税制。如“嘉庆四年(1799),户部规定的税额为粤海关八十五万五千两,闽海关十一万三千两,浙海关三万九千两,


江海关四万二千两。粤海关每年还要给内务府送贵重的进口物品,当时改为交银临清区三十万两。②”由此可知,海关所征收到的关税货币是碎银,而非制式银锭,且所需依照清政府规定的数额按年上缴,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当时海关上缴关税税额较大。因此,各地海关向政府上缴关税时会按照规定将价格表收缴的关税碎银熔铸成带有各海关标识的制式银锭——海关银锭。


粤海关银锭——砝码形




②银锭特点


晚清时期由于战争赔款、外国银元的通行和长期的反复熔铸等诸多原因,海关所铸银锭存世量寥寥无几。目前仅见有闽海关、粤海关、江海关、浙海关、津海关、九江关、江汉关、东海关、宜昌关 9 种海关银锭。这些海关银锭在形制和铭文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各海关上缴国库的银锭都是由所征关税碎银熔铸而成,且为便于(识别,通常都会在银锭上面铸有各关关名。但因各关银锭铸造价格表时间、铸造工艺以及铸造地域等因素的不同,其银锭的形制、铭文、重量等又各有差异。其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通过翻检查阅相关材料可知,清代海关银锭的形制大致可分为圆形、砝码形和马蹄形三种类型。目前可见清代海关圆形银锭有闽海关银锭和浙海关银锭等。闽海关银锭因表面罗纹深粗,形状似馒头,故有临清区“馒头锭”之称 ;而浙海关银锭因锭面戳有“吉字”字样,又因其造型为圆形,因此又被称作“吉字圆锭”;清代海关砝码形银锭目前仅见粤海关银锭,重量一般是十两,其形制为两端弧形、中间束腰,因形似砝码,故有“砝码锭”之称。清代康乾时期,易市场活跃,所征关税是当时清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产生的粤海关银锭数量较多。所以,其流传至今的关税货币粤海关银锭亦较为常见。此外,乾隆年间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时期,由十三行代理粤海关征税事宜,同时商行以业主身份委铸关税税银,被称作“洋行锭”。洋行锭是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对外贸易活动中重要的税收载体。存世罕见,目前有“怡和行”“广利行”等所铸银锭存世。怡和银锭是由当时的行商之首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怡和行所铸,其规格同粤海关银锭,形制亦为“砝码形”,是清代海关中除粤海少钱关银锭之外的又一重要砝码形银锭。清代海关马蹄形银锭有江海关银锭、津海关银锭、江汉关银锭、东海关银锭、九江关银锭等几种,重量常见有十两和五十两。这类造型的银锭因形似马蹄,故有“马蹄形”银锭之称。其中,江海关银锭因银含量高于纹银,因此被称作“二七宝银”。除此之外,也存在同一个海关有不同造型银锭情况,比如宜昌关银锭,既有马蹄形银锭,也有圆形银锭。二是通过仔细研究可知,少钱清代海关银锭的锭面铭文特点通常是以戳记的方粤海关是沿海通商贸易的重要港口,贸易市场活跃,所征关税是当时清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产生的粤海关银锭数量较多。所以,其流传至今的关税货币粤海关银锭亦较为常见。此外,乾隆年间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时期,由十三行代理粤海关征税事宜,同时商行以业主身份委铸关税税银,被称作“洋行锭”。洋行锭是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对外贸易活动中重要的税收载体。存世罕见,目前有“怡和行”“广利行”等所铸银锭存世。怡和银锭是由当时的行商之首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怡和行所铸,其规格同粤海关银锭,形制亦为“砝码形”,是清代海关中除粤海关银锭之外的又一重要砝码形银锭。清代海关马蹄形银锭有江海关银锭、津海关银锭、江汉关银锭、东海关银锭、九江关银锭等几种,重量常见有十两和五十两。这类造型的银锭因形似马蹄,故有“马蹄形”银锭之称。其中,江海关银锭因银含量高于纹银,因此被称作“二七宝银”。除此之外,也存在同一个海关有不同造型银锭情况,比如宜昌关银锭,既有马蹄形银锭,也有圆形银锭。


闽海关银锭——圆形




二是通过仔细研究可知,清代海关银锭的锭面铭文特点通常是以戳记的方式体现,内容一般包括海关关名、铸锭时间、工匠姓名、银铺名称等信息。从银锭铭文戳印形式看,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大体呈“门”字型,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中间为关名,左右两边为纪年和工匠名或银铺名。如“闽海关 十二年三月 陈长泰”“ 江汉关 同治八年 有成号 匠罗芝”;中间为关名,左右两边均为纪年,如“粤海关 嘉庆十年 嘉庆十年”“粤海关 咸丰元年 咸丰元年”等 ;中间是纪年,左代理边戳记为银炉号或工匠姓名,右边戳记为关名,如“道光二十九年 江海关 朱源裕 匠陈太”“咸丰二年 江海关 张人和 匠吉星”;的会在前三种基础上,在“门”字形的下方戳有一个或两个表示吉祥之意的字,常见者有“清”“囍”“卍”“福”等,如“九江新关 光绪年月 永昌银号 福”。此类在银锭面上钤有海关关名、铸锭时间及银匠名或银铺名的做法是当时清代铸造银锭的特色。从银锭铭文的纪年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海关银锭铭文纪年无朝代年号,仅戳年份。如 :闽海关银锭纪年均无朝代年号,仅有年份“元年”“六年”“七年”“十年”“十二年”等几种 ;再如浙海关银锭纪年亦是仅有年份“元年”“三年”“拾四年”“廿年”“廿五年”等几种 ;有的海关银锭铭文的纪年朝代年号时有时无,如粤海关银锭,有“嘉庆十年”“道光十三年五月日”“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咸丰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六年”“十年”“十一年”“同治元年”“同治五年”“光绪五年”“八年”“九年”等 ;有的海关银锭铭文有铸锭的具体年月,如津海关银锭纪年有“光绪年月日”,江汉关银锭纪年有 “同治八年”“同治十三年”“光绪六年”“光绪十七年”等,东海关银锭纪年有“光绪年月”“宣统年月”“民国年月”等。由上从铭文纪年可知,目前可见存世的清代海关银锭多集中于晚清至民国时期,其中存世最早的海关银锭是嘉庆十年(1805)的粤海关银锭,存世量较多的也是粤海关银锭,这可以间接的反映出清代以来粤海关在通商贸易中的重要地一个月位。从工匠姓名或银铺名来看,工匠可考者有如下几个海关 :闽海关铸锭工匠有“陈长泰”“张慎泰”“蔡万顺”等 ;粤 海 关 铸 锭 工 匠 有“ 郑 兴 隆 ”“ 王 福昌”“陈合盛”“高恒茂”“五福”“秦永合”“沈德隆”“沈贞祥”“何泰丰”等;江汉关铸锭工匠有“蔡春”(乾裕号)、“王明”(有成号)、“罗芝”(有成号)、“蔡鸣”(协成号)、“王松”(协成号)等 ;东海关最常见的铸锭工匠为“鲁协中”。银铺可考者为 :江汉关常见银铺有“乾裕号”“有成号”“协成号”等 ;九江新关常见银铺有 “永昌”“同泰”“成福”“森懋”等。多少此外,其他海关银锭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银铺名和工匠姓名,如江海关“朱源裕 陈太”、津海关“裕丰官银号 伍世才”和宜昌关“正义官银号 “晋泰”等。


③计量单位


清代衡量银两重量的标准称为平砝,随着银两制度的)不断发展,至晚清民国时平砝有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大类,分别适用于政府税收、海关税收,漕粮折色和市场交易,每一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库平和关平。库平是清廷制定的收税平砝,又分中央库平和各省藩库平以及道库平。现有资料普遍认为中央库平一两为 37.3 克或 37.31 克。而在《马关条约》中关于中国向日本赔款二万两白银的条款中规定中央库平37.31256 克。关平是海关征收关税银两的平砝,比库平大,各地海关关平标准又略有差异,如粤海关关平一两为 37.67926 克,津海关关平一两为 37.7993 克,江海关关平一两为37.6838 克。由上可知,清代海关银锭大都是以银两计算,如此便可通过关平计量单位轻松换算出银锭的重量,如粤海关十两砝码锭,重量大约在 376.79 克左右 ;江海关五十两马蹄形银锭,重量大约在 1884.19 克左右。1840 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各地使用的货币在质量、成色和名称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通商口岸与国外贸易往来缴纳关税存在货币单位不统一现象,为建立统一标准的纳税货币单位,结合鸦片战争前的征税方式及外商能够接受的商业惯例,制定“海关两”作为标准单位。“海关两”又称“关平两”或“关平银”,也称“虚银两”,它是中国近代海关征税时使用的一种虚拟实收③的纳税记账单位。该计税单位换算过程复杂 :中国 100 斤等于 133.33 英镑,1 英镑等于 16 英 两,1 英 两 等 于437.5 英 厘 ;而中国 1 斤等于 16 两,中国 1 两等于1.33 英两,则中国的 1 两应等于 583.3英厘。采取上述等式计算即 1 海关两单位是纯银 583.3 英厘。纳税时以海关两为计税单位,均折合成当地通用银两缴纳,如海关两 100 两在上海折算成“规元”111.40 两 ;在天津折算成“成化”105.00 两 ;在汉口折算成“洋例”108.75 两。1930 年 1 月,政府宣布废除“海关两”,改用“海关金单位”为海关计税单位。


与海关有关的关税货币


中国海关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关税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若从有“关市之征”记起,历经关津、市舶司、钞关、户关、工关及海关等,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在这 3000 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中国关税制度从无到有,从滥觞到建立再到成熟,直至与世界接轨,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同时也产生了见证关税发展史的税收货币。从西周起,随着税收制度的发展演变个月,关税征缴方式亦逐渐从实物缴纳转变为货币缴纳,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起源于东周,统一于秦代,完善于汉唐,传世种类和样式繁多。下面将以清代海关银锭为例(前文已述,此不赘述),从关税货币角度出发,对与海关有关的关税货币试作简要阐释。


出门税李念三二十五两银铤 浙江省博物馆藏




① 市舶司银铤


市舶司银铤是在北宋开宝四年(971)设立市舶司后所产生的关税货币。它是由各地市舶税收所折换的白银铸造而成,存世稀少。其形制为两端弧形,中间束腰。重量有“十二两半”和“五十两”两种。铭文是錾刻而成,不同于清代海关银锭的戳印方式,且铭文相比清代海关银锭字数多很多,银铤正面几乎是满面錾刻文字,内容十分丰富,有时间、地名、用途、重量、官吏、匠人姓名等信息。例如五十两的银铤铭文有“两浙路转运司市舶案进奉淳祐七年天基圣节银五百两 每铤五十两计一十铤 十二月二十一 朝请郎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判官口尹焕上进 贾寔 京销 盛槏 沈执中”;十二两半的银铤铭文有“广南市舶司 监官 何成 瞿良□ 起发畸零银 霸北街西 苏宅韩五郎 重十二两半 杨□ 京销 韩宗贤”。


②出门税银铤


出门税银铤④是在宋金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商税货币。它的产生与宋金边境榷场贸易有着很大的联系,是由当时官府向商贾所征的关税碎银铸造而成。出门税银铤形制为两端圆弧束腰状,铭文制作趋向规范,出现了戳记形式的铭文,铭文字数相比市舶司银铤字数少了很多,通常直接戳印银铤成色、用途、工匠或银铺名号等信息,内容相对简单。例如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出门税李念三二十五两银铤”。


③常关银锭


“常关“出现于明末清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立海关之后,关税制度发生显著变化,将国内水陆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设置征税关卡,称作“税关”或“钞关”,征收的税款称作“钞关税”或“常关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关税主权旁落,咸丰四年(1854)起随着各地新关的陆续设立,钞关、工关、户关等被统称为“常关”,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常关、海关并存。这一时期由常关征收的关税叫做内关一般税,由此产生的税收货币就叫做内关银,又称“常关锭”。内关银代理是官铸银,铭文一般由海关关名、铸锭时间和工匠姓名或银铺名称等信息组成。目前可见存世常关银锭有芜湖关、临清关、大庆关、太平关、凤阳关、赣关、夔关、潼关、炉关、淮安关等十余种。例如临清关银锭铭文为“临关 宣统年月 同升银炉”;夔关银锭铭文为“夔关 匠胡恒生 九年十二月 福”。


(组图)夔关银锭




④宝钞和官票


这里的“宝钞和官票”是指明代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和清代纸币“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这三种纸币虽然产生年代不同,但产生的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制钱用铜紧缺和国家财政亏空的困难。它们形制相似,均为长方形,竖版,但尺寸不尽相同。大明通行宝钞面积最大,是明代官方唯一发行的纸币,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之一。其面额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和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记账十文,共计 11 种。宣德年间,明朝政府为大力推广大明通行宝钞,于宣德四年(1429)在南京与北京之间的运河沿岸先后建立钞关,并设立关卡,规定过往的船只需以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交纳船税,强令宝钞流通。由上可知,大明通行宝钞的流通,不仅用于财政支出和兑换百姓手中的金银,在收缴关税和商税时也有使用。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尺寸较大明宝钞稍小。大清宝钞又略小于户部官票,二者各有大小,大抵与面额成正比。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的流通使用和大明通行宝钞一样,其既可用作交纳地丁、钱粮,也可用作缴纳关税、盐课等,是研究清代关税货币的历史见证。


大明通行宝钞




⑤关金券


关金券是民国时期中国海关收缴关税的计算单位,简称“海关金单位兑换券”。1931 年 5 月 1 日 发行,至 1948 (11 月 20 废止。其版式有中央关金美钞版、中央关金德纳罗版、中央关金保安版、中央关金华德路版、中央关金大业版、中央关金大东上海版、中央关金中华版、中央关金中央版 8 种。图案较为统一,正面上部均印孙中山头像,下部印关金面额,背面用上海海关大楼作券背图案。以上列举的关税货币主要为银锭和纸币两大类,除此之外,历史上与海关有关的记账货币种类还有银元、铜元等,如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闽关铜元。


户部官票




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海关银锭是随着清初沿海四大海关的建立及清代相关税收政策的演变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关税货币。本文以清初沿海四关的建立为背景,通过举例论证及归纳总结等方式梳理清代海关银锭的形制、铭文、重量等特点可知,清代海关银锭的形制大致可分为圆形、砝码形和马蹄形三种类型。清代海关银锭的锭面铭文通常是以戳记的方式体现,内容一般包括海关关名、铸锭时间、工匠姓名、银铺名称等信息。同时,以清代海关银锭为例,简要阐释了与海关有关的其他关税货币,较为系统地呈现了海关关税货币概貌。



中央关金美钞版一般1930 10分(左图为正面,右图为背面)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关通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关通


志[M].方志出版社.


[2]孙文学主编.中国关税史[M].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陈霞飞,蔡谓州.海关史话[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个月出版社,2012.


[4]李晓萍.明代赋税银锭考[M].北京:文


物出版社,2013.


[5]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6]周伟荣,杨君,黄纬.中国古代银锭科


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7]浙江省博物馆编.银的历程——从银两


到银元[M].北京:文物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