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甫介绍,在制度上,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就是为了企业考虑。他解释,原来医药采购,只有价没有量,带金销售,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
他提出,招标采购尽可能减轻企业行政成本,不再让企业同样一件事情跑好多地方,如果三百多地都在搞集采,企业要占领这些市场,就要跑三百多个地区。大力推进省际联盟,只要跑一个地方,就能够获得联盟地区的服务量、采购量,减少运营成本。集采规则本身对医药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从原来的带金销售公关,走向真正的质量和成本的竞争,真正促进它形成规模效应,真正推动中国仿制药进入头部企业。
陈金甫称,这是制度对行业发展最根本性的制度安排,也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带量采购,招采合一,能够使企业从私下去跑医院,变成面对面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性行业、龙头企业,真正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规模、刚需市场下,实现企业的规模发展。“过去多是相对低端的竞争,只有通过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的竞争机制才能让企业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竞争,这是个制度性的安排。”
在政策上,陈金甫明确,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确保回款。为解决医疗机构资金紧张问题,医保基金预付30%。“们也在探索,招采平台上跟药品配送企业和药品供应企业直接结算,让平台服务于企业,减少运营成本,这就是政策性的安排。”
陈金甫提到,允许一些地方进一步扩大医保垫付药款的份额,同时在竞价规则里面,越来越对医疗机构还款作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开发了软件系统,监督药品回款进程。
针对有人提出,药品价格下降,会导致没有生产商家。陈金甫认为,市场是有刚需的,不可能没有人做。从中标企业中标以来的情况看,药品价格降了50%左右,这50%实际上跟它原来过高的销售费用是个置换。过去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在50%左右,集采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基本下降了6个点。集采以来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原来从6%、10%,已经上升到20%。这意味着一方面头部企业可以做仿制,另一方面更加头部的企业要转向做创新。
陈金甫表示,制度性的促进,能够真正通过公平竞争,使中国医药企业走向质量维护、创新驱动。运用市场规则,实现了成本有效控制和优化以及质量创新的企业,一定会占领未来市场。一些企业,如果不能适应改革,就有可能优胜劣汰。而这种优胜劣汰,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结果,但对社会来说,是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他建议企业要找出技术硬杠杆,不要什么都做,导致质量层级上不去,大量销售,“神药”满天飞,实际既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更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