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经济安全是什么?(如何加强国家经济安全)

加强

“十三五”收官之年,减税降费在2万多亿规模基础上如何发展?业界普遍的观点认为,作为一项制度性政策,减税降费一定是围绕着企业减负的目标继续向前推进。


“在疫情条件下,当前经济政策布局的聚焦点都集中于疏困和救助,我们最需要的是企业灯亮着,能够活下来。总书记讲过留得青山,赢得未来。青如何山就是指企业,因此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给企业减负。”在2020中国税法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作如此表述。


基于中国的现状,高培勇认为,本着抓主要矛盾的思维,在所有安全内容中基础性的安全就是企业安全,也称为市场主体的安全。


随着企业税收贡献的不断增大,其重要性不断凸显。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所有税收收入中来源于市场主体直接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超90%以上。“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占比有所扩大,但企业所缴纳税收依然是大头,整体格局没有发生变化。”高培勇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减税降费的持续开展,中央对企业安全问题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是因其税收贡献,更多在于其是经济安全的集中体现。


高培勇表示,“十四五”期间的减税降费和涉税服务的创新,是要把市场主体的安全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就是说,要围绕着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安全而运转,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中央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表述中,我们会发现政策风向亦在发生微调。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最新的表述中,增加了更为安全的说法。即我们要实现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加强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培勇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目标由过去的“4个更”拓展为“5个更”,新增加安全发展的考量,主要是给高质量阶段的发展系一道安全绳。这意味着,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后,维系安全和推动发展同等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主体的安全发展受到多方关注。基国家于“十四五”期间,企业减税降费仍将继续,在总体宏观税负格局没有安全调整的条件下,企业减是什么税降费的钱,应该拿什么来支撑,才能实现新的平衡?


高培勇认为,答案无非有二种。一是减税的同时压减政府支出,二是此减彼增,企业减税的减少,通过其他税收补回来。


对于第一种方案,从中央到地方,压减一般性支出从未放松。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今年以来如何,财政部发文通知进一步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通知要求,可暂缓实施的支出项目资金,要及时缴回财政。可统筹、整合的预算资金,要是什么及经济时调整支出用途,保障“三保”支出需要。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税制改革主要围绕“六税一法”启动。六税分别是增值税(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国家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一法是税收征管法。截至目前,“六税”中已有五个税种的改革启动,唯一没有启动的税种是房地产税。


高培勇认为,“十四五”期间,从维系企业安全的角度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立场看,改革应逐步调整到围绕直接税的谋篇布局上来。


他判断,在总体宏观税赋格局不做根本性调整的条件下,企业税负的持续削减,一定要伴随安全着个人税负的增加来实现新的平衡。“具体讲,就是个人纳税人负担的提升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以更坚定的态度、更大的决心、更务实的操作,使它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