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50ppp改成什么了(财经河北发布50个ppp项目开发计划)


通过搭建全球PPP领军人物智库与互动交流平台,聚集一批国际顶尖大师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并致力于PPP事业的专家学者,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为全球PPP领域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推动中国及全球PPP改革创新实践。


PPP模式的推广县域空间巨大


厉以宁教授对于PPP模式在中国境内的推广时曾公开谈到,PPP模式是一种新型投融资加运营管理模式。第一个“P”是政府,第二个“P”是民间资本投资,第三个“P”是指合作。在中国,采取PPP模式并应用于公益性事业,而且主要是国有企业,真正的民间资本投入不多。关键是民间资本有顾虑,认为投资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建设项目变数太多,不仅长期利益无保证,甚至连本金的归还都没有把握。


因此,PPP项目的规范化是当务之急。民间资本是有投资潜力的,当前要实现的是,作为第二个“P”,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者应处于公平的地位,所有的项目,大家都处于公平竞争而又合作共赢的状态,这样PPP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环球网财经在12月26日论坛现场采访了发言的几位主要嘉宾,他们一致认为:“从PPP模式的积极意义来看,引入社会资本,减轻财政负担。另外,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经验。”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重点提到了PPP项目县域发展空间巨大。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书峰也持相同的观点。张书峰在接受环球网财经采访时表示,PPP是我国必须走的一条道路。第一,城市化发展很落后,用民间资本,通过透明的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把基础设施的短板补上去。我国大部分是县域城市,缺资金、缺人才、缺产业、缺机制。所以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


PPP本身是一种市场合作行为,应建立在政企双方平等互惠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自愿行为,而不是单纯的指标和政绩工程。发挥市场的能动性,真正发挥出PPP的优势和特点,以质量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和国家发展,才是PPP本应所具有的职责。


《北京大学·中国PPP市场蓝皮书》解读


本次论坛最亮眼的一大环节是,由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韩斌、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共同为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四大研究成果《北京大学·中国PPP市场蓝皮书》、《北京大学·中国PPP指数》、《PPP示范项目案例选编——幸福产业》、《PPP支持脱贫减贫的探索》新书发布揭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主持论坛,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邓冰详细介绍了中心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中国PPP市场蓝皮书》(以下简称“北大PPP蓝皮书”)围绕PPP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和跟踪国内典型行业应用与热点评论,在兼顾学术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方向与趋势研判。


北大PPP蓝皮书全书共八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为“中国PPP发展的背景与实务”,该篇对PPP内涵进行了系统辨析、详细介绍了PPP的历史沿革,并对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园区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场馆、五个典型行业实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蓝皮书下篇“一个理想的PPP发展思考”,通过对PPP项目中存在的合规性问题、热点问题、未来发展改革方向的梳理,认为未来在继续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PPP项目的“中后端”监管,即运行阶段的监管和约束必将加强。


据悉,北大PPP蓝皮书今后每年将定期发布,系统梳理中国PPP市场的重大事件,对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力争跟踪和反映中国PPP市场的发展全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