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启东人防易地费建设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收费标准有何规定?)

重磅规划出炉!南通启东将新建一座奥体中心,光设计费用就高达2580万元!


昨天下午,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启东市奥体中心设计项目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启东市新城区蝶湖东南侧,新安江路以南、建设路以东、惠阳路以西、沿江公路以北。



建设规模:启东市奥体中心设计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98亩,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含人防8500平方米),总体布局为一场两馆,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座位数35000个,体育馆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座位数6000个,游泳馆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座位数2500个。


设计费:约2580万元


设计周期:总设计周期240日历天,其中:方案设计深化(通过评审)60日历天、初步设计60日历天、施工图设计60日历天,其他专业工程施工图设计60日历天(具体以建设单位要求为准);其中工程勘察及测量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同步实施。


设计要求: 符合国家有关设计技术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同时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绿色建筑节能标准满足江苏省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招标范围:启东市奥体中心的方案设计(含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工程勘察、测量、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施工图设计{包含但不限于建筑(含基坑支护、人防工程)、结构(含钢结构)、水电(含弱电)、暖通空调、消防、幕墙、建筑节能及室外配套(室外道路、亮化、雨污水等)、景观、绿化等专业工程内容(含二次深化设计)、智能化等}、施工阶段后续服务(包括:各阶段招标配合和施工现场配合服务、派驻现场设计代表、设计变更、参与隐蔽工程和竣工验收服务等)。




一、项目概况


启东市奥体中心位于新城区蝶湖东南侧,新安江路以南、建设路以东、惠阳路以西、沿江公路以北。



规划定位为全民综合性体育休闲公园,融体育赛事、集训、文艺演出、展览、市民 健身于一体,力争打造为启东重要城市标志性建筑,成为拉动教体新城发展的引擎。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398 亩,建筑总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 9.8 万平方米,地下建 筑面积约 22000 平方米(含人防 8500 平方米),总体布局为一场两馆,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 约 4.5 万平方米,座位数 35000,体育馆建筑面积约 2.6 万平方米,座位数 6000 个,游泳馆 建筑面积约为 2.7 万平方米,座位数 2500 个。


二、项目定位


功能定位:启东市全民综合性体育休闲公园,融体育赛事、集训、文艺演出、展览、市民 健身于一体,力争打造为启东重要城市标志性建筑,成为拉动教体新城发展的引擎,也是我市 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和城市公共配套功能。


建筑定位:启东市奥体中心位于新城区,临近蝶湖、以及 G40 高速出入口,处于城市南大 门的门户位置,交通地理位置重要。奥体中心的建成在形式上力求简洁凝练,独具特色,具有 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现代气息和艺术感。


三、设计原则


启东市奥体中心以“绿色、健康、智慧”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规划原则上强 化五个概念 :生态性、畅达性、复合性、科学性及服务性。


生态性:建筑布局有机组合,减少占地面积,扩大绿地面积,并以树木绿化为主,形成建 筑漂浮于绿丛中,使该地块成为新城区的一块绿肺,调节微气候,减少这一区域的城市热岛效 应。


畅达性:体育场馆的集中设置,将使该地区的瞬时交通量骤增。因此必须依靠周边地区的 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进行交通整备,确保“奥体中心”以连续交通方式疏散。


复合性:将本项目建设纳入到城市社会发展战略中,从整个城市功能结构中寻求定位,适 应多功能、多元化、产业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规划包括各种集会、庆祝活动、会议等 多功能的使用,走向“以馆养馆”的产业化道路。


科学性:在信息化的科技时代,新兴的体育科学成果进一步推动体育实践的发展,体育竞 技朝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必须运用高新技术的成果,以适应新时代的 需求、树立新时代的形象。


服务性:规划设计要兼顾赛时和赛后开展其他社会活动的多功能用途,以充分发挥体育场 馆的潜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为体育事业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体育建筑等级:体育场、体育馆为甲级,游泳馆乙级。


四、建设理念


完备的体育赛事及营运功能——满足市级体育比赛、日常训练、市民健身,以及演出、展 览、商贸和集会的要求。


灵活性与多样性兼具的综合效应——面向社会、贴近市民生活,增强体育场馆的自身经营 能力,发挥其对社会的贡献作用。并将体育设施与商业服务设施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体育带动商业,商业促进运营”的互动模式,最有效的降低运营与维护成本。


整体性的城市景观营造元素——突出“全民健身”的主题,以自然、绿化为背景,以竞技、 非竞技体育为主题,同时容纳公众的休闲、游憩活动。实现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目标。 建筑和其他室外的体育、文化设施点缀其中,为绿树掩映,由水景衬托,构成了充满诗意的生 态园林画面。


营造了城市的门户,实现建筑与城市的共生共融。 人车流线的合理规划布局——合理组织人车各种流线,形成立交式交通系统,并充分考虑 赛时及赛后两种使用情况对交通的不同要求。场馆外围布置了环形的车行道和停车场,车辆尽 量在有大量人流的步行广场区外围停靠,从而保持内部的步行系统安全畅通。停车场与绿化结 合形成生态停车。


绿色轴线与空间渗透的营造——整个奥体中心构图为灵活优美的曲线,体现现代体育运动 的动感和柔韧。由比赛场馆构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突出标志性。赛时各功能区划分明确, 观众流线清晰,活动空间充足。赛后作为城市功能的辅助设施与周边区域有机结合,规划强调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其从简单的绿带上升到生态文化的高度。


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从建设初期就预留发展空间和计划,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达到持续发展,滚动发展的目的。把赛时和赛后结合起来建设,把体育事业办成全民健身的产 业,有助于社会和物质效益的提高。同时按社会的不同需求,分期投资,合理确定场馆规模, 节约场馆建设成本,提高场馆利用率,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项目需满足江苏省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需体现海绵城市相关理念。 韧性城市——项目城市满足疏散避难场所的建设需要。


五、总体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建构筑物布置力求合理。在保证平面方整、实用、科学的前 提下,要有所突破、创新。


(2)合理组织交通,满足满足流线及人车分流要求。


(3)充分考虑现状地形及场地排水要求,合理确定标高。


(4)满足建筑通风及消防要求。


(5)平面设计要求简洁性(无过分凹凸现象,结构形式简洁,以利于使用效率的提高); 实用率(充分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交通流线简洁,提高建筑的实用率)。


(6)建筑内部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区。


六、交通组织原则


(一)应注重处理 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考虑公共区域与私密区域的关系,解决好区内各 种流线(垃圾车、小汽车、人行、消防疏散等)之间的关系,做到最大化分流。


(二)内部交通与消防车道原则上应在用地红线范围内解决。


(三)保证消防车道及扑救面的要求。


(四)合理解决配套停车及交通疏散问题。


(五)保证道路宽度与转弯半径,满足各种车辆的交通需求。


(六)合理设计赛时交通与平时交通之间。


1.赛时交通:


通过在体育场馆外围形成环路来解决外围车行交通进场与中心区内人行流线交叉的问题, 使车辆尽量在有体育中心外围行进和停靠,从而保持中心区内部的步行系统安全畅通。 赛时通过在相关道路设控制检查口,只允许有关车辆进出,排除无关车辆通过带来的干扰, 变城市交通为体育中心内部交通。


(1)观众流线:赛时大量观众通过两个主入口的大坡道上平台或停车于人行平台后通过 垂直交通上平台,平台四周环通,观众可根据分区入口到达座席。


(2)贵宾流线:贵宾可通过一层大厅进入贵宾休息室,并通过内部楼梯上至主席台,也 可从主席台直达赛场进行颁奖。


(3)运动员流线:运动员可通过一层入口经检录进入比赛场。


(4)裁判及竞赛管理人员流线:裁判员及竞赛管理人员由一层门厅经裁判及工作人员区 域后入场。


(5)新闻媒体办公流线:记者由一层门厅进入记者工作区,入口附近可供大型转播车停 留。人流组织既满足快进快出的疏散要求,又分区明确,避免流线交叉。在区域内主要道路上 分设公交站点,大量观众来车和公交车停靠在区域外围停车场站,通过便捷的步行道、广场进 入赛区内部。体育中心地面设置有临时停车位,赛时供运动员大巴,消防车,转播车,贵宾车 辆,工作人员车辆停放。赛时观众车辆集中停放在人行平台下方,观众可通过电梯上二层平台 37进入各馆,这样有利于控制大量车流不靠近比赛馆,符合赛时的管理模式。


2.平时交通:


平时的交通组织与赛时大致相仿,因为不会有大量的瞬时人流,所以会相对简单。比较大 的不同之处在于停车会集中停放在人行平台下方,地上部分主要作为市民平时的健身公园使 用。


七、单体设计原则


(一)产业定位、功能需求与形象展示的结合统一。


(二)充分发挥色彩与材料质感的装饰作用,合理应用线条。


(三)建筑设计要结合结构、设备专业统筹考虑,建筑物的主要外立面无突出的设备管线。


(四)细部设计是支撑产品档次的关键之一,本项目设计将细部设计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 设计方案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对建筑下部的近人立面,门窗等构件均需仔细考虑。


(五)考虑建筑自身特点,注重建筑投资回报周期,经济实惠。


八、景观设计原则


造以绿色为背景的城市景观。采用集中与分散、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原则布置绿化,既有 点、线、面,又能保持绿化空间的渗透和连续。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大面积连续的绿化、水体、 流畅的曲线形道路,采用对景、借景的手法,形成视觉上的连贯性和新鲜感,达到“步移景异” 的效果。将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交相辉映,构成整体和谐的自然景观层级。整个奥体中心构图为 灵活优美的曲线,体现现代体育运动的动感和柔韧。由比赛场馆构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突 出标志性。室外场地与周边区域有机结合,规划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其从简单 的绿带上升到生态文化的高度。


九、提交方案设计文件要求


所提交的方案设计必须符合设计规范、技术规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用地区位分析图、规划设计创意及说明、整体鸟瞰图、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2.用地红线位置及场地现状标高。


3.建筑物位置、尺寸、间距、层数、设计标高、退红线尺寸等。


4.红线外城市道路及红线内道路布置、车辆入口、停车场位布置。


5.地下空间利用分析图。


6.建筑功能分析图。


7.绿地景观及海绵城市设计分析图。


8.交通分析图,包括静态及动态交通。


9.消防及安防分析图。


10.日照分析图。


11.绿色建筑设计分析图。


12.建筑退距分析图。


13 竖向分析图,应满足以下要求:


13.1.规划区内不同地面、建筑物地台、室外地坪标高、主要道路控制点和地面水排水方 向,标出步行道、台阶、挡土墙、护坡、排水明沟等。


13.2.标明 道路坡向、坡度、道路交叉点控制高程、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内和室外地坪规 划标高和道路宽度。


13.3.用平面图不能清楚表现的建筑物纵向剖面、建筑的正负零点标高与道路标高相差 1 米或道路坡度大于 5%的应有剖面示意图。


14.其它能反映设计概念的分析图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